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擎宋> 第549章 不甘心的西夏

第549章 不甘心的西夏

  這是一個神秘的民族,突然間橫空出世,創造出一個國家後又被曆史的灰塵封了近六百年,它的密碼鮮為世人所知。


  這個消失的王朝,創造了璀璨的文明。出於身遊牧部落,卻尊孔子為帝。於馬背上長大,但信奉儒家文化。


  在後世,有一個生著黃|色頭發藍色眼睛的西方人,在華夏西北一座名為黑水城的地方,意外的發現了一處被塵封的遺跡,從此打開了一個神秘王朝的大門。對於世人來說,這裏簡直就是一座埋藏了六百年之久的地下圖書館。陌生的文字,精美的佛像,絢麗的繪畫,不計其數的典籍文獻。


  隨之這些無法用金錢估處與衡量的寶物,被偷運到一個被後世稱為北極熊的國家裏。


  後世的漢學家通過這些藏於異國他張博物館中的文獻,經過研究之後發現這些文獻出自古代華夏一個名字叫做西夏的王朝。


  曆史上曾經與遼、宋三國鼎立的西夏國,在淡出曆史的數百年之後,再次重新出現在世人的麵前。


  ……


  “眾位卿家,如何看待我朝與南朝議和之事?”


  夏國大內皇宮金殿的禦座上,對外自稱國主對內自稱皇帝的夏崇宗李乾順正一臉凝重,看著立於殿中的一眾大臣。


  遣往大宋議和的西夏使節麵對宋朝提出的議和條件,根本無法做主,隻好將大宋提出議和的條件傳回西夏國內奏請夏崇宗做主,轉眼間便己經過去了半月的時間。


  話說宋夏兩國交戰百餘年來,夏國何時吃過這般大的虧,以往便是戰敗或是撐不下去了,隻需向宋朝遞個降表,於表麵上做個服軟的瓷態,再央求北邊的遼國從兩間斡旋,這和也便議成了,之後還能從宋朝那裏勒索到名為歲賜的不少好處。


  但這一次不同了,大宋勝了而且是處於壓倒性的勝利,更是獅子大開口的提出議和條件,麵對如此難以滿足的條年,夏國朝野上下議了半個月也沒商議出個所以然來。


  “我大夏近年國庫空虛,如何滿足南朝皇帝提出的議和條件!”


  “南朝所提出的議和要求,是我大夏數年財賦收入之總和,若是與了南朝,我大夏國怕是會一蹶不振。”


  “依臣看,那南朝皇帝實在可惡,根本就沒有與我大夏議和之誠心!”


  ……


  聽到皇帝問話,夏國一個個文臣奏道。


  提到了議和之事,夏國君臣一愁莫展,長籲短歎己經成了殿中的主旋律,並沒有任何實際解決的辦法。


  關於議和,大宋提出的條件可以說是獅子大開口,朝野上下對宋朝所提的條件皆是憤怒無比,奈何有數萬被俘士卒掌握在宋朝手中,可謂投鼠忌器,然這些年夏國與宋朝屢屢交鋒,野戰精銳損失殆盡,兵源上己處於捉襟見肘之勢,國內士卒僅夠守衛疆土,至於再想出征他國,那必須要大規模的從民間征發兵伇。


  當年無論是夏景宗李元昊,還是大、小梁後,都從夏國征發超過五十萬的軍隊進攻大宋,但這五十萬軍隊裏有著很大的水份,五十萬軍隊中隻有十數萬是真正的進攻部隊,其餘三十多萬隻能說是由民夫組成的後勤部隊。


  在對宋作戰中,李元昊便是三戰三勝,戰爭紅利也抵不過因國力消耗而引發國內的一係列的矛盾與不穩定,為此不得不向宋朝議和並且自去帝號;至於大、小梁後對宋作戰失利,更引發國內劇變。


  有了前麵的三次教訓,夏崇宗李乾順心中清楚,孤注一擲的大規模從民間征發兵伇與大宋開戰,下場絕對會淒慘無比。


  黨項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又是以武立國,自然不缺勇武之人,更不像大宋那般重文輕武,出現文臣壓製武臣的局麵,很快一眾武臣們便暴起起來。


  “那些宋人如今連遼國的麵子也不給了,他們難道就不怕我大夏與大遼聯兵攻打他們麽?”


  “鑒於那南朝怠慢我朝與大遼使者,臣求請陛下遞國書與大遼皇帝陛下,不如兩國聯兵出兵南朝,瓜分了那南人的花花世界!”


  “我黨項人生來便是挺直胸膛的英雄好漢,何曾做過奴顏屈膝的奴才,臣願出征南朝,馬革裹屍!”


  “烏桓說的對,末將願戰死沙場,也不想臣服南朝,想當年我朝景宗皇帝立國時是何等英雄,隻殺的那南朝丟盔卸甲、潰不成軍,聞我大夏兵威心驚膽戰,今我大夏一片議和之誠心,卻不想卻被南朝屢屢刁難、怠慢,我黨項男兒自然當效仿景宗皇帝!”


  ……


  看到武臣們發飆,夏國的一眾文臣們極是識趣的閉了嘴,對此文臣們心裏也是無奈的很,這些武將們都是些有勇無謀的莽夫,性子素來暴烈,聽不得相反的意見,若是辯駁輸了使起性子,與對方翻臉也是常有的事。


  西夏立國百年,在金殿上武將毆打文臣的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而且武將中有不少皆出身於國內的部落大族或是門閥貴族,便是連皇帝陛下也要忌憚一二,所以文臣挨了打有時也是白挨。


  “伐宋之事當從長計議……”看到一眾武將們暴起,夏崇宗李乾順隻得無奈應付。


  每次朝堂上提及宋夏議和之事,總是出現這種局麵,最後變成不了了之。對此夏崇宗李乾順很是感到無奈,答應宋朝的議和條件,不僅會使大夏國力空虛,而且夏國國內部落大族與門閥們也不會同意,但與大宋打上一仗,西夏沒這個底氣也沒這個本錢。


  每次提及宋夏議和之事,朝堂上皆是出現這種局麵,久拖不決也不是辦法,傾向與大宋再戰的樞密院樞密使寧利多出列奏道:“陛下,關於議和,臣認為那南朝之所以漫天要價,是因為不想與我朝議和,所以還請陛下斷了議和的念頭,準備與南朝再戰罷。”


  見樞密院奏畢,西夏軍隊名義上的最高武官,太尉隆索也是出班奏道:“陛下,寧利多大人說的對,南朝雖大,但漢人多文弱懦弱,雖然此前勝了我大夏幾次,最多也不過是僥幸罷了,臣願領兵出蕭關與南朝一決雌雄!”


  “陛下,臣願也領兵出征!”


  “陛下,臣的這條命寧願殞落在疆場上,也不願憋屈的死在朝堂中……”


  ……


  西夏的一眾武將們從開始便反對議和之事,聽樞密院的最高長官與武官最高長官出麵奏請,位於右列的一眾西夏武將們再次紛紛激憤昂揚。


  看到這種朝堂上出現的這種局麵,夏崇宗李乾順無奈道:“諸位卿家,此事當從長計議!”


  有看官會驚訝西夏國內居然也會與大宋一樣,在官製上也設有樞密使與太尉等職脫皮。


  黨項族原居四川鬆潘高原,因不堪吐蕃等族的侵擾,於唐朝時內附遷居陝北,後因平亂有功拓跋氏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民族底韻並不深厚。李元昊立國後,看宋、遼皆有現成的製度可以遵行,便使用了拿來主義,在軍隊中仿效遼國建充,於官製上仿效宋朝。


  “陛下,拿主意罷,我大夏豈可被南朝輕慢如此!”


  “是啊,陛下,拿主意罷,我大夏就算與南朝拚個魚死網破,也不能讓那些卑下的南人如此侮慢我等!”


  “陛下拿主意罷!”


  “陛下,與南朝魚死網破雖有些得不償失,但隻要我軍取得幾場小勝,便足以威懾南朝,足以以戰促和,令那南朝皇帝不敢輕慢我大夏!”


  此時不止是武將們失去了耐心,便是一眾文臣們也有激進之人附和武將之言。


  ……


  看到夏崇宗又是一副拖延模樣,又見連樞密使與太尉皆先後出言言戰,在議和之事上失去耐性的一眾武將緊緊的逼問著,大有不得到夏國皇帝的答複誓不罷休的姿態。


  看到一眾武將們逼迫皇帝,還有些理性文臣們想上前勸止,卻又猶豫了下來,這些武將們蠻橫且不講理,逼迫皇帝不成,弄不好將氣發|泄在自己這些文臣的身上,自己這些人挨了打還沒處訴苦去,這才最最悲催的。


  “眾位愛卿……”夏崇宗李乾順被一眾武將逼迫的無可奈何,不得不從龍椅上起身來安撫一眾情緒激動的臣子們。


  “汝等這些身為臣子之人還知道臣子的本份麽,竟然如此逼迫皇帝陛下!”


  就在西夏朝堂上一眾臣子群情激憤,皇帝無可奈何之際,隻見一道身影從後殿走了出來,目光中帶著一絲陰冷,掃視著朝中的一眾臣子,語氣甚是冰冷。


  正在逼迫皇帝的一眾西夏臣子聞言,將目光投了過去,打量著這個從後殿走出來之人。片刻後,有正在火頭上的武將開口問道:“閣下是何人?竟然這般不知規矩,不聲不響的出現在我大夏國的金殿之上。”


  “臣見過皇帝陛下!”那人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向丹墀之上拜道,隨後目光掃過殿中文武兩班,稍稍作禮,言道:“大夏國皇城司皇城使沒藏兀,見過諸位大人!”


  前文曾說過,西夏將宋朝的官製全麵照搬了過來,經曆百年的演|變與反複精簡增刪,從二十四司變成了十六司,但做為負責刺探情報的機構皇城司並沒有什麽變化,而且地位卻越發的穩固,更顯的超然起來。


  西夏是個尚武的國家,無論是世俗百姓還是朝廷官員,皆透露出幾分以強者為尊的味道,但提起皇城司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夏國行軍打仗,將領皆離不開皇城司的情報支持,甚至西夏皇族之間的爭鬥,皇城司在裏麵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夏國皇城司給那些聽聞過皇城司名字之人的感覺也是神秘己極。


  行軍打仗,夏軍將領時常得到皇城司在情報上的支持,但對於西夏軍中將領而言,皇城司中的那位不見首尾的皇城使卻是神秘異常,甚至自大夏開國至今,極少有朝中官員親眼見到過皇城司主官,甚至有坊間傳聞,皇城司經常替皇帝陛下做一些見不得光的髒活,幹掉那些不聽話的臣子或是國內門閥,手段更是多種多樣。


  正因為如此,西夏曆任皇城使的身份才越發的顯得神秘,也令西夏文臣武將們忌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