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新科狀元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唐太宗的時候科舉考試尚且不是十分完善,隻是繼承了隋煬帝時候的做法,並且加以改善。
但是那顯然是華國正常曆史的唐太宗時期,而並非是天下分四大洲,靈山在西牛賀洲,花果山在東勝神洲、唐朝在南瞻部洲,妖魔混亂苦寒之地在北俱蘆洲的西遊記世界觀。
在這世界觀之下,貞觀十三年這一年都能囊括唐僧父親中舉、結婚、授官到唐僧出生、成長、開始西遊……所以跟曆史不一樣也就在所難免。
蘇澤頂替陳光蕊的身份後,連考試都還沒有開始,更不用說中舉當狀元。
進入長安城後,報上名去,官府查看路引和保書,驗證通過數日之後開考。
而且是連考三場……第一場考中是秀才,第二場考中是貢生,第三場考中是舉人,有資格麵見唐太宗,接受殿試……這考試的分級製度也是令蘇澤格外無語。
考的還是聖人言,說起來也不算是多麽離譜。
一場問的是“子貢贖牛”的典故,不僅要答好題目出處,更要寫好議論的論點,進而弘揚發揮家國天下、道德文章之類的煌煌大言。
對蘇澤來說,固然能夠以幻術交上一紙白卷,強行被點為第一名,再去殿試中取得狀元之位。
但是這個世界作為第七等級輪回世界,終究有點異常,取代一個陳光蕊都要出現諸多目光的打量、尋找原因,可想而知整個世界的因果聯係必然是密密麻麻一張大網,哪一個節點出現問題都會被這個世界的大能力者,順著網掐算差不多。
蘇澤取代陳光蕊這件事一時之間無人能夠察覺,但是若是他交上白卷,還能取得狀元,對於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世界簡直就是宣告——快來調查我,我肯定有問題,不是妖孽也是神仙鬼怪。
要知道長安城內有土地神、有城隍、有夜遊神;科舉考試這件事還有天上文曲星君注目,作弊以白卷拿到狀元,需要耗費的能量太多了,還不如老老實實答題!
蘇澤擅長科舉考試嗎?
不擅長。
但他怎麽能肯定自己通過三場,中舉狀元?
當然是念力早在科舉考試之時,將出題之人、監考之人、判卷之人的心中所想全部綜合呈現,監考之人是當初的舉人,判卷之人更是公認的擅長經學,出題之人更是昔日的狀元之才。
他們出題、判卷、監考之時,當然都有著自己的“解題思路”,比其他的考生們可是高明多了,蘇澤隻需要將他們的想法對比之後,去掉某些老辣深沉的話語,將文章的起轉承合做好,字體寫好,終究不會太差。
至少保證能夠通過前三場。
就算是文章方麵出現問題,再動用小手段幻術影響,也不那麽引人注目——一張寫滿答案的試卷考八十分,和一張空白白紙考八十分差別很大,神靈們肯定關注後者,而前者有什麽關注的必要?難道神仙們還要考慮下場評判考試,影響人間功名富貴嗎?
直到三場考完,蘇澤一直都是靠著這手段名列前茅,倒是沒有半點意外的情況發生,也沒有需要動用幻術影響判卷人的地方。
三日後殿試開始,這三日時間,大部分舉人都嚴格按照規矩沐浴且多食果蔬,飲水肉食變少,不敢飲酒,生怕君前失禮。
到了時間,眾舉人在官員引導下來到朝廷宮殿之上,參拜皇上後各自落座,唐太宗命人將考卷發放下去,宣講題目。
眾舉人便揮筆答題,幾個時辰後,考卷收上來先由官員們評判,再向唐太宗交上前三名試卷、謂之三甲,後七名又是另一層次,名為二榜;這十名之後便是三榜舉人了。
唐太宗打開三甲的考卷,隻感覺有一個最是言之有物,深得自己的心思,便拿起朱筆定為狀元。
片刻之後,便有禮部官員宣讀名詞。
“禦賜海州蘇澤,狀元及第……”
待到官員宣讀完畢,蘇澤帶領眾舉人上前一起謝恩,然後享受狀元的獨有殊榮,跨馬遊街三日。
蘇澤乘著高頭大馬,長安城內滿城轟動,街邊盡是觀看之人,不知多少女子含羞帶怯,指指點點。也不知多少少年被父母耳提麵命,指著這跨馬遊街的狀元郎,令他們好好讀書,以後也像是今日的狀元一般。
遊街隊伍走到丞相殷開山門口,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彩樓,拋打繡球卜婿。
蘇澤抬頭看了一眼,心道好家夥——殷溫嬌的確是挺漂亮,可是寫這段情節的原著大佬怕不是犯了“皇帝下地幹活都用金鋤頭,皇後娘娘頓頓大餅卷肉吃”的毛病。
丞相女兒,起個青樓的花名“滿堂嬌”,跟青樓女子賣初次一樣,站在高樓上拋頭露麵拋繡球,這分明是原著大佬根據自己去青樓的經驗寫的。
不過,也沒什麽可抬杠的——《西遊記》世界設定便是如此,難不成還真的存在南瞻部洲大唐國,存在一個奇妙的貞觀十三年不成?就當是架空世界的奇特設定吧。
適值蘇澤在樓下經過,抬頭看這一眼,殷溫嬌一見這新科狀元人材出眾,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來。
蘇澤伸手接了繡球,樓內便響起笙簫細樂,十數個婢妾走下樓來,把他的馬頭挽住,迎接狀元入相府成婚。
——還是青樓女子出閣那一套,訂好了初次價格,吹吹打打一番,就可成就好事。
丞相殷開山和夫人,聞訊之後即時出堂,打量蘇澤之後都十分滿意,喚賓人讚禮,將小姐殷溫嬌許配給蘇澤。
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嶽丈嶽母,竟然是當天就完成了所有結婚儀式,什麽三媒六聘之類的仿佛從來沒存在過。
次日五更早朝,唐太宗駕坐寶殿,文武眾臣趨朝。
唐太宗問道:“新科狀元蘇澤應授何官?”
魏征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
太宗就命為江州知府,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