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藏軍穀
襄平向西八十裏外有一處山穀,這一處山穀名叫藏軍穀。
藏軍穀地勢平坦,三麵環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另外藏軍穀的地勢較高,四周少有植被覆蓋,也正因為如此藏軍穀還不懼水淹和火攻。
最後藏軍穀的深處還有一條天然的小溪,一年四季從藏軍穀當中流淌而過。
所以藏軍穀自古以來都是屯兵的絕佳之地。
藏軍穀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根據最新得到的消息,衛楚率領的兵馬差不多已經到了方城一帶,估計至少還有一個月衛楚的兵馬才能抵達遼東。衛楚的兵馬大概有三千六百人。其中越騎營有八百人,越騎營的這八百人全都是精銳騎兵。就算放眼整個大漢,都鮮有騎兵能夠與之抗衡。”
聽到柳毅的話,陽儀輕輕的點了點頭。
屯騎營、越騎營,這是大漢成軍最早,訓練最為有素的兩支騎兵隊伍。
當然除了這兩支騎兵之外,目前天下還有三支令人聞風喪膽的騎兵。
這三支騎兵分別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董卓的西涼鐵騎、還有丁原的並州狼騎。
其中白馬義從是擅長騎射的遊騎兵,西涼鐵騎當中的飛熊軍最為精銳乃是罕見的重裝騎兵。並州狼騎多為搶騎,在定位上與越騎營類似。
“除了越騎營之外,衛楚手中還有八百輔兵,這八百輔兵跟著越騎營一起訓練,他們的戰鬥力雖然不如越騎營強大,卻也不可小覷。”
“衛楚還有兩千雜兵,這些雜兵有兩百人來自西園新丁,這些人雖然接受了正規的軍事操練,但是他們沒有上過戰場,戰鬥力應該不強。剩下的一千八人,有的是黃巾軍,有的是衛楚收編的土匪,在我看來他們應該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聞聽柳毅的這一句話,陽儀搖頭說道:“柳將軍,衛楚所率領的黃巾軍不可小覷啊。難道你忘了,就是這一支黃巾軍,打敗了趙融和句安。他們還在修武城下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另外嚴格說起來,蹇碩恐怕也敗在了衛楚的手中。”
“而且這些仗打下來,黃巾軍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就足以說明這一支黃巾軍乃是真正的精銳。”
“陽將軍,我覺得這些戰績還不能說明黃巾軍戰鬥力強大,這一切隻是因為衛楚指揮有方。此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值得我們去揣度。”
柳毅踏前幾步來到了陽儀的近前。
“哼,難道你認為衛楚比盧植、皇甫嵩還有朱儁都要厲害。手上無兵可用,就好比巧婦難煮無米之炊。”
“在戰略層麵上,衛楚肯定不如盧植這樣的名將。但是在戰術層麵上,特別是在騎兵的運用上,放眼整個大漢,恐怕少有人能夠勝過衛楚。”
陽儀對著柳毅重重的擺了擺手。
“柳將軍,說到對騎兵的運用,公孫瓚公孫大人難道還不如衛楚?當初公孫大人還隻是遼東屬國長吏的時候,就曾率領幾十名騎兵殺退了鮮卑人的幾百名騎兵。鮮卑人以此為戒,甚至不敢輕易的再跨過邊關要塞。”
柳毅看了陽儀一眼,然後徑直的走動了地圖前。
“不扯太遠,我們說正事。考慮到衛楚一方基本上配有戰馬,所以我建議將我們的兵馬布置在大遼河一帶。”
“不行!”
柳毅話音落下,陽儀就搖頭說道:“大遼河沿岸太長了,除非我們手上的兵馬數量比現在多上五倍,否則想要堵死大遼河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而且,我方若是兵力太分散,容易被衛楚各個擊破。”
見到陽儀屢次三番否決自己,柳毅不由眉頭一皺。
“敢問陽將軍你有什麽計策?”
“我想問問柳將軍,你認為衛楚來遼東的目的是什麽?”
“自然是想要取代公孫大人成為新的遼東太守。”
陽儀輕輕點頭,“正因為衛楚想要取代公孫大人,所以衛楚的目的一定是襄平城。衛楚的騎兵來去如風,我們想要對付這一支騎兵,隻能以靜製動。”
“我們屯兵在襄平城外不動,衛楚自然會找上門來。”
柳毅雖然承認陽儀所言有禮有據,但是礙於麵子柳毅還是覺得有必要再杠一下。
“天子的聖旨言明,衛楚節製遼東、玄菟還有樂浪三郡之地。如果衛楚轉移目標,將落腳點放在玄菟郡又當如何?如果讓衛楚在玄菟郡站穩了腳跟,衛楚一旦向公孫瓚等人求援,後果又當如何?”
“柳將軍你認為這件事情需要我們來考慮?”
聽到陽儀的這一句話,柳毅不由眉頭一皺。
陽儀一句話,直接四兩撥千斤,讓柳毅感覺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不過就在柳毅還想說話的時候,卻聽大帳外有士卒的聲音傳了過來。
“報,兩位將軍,藏軍穀外來了四名騎士,對方揚言又要事要找兩位將軍商談。”
柳毅本來就在火氣上,此時聽到傳信兵的話,柳毅不由皺著眉頭低聲說道:“這裏是我軍駐地,屬於軍事要地。軍事要地是誰都能進來的嗎?萬一這些人是敵人的細作怎麽辦?”
“將軍息怒,來者說了,若是兩位將軍不肯與他們見麵,就讓小的把這個木頭盒子送到兩位將軍的手中。對方還說了,兩位將軍隻要看到盒子裏麵的東西,就一定會把他們請進大帳。”
傳信兵說完話,就將一個不大的木頭盒子放在了陽儀和柳毅的身前。
二人帶著好奇,靠近了木頭盒子,少頃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傳到了二人的鼻腔之中。
陽儀猶豫了一下,拔出了腰間佩劍,用劍尖輕輕的挑開了木頭盒子的蓋子。
待到看清楚,盒子當中放著一顆猙獰人頭,陽儀情不自禁的後退一步。
“陽將軍,你可看清這是誰的人頭?”
“好像是公孫大人?”
陽儀和柳毅對視了一眼,二人連忙跨步向前。
柳毅伸手打開了木盒,二人又對著木盒仔細端詳了片刻,不由麵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