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三口鍘刀
樂侯爺當駙馬了!
從樂天領了聖旨以後,消息迅速在汴都城裏傳揚開來,聞者無不扼腕歎息,在朝中唯一敢與能與奸佞掰手腕的人如今竟然做了沒有前途的駙馬,這大宋還有誰能與奸佞們對著來?
朝中的一眾官員更是詫異,有關了樂天做駙馬之事,之前雖曾有傳聞,但也隻是傳聞而己,怎麽在突然間就由傳聞變成了事實,這明顯不符合大宋曆朝來挑選帝婿的流程,而且聖旨也是在突然間通過執宰與中書省傳達下來的,很多人開始揣測是王黼等人從中做梗,欲削奪樂天手中權利而使然。
昨日樂天隨天子幸過自家宅院後便進宮宴飲,一夜的光景便成了帝婿,王黼也不知何故,但這卻是王黼巴不得的事情,如此來自己倒也不再要想法對付樂天。雖說樂天隻是一三品官中,但王黼知道卻不能輕視樂天,否則那楊戩的下場就是自己的前車之鑒。
王黼能位居執宰自是深諳權謀之道,樂天扳倒楊戩雖說有偶然的成份,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必然的,自己做的壞事絲毫不弱於楊戩,隻要有樂天在,說不定會落得楊戩那般的下場,如今樂天做了有職無權的駙馬,就等於將自己最大的心腥之患掃除了,雖說樂天做了駙馬,自己難免有從中唆使之嫌,憑白沾染些不好的聲名。
但壞事做的多了,王黼也不在意多記兩件在自己頭上,何況還是毫不費力扳倒對手,也省得自己日後處心積慮的算計樂天,記在自己頭上也便記了罷。
因功,趙佶對樂天青眼有加,朝中百官對樂天的境地深感惋惜,王黼更是有意無意的怕黜落忠良這頂奸佞的帽子在自己頭扣實,由樂天當這大理寺卿,最多不過能做到六月初四,待大婚之後,這大理寺卿自然便禦了去。
不管有心無心,大家都揣著明白當糊塗,對於己經被選於帝婿樂天頭頂上的大理寺卿的烏紗,都忽略了過去。
於是大宋出曆一個曆代皇帝當朝是未曾出現的現像,樂天不僅是本朝曆朝官職最高的準駙馬,而且是擔任實職最大的準駙馬,一時間朝中官員在私下盡皆稱奇,卻沒有人能拿在明麵上說。
後世曆史記載,宣和元年汴都水患,宣和二年汴都周圍州縣又逢大旱,本時空因為某人的出現,曆史己經開始出現轉折,然人禍可避,天災難躲,汴都周圍州縣春旱日久,田間莫說是稻禾桑麻,便是野草亦是枯黃不生,夏季注定顆粒無收。
因災來汴都討生活的百姓加上原本失了土地來汴都謀生的流民,汴都治安比之先前每況愈下。為了謀生,詐騙、偷盜、劫掠、拐賣人口案件日益劇增,被有司呈與禦前,開封府不能抑製,更將大批案件移到了大理寺來審問。
大朝日,徽宗趙佶看過有司呈上來的奏疏,問道:“諸位愛卿,京師周圍州縣大災,當如何應對?”
“啟稟陛下,大批難民湧入汴都,當下之計應開倉放糧或是施粥以周濟。”王黼出列奏道,反正開倉放糧放的國庫的糧又不是自家的糧,也大方的緊。
“臣駙議!”
“臣駙王相公之議!”
……
就在王黼話音落下,立時有王黼黨羽紛紛上前諂駙。
“可!”趙佶點頭,“百姓乃我大宋基石,自是不能傷之分毫。”
就在趙佶話音落下之時,有禦史出班奏道:“陛下,因屢有大量流民湧入汴都,汴都治安愈加混亂,偷竊、詐騙、搶|劫、拐賣人口事件時有發生,以往這些亂民隻是將主意打到尋常百姓身上,近日愈加膽大妄為,屢屢侵犯官員之財產,長此以往下去,必將綱常法紀大壞,所以臣彈劾開封府、大理寺不做為!”
這禦史話音落下,朝中一眾官員立時將目光投向王黼,盡數認為這禦史是受王黼指使有意劍指大理寺卿樂天的。
眾所周知,樂天成了準駙馬,按本朝慣製這大理寺卿自然便做不成了,眼下仍占著大理寺卿的位置,旁人倒是無話可說,而做為樂天對頭的王黼決不想看到,這絆子倒是使得。
看到一眾朝臣將目光投向自己,王黼心不由叫屈,這禦史倒還真不是受自己指使彈劾的,何況自己也不認識這個禦史。
“陛下,臣請罪!”聽到有人彈劾自己,繼樂天之後成為開封尹的王鼎忙出列請罪,在王鼎眼看來,這便是池門失火殃及池魚,王黼與樂天鬥法,自己憑白無故遭了殃,但不得不出列。
“王大人何需請罪,又何罪之有?”就在王鼎出列請罪之時,有道聲音從朝臣中傳來。
眾人順聲音望了過去,立時心中驚異,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大理寺卿樂天,不過心中又是詫異,禦史彈劾京城法治不嚴,這個時候身為大理寺卿的樂天要出麵謝罪的,然而沒有謝罪,竟公然推諉責任,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就在眾人驚訝間,樂天出列向上奏道:“陛下,今歲汴都周圍州縣春旱,這些州縣官長如何隱瞞災情不報,若早些呈報也不致使大量流民入於都城,而使京城刑獄人滿為患,理刑官日夜不得停歇,差伇日夜巡街身心疲憊,京師之亂不能止也。”
聽樂天之言,一眾官員紛紛在心中道,這個責任推的好也推的合情合理,若不是周圍州縣主官不報,也不會使汴都有眼下治安之憂。
就在一眾官中心中思慮之際,隻聽樂天又接著說道:“京畿附近州縣之失,王相公怕也是難脫用人不當之嫌罷?”
得,樂天直接把責任扔在了王黼的身上,這是朝中百官所始料未及的,不過很快反應了過來,在百官看來,這是樂天成了駙馬後對王黼的一記反抗,紛紛開啟看熱鬧的模式。
趙佶聞言,點了點頭:“樂卿所有有幾分道理,王相當思慮之!”
就在王黼正思慮如何反擊樂天之時,天子一句話輕飄飄的將此事定了性,令滿朝文武大跌眼眶,紛紛歎道樂天縱是失了做官的前途,但聖眷明顯更勝往昔。
自從看到王黼宅與梁師成宅有後門相通的那一刻起,趙佶就開始厭惡王黼,若不是樂天一句顧及天子顏麵的話,趙佶怕是用不了多久便會尋個由頭令王黼去職;此刻趙佶看到樂天與王黼打嘴仗,立時毫不猶豫的拉起了偏架。
趙佶會這樣說,明顯是偏袒樂天,是王黼始料未及的,但轉念一想天子這樣說大根是有寬慰補償樂天之意,倒也沒放在心上。
看了眼樂天,王黼反問道:“眼下汴都民亂非常,樂侯爺以帝婿之身位居大理封卿,不知可有治亂良策?”
“陛下!”聽王黼發問,樂天向上拱手奏道:“法家韓非子曾言:‘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偽,莫若刑。刑重,則不敢以賤易貴;法審,則上尊而不侵。’又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所以臣以為以當下之勢,當以峻法嚴刑以禁過外私、遂令懲下。”
“峻法嚴刑?”趙佶自是讀過韓非子的,遂輕挑眉頭。
“陛下,臣以為不可!”王黼反駁道,“陛下豈不聞,秦始皇帝以峻法嚴刑聞名,終使民變,以致秦二世而斬,峻法嚴刑,實非明君之選、國之福也。”
“王相公讀書不妥,有斷章取義之嫌也!”聽聞王黼之言,樂天立時笑了起來。
聞言,王黼立時惱怒,樂天這麽說無異於在嘲諷自己讀書不精。
就在王黼惱怒之時,樂天接著言道:“方才樂某曾說過,《韓非子·五蠹》曾有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之,此之告誡我等後世為官執法之人,要根據後世的實際情況來製定法律政策,而峻法是用來禁止過失、排除私心的,嚴刑則是用來執行命令、懲罰臣下的,又有何不妥當?”
辯不過樂天,又被樂天嘲笑,王黼索性不按常理出牌,問道:“此經據典高談闊論哪個不會,我且問樂侯爺,當前汴都之亂局當如何整治?”
樂天向上奏道:“陛下,臣以為汴都此時屢有民眾膽大犯禁而不止,當以重典相治,以威服之!”
“說下去!”趙佶示意。
樂天接著奏道:“臣請陛下製鍘刀三把,並分上、中、下三品,分別為龍、虎、狗的式樣,置於大理寺為堂院之中,其中龍頭鍘:可鍘犯案之皇親國戚、鳳子龍孫。虎頭鍘:可鍘貪官汙吏、禍國奸臣。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
隻待審得案犯罪證鐵案如山,不待秋後之時,以此鍘立斬國|賊、斬犯官、梟宵小,汴都之亂相必可平也!”
有方才之言,樂天顯然是想起了前世小說戲劇中包拯做開封府南衙,有三口銅鍘之說。當然曆史上包拯是沒有三口銅鍘的,包公有三口銅鍘之說還是後世元明小說家們加上去的,元明清三代官治貪|腐混亂,百姓托古寄今,將所有美好願想都托付在了包公、狄仁傑等人的身上。
事實上,樂天做開封府尹時便有打造三口銅鍘之意,隻是在任上尚短,且又要為了博取清譽與梁師成、王黼、楊戩等人鬧翻,也便顧不上此舉了,眼下自己做了大理寺卿,正好可以抓住機會,若不然自己成了駙馬之後,再想要有有舉,恐怕是難以實現了。
方才被樂天譏諷讀書少,王黼幾乎怒發衝冠與樂天有不兩立之勢,自然要出言反對,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妥,秋後問斬,乃是順天時之舉,然春日、夏時乃是生機之時,此時斷人之性命,豈不有違天時?”
見王黼反對,樂天言道:“戰場兩軍相遇,不在乎於春夏秋冬交戰,屠夫宰牲也不在乎四時交替,今民亂若以四時交替之說為論,又不知又會有多少良善百姓財物失於賊盜之手,又不知多少家庭會因人牙蒙騙誘拐而妻離子散,王相公可曾想到過麽?”
為官治天下當以蒼生為念,王黼自然無言以對。
論阿諛奉承,王黼怕是要比樂天勝了一籌,但要是比嘴皮子功夫,樂天比王黼勝的可就不是一籌了。
略做思慮,趙佶點頭道:“朕準樂卿所奏,亂當以重典治,治鍘刀三柄置於大理寺堂院,以震恃貴恣縱、貪贓枉法、無賴宵小不法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