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雄獅勁旅> 第461章 :血拚地中海(一)

第461章 :血拚地中海(一)

  第461章:血拚地中海(一)


  麥克阿瑟是位英勇善戰的將軍,當他接到命令後,很快就把自己的太平洋戰區部隊全部布置到位。一聲令下,排山倒海的火箭炮開始傾斜著無情地炮彈。當德國的導彈開始還擊的時刻,早已嚴陣以待的中程導彈飛快的進行了報複性打擊!

  德軍沒有想到美英軍有這麽厲害的攻勢,一霎時被打懵了,迫不得已急忙後退。可太平洋戰區司令命令部隊死死地咬住敵人,敵人退卻多遠,部隊一定要迅速跟上。這種貼身死打爛纏無賴型的戰術,還真的讓德國將軍們毫無辦法破解。


  哈爾西高興地笑了,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前方,最厲害激動不已喊著:“華夏的丁將軍果然高明,幾句話就解決了我們許多問題!”


  麥克阿瑟麵帶笑容說道:“可我們的陸軍部根本就不相信這種戰術能成功!”


  “那是一群眼高手低、有眼無珠的家夥!”哈爾西不滿的嘟囔著。


  “報告,德軍的噴氣式飛機剛起飛,就被我們發現,兩枚導彈幹掉了他們的機場,三十多架新型戰鬥機全部被擊毀後燃燒!”


  太平洋戰區司令官興奮地追問:“真的成功了?”


  “是,將軍,敵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派遣的兩人小組在十幾公裏外就確定機場的位置,咱們的中程導彈正好可以打擊到!”


  情報官的匯報,讓麥克阿瑟感慨的歎道:“我們的中程導彈隻有一千八百公裏的射程,如果沒有敵後潛伏的人員給我們當眼睛,還真的難以尋找到他們的機場位置!跟著德國的飛機去尋找目標非常簡單,可我們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戰區參謀長基恩準將忍不住說道:“過去我們都在埋怨單兵導彈隻能對坦克、車輛、直升機打擊有效,誰能想到對付飛機也很棒?使用火箭炮轟擊推進戰術也是華夏軍隊創造的,我們隻不過是添加上了和導彈結合打擊的新方法。”


  “哈哈哈哈,這也是丁將軍給我的暗示,當初我還持著懷疑的態度呢。別說了,命令部隊死死地纏住敵人,追擊、炮轟,再追加,再炮轟,不要給德軍時間,我們必須把地中海南岸北非一帶全部占領,這有這樣才能給我們下一步針對歐洲大陸發起總攻有利!”


  “YES!”


  北非戰場上德軍越打越被動,他們沒有想到山姆國軍隊會擁有這麽多火箭炮、中程導彈,更沒有想到敵人會拚命的貼近發起攻擊。論炮火總數和導彈數量,德軍和敵人差距不小,再這樣的死纏爛打之下,他們還真的無法應對!


  戈林慌慌張張走進了希特勒的辦公室:“元首,北非恐怕保不住了!”


  “北非對於我們重要,對於同盟國也非常重要!山姆國軍隊不惜一切代價攻擊北非,其目的還是為了和我們爭奪地中海。命令繼續增兵,火箭炮數量也要增加,導彈數量也要加大!”


  看到希特勒狂傲的樣子,戈林急忙說道:“敵人正在拚命追擊,如果我們不能保住在北非的部隊,恐怕西非也會失掉!既然敵人采取的是貼身打擊戰術,我們何不拉開距離和山姆國軍隊幹一場?”


  希特勒驚訝地抬起頭看著戈林,突然爆發出瘮人的大笑:“好好好,拉開距離使用空軍出擊,利用我們的中程導彈和戰鬥機去教訓敵人!”


  “是,元首閣下!”


  敵變我變,戰場上的情況就是這樣。剛開始山姆國軍隊打的順風順水,德軍改變戰術後,美軍卻接連遭受了重創。山姆國將領也都知道,德軍開始變的狡猾了,故意和他們拉開了距離。要想從新占據主動,必須和敵人糾纏在一起!

  這種不計傷亡和損失的戰爭,讓華夏各戰區的將軍們又一次陷入到了思考之下。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隻要在觀賞世界大戰的經典戰例,指揮部必定有目的。看到所有將軍們都進入到了狀態,朱老總和參謀長楊耿光將軍相互一望笑了。


  “不好打啊!”觀看中的薛嶽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歎。


  “德軍的優勢在於中程導彈射程遠,戰鬥機飛行速度快。可山姆國軍隊也不傻,隻能拚命和敵人縮短距離,用自己的優勢裝備和敵人鏖戰。這樣的打法表麵上看是為了揚長避短,實際上已經成了血拚的大戰!”


  楊耿光朝分析的李德鄰笑望著:“李司令認為該如何打才能化解被動?”


  李德鄰搖了搖頭:“明知道是一場消耗戰,如果不打會更加糟糕!”


  “麥克阿瑟指揮上問題很多!”粟裕將軍不失時機的插話。


  “哦?他的問題在哪裏?”楊耿光驚異的追問。


  “從表麵上分析,他采用的戰術非常合理,但是,他的空地配合、坦步配合非常不到位,大兵團作戰也不知道包抄、迂回,更不敢孤軍深入把敵人留下來!選擇作戰目標,是指揮藝術的基本功。打強敵或打弱敵,是指揮員對敵我雙方軍事、政治、經濟情況和地理、氣候條件分析的結果。


  在通常情況下,“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是一條重要原則。一方麵要遵循這一原則,一方麵又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為了迅速改變·態勢,扭轉戰局。在有把握或既有一定把握又有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先打強敵。


  戰爭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有沒有條件。在戰爭中既善於捕捉戰機,更善於創造戰機。戰機不是自然出現的,而是通過指揮得當,誘使敵人而創造出來的。所謂創造戰機,就是製造敵人的混亂,製造敵人的疑慮和錯覺,暴露敵人的缺點和弱點,使敵人犯錯誤。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指揮員充分了解和正確判斷敵人的各方麵情況,包括敵人的兵力、武器裝備、軍事素質、士氣,以及敵軍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和作戰個性。所謂作戰個性,就是說,他在作戰時是猛打猛衝,敢於打硬仗的;還是巧於智謀,能夠隨機應變的,或者是懦弱膽怯,猶豫多疑的。要善於根據敵人指揮官作戰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對策和打法。”


  “啪啪啪——”


  “啪啪啪啪——”


  楊耿光的掌聲,一下子驚醒了聽的如癡如醉的所有將軍們。他們激烈的掌聲長久不衰,讓總統府的國家領袖老蔣也都忍不住鼓掌叫好。何應欽感慨的說道:“丁將軍曾經說過,粟裕將軍有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今天我算是徹底信服了!”


  “粟裕善於洞察全局,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使戰局朝著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方麵發展。粟裕指揮作戰的另一個特點,不管處在何種強敵麵前,從來無所畏懼,敢於同強敵作戰。


  打了硬仗、惡仗之後,大兵團能否順利地撤離戰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戰役打得很好,如果轉移不當,也會轉勝為敗;反之,戰役進行得不順利,但轉移得當,就可以減少損失,改變不利態勢。”


  老蔣朝周副統帥笑望著:“過去你們怎麽沒有重用他?如果那個時候發現了粟裕將軍的軍事才華,國民黨還能有今天嗎?”


  “哈哈哈哈,那個時候粟裕還是一個很低的基層指揮官,誰能認識到他的軍事才華?如果不是丁將軍給我們提醒,恐怕現在我們還不知道他的指揮藝術這麽好。”老毛在一旁忍不住調侃。


  “該給他換一個崗位了。”


  周副統帥急忙說道:“先讓他去三軍總指揮部擔任副總參謀長一職,鍛煉一個時期再說。”


  “我不同意!”丁瀟逸風風火火走進了老蔣的客廳,對兩黨的領導層嚴肅的巡視了一周,然後不容置疑的說道:“讓他率領我們一個軍事觀摩團去戰場上鍛煉!”


  “啊!”


  在大家吃驚地喊叫聲中,老蔣鎮定的問道:“去哪個國家的軍隊裏?”


  “山姆國!”


  “哦?你能告訴我這樣做的目的嗎?”老蔣驚愕的詢問。


  “很簡單,這場戰爭已經打不了多久了,最終都會有一個國家支撐不下去,不是放下武器投降,就是雙方講和開始結束戰爭。但是,我們一定要鍛煉出來一批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員,隻有在前線戰場才能體現我們華夏軍事家的真實才幹!”


  老毛震驚的看著丁瀟逸:“我們的戰場軍事觀摩團也要參加山姆國的軍事指揮?”


  丁瀟逸風趣的笑道:“直接指揮不合適,但我們的軍事觀摩團可以給山姆國將軍們做出合理地參謀建議。”


  “丁將軍準備派誰去?”


  “粟裕、郭寄嶠為軍事觀摩團正副團長,其中的成員有邱清泉、廖耀湘、陳明仁、孫立人、陳賡、許光達、胡璉、許和尚等。”


  老蔣點頭大笑:“好,但我們也應該派出一個警衛連跟隨過去,咱們的後起之秀將軍們可不能留在戰場上回不來。”


  “讓蘇尼婭去擔任這次的軍事觀摩團警衛部隊指揮長。”


  周副統帥搖頭說道:“你這一插手,德國的日子恐怕會非常不好過了!告訴我們你的真實想法。”


  “很簡單,軍事觀摩團在前線時時刻刻觀察兩軍交戰狀況,把發現的問題作出判斷,然後提供給山姆國軍隊去參考。山姆國軍隊高層一定會引起重視,也會根據我們的建議作出一些應變措施,這樣一來就達到了軍事相互交流的目的,也給我們的年輕一代將領提高了眼光境界。”


  “好好好,我同意!”


  “同意。”


  “本人也同意!”


  正在和德軍苦苦鏖戰的麥克阿瑟,接到了馬歇爾將軍要求他們接待華夏軍事觀摩團的時刻,還真的有點大驚失色。後來聽說是一群後起之秀將領,卻又不以為然。可是當蘇尼婭帶領著一個排的警衛部隊親自護送這些將領們來到後,山姆國將軍們立刻重視起來。


  剛剛從飛機上走下來的華夏軍事觀摩團,就在飛機場上和山姆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官熱情的握手交談。蘇尼婭一言不發,讓麥克阿瑟好奇地問道:“蘇尼婭司令,今天你怎麽成了警衛部隊的指揮長?”


  “尊敬的麥克阿瑟將軍,華夏軍事觀摩團派遣過來的每一位將軍都是非常優秀的,我在他們麵前就是一個小學生。”


  “哦?可我們都知道,鋼牙集團軍才是華夏的雄獅勁旅第一軍!”


  蘇尼婭頓時嘎嘎笑了起來:“我隻能做一個軍長,而我們這次派遣的軍事觀摩團中每一個將軍都是未來戰區的指揮官,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他們的優秀?”


  麥克阿瑟驚愕的巡視了一下這十個軍事觀摩團成員:“他們未來都是華夏的戰區指揮官?”


  “你在質疑他們的能力?能讓我說句不客氣的話嗎?如果是我們的將軍來指揮這場戰爭,保證你們能打贏這場戰爭!”


  “啊,上帝,他們真的這樣能幹?”山姆國太平洋戰區指揮部的所有將領頓時驚呼不已喊叫了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