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敵將南信合
“大人,你沒有必要陪著我們一起冒險。”
在前往青川江的路上,太史慈猶豫了許久還是對著衛楚輕聲說道。
按照衛楚的計劃,漢軍為了達到第一步的戰略意圖,決定采用引蛇出洞之計。
衛楚將兵馬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太史慈的六百殘兵,六百殘兵佯裝憤怒追擊高句麗人,吸引高句麗人反戈一擊。
第二部分是越騎營的一千六百人。
在高句麗人反戈一擊的時候,越騎營的八百輔兵會迂回繞到敵人的背後,掐斷敵人的退路。而越騎營的八百精銳士卒,則會幫助太史慈等人殲滅高句麗的兵馬。
當然這一次引蛇出洞,能夠殲滅多少高句麗人,主要還要看高句麗人派多少兵馬反戈一擊。
不過按照衛楚的推算,高句麗人發動反擊時的兵馬數量一定不會太少。
衛楚得出如此判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高句麗人之前在樂都城見識過太史慈所部的厲害,太史慈所部陣亡四百人,卻斬殺了一千多人名高句麗人。高句麗人對太史慈所部懷恨在心的同時,也一定不會小覷太史慈所部。
所以為了全部殲滅太史慈所部,高句麗人一定會派出幾倍於太史慈所部的兵力。
第二,按照太史慈所講,高句麗的八千人基本上全都是步卒。
步卒因為行軍較慢,所以在行軍的過程當中,步卒一般都是抱團前進。
抱團前進,遇到敵人追擊,就算高句麗人分兵對付太史慈,剩下的高句麗人也有很大的幾率會留在原地。
隻要高句麗人留在原地,衛楚就有把握全部消滅對方。
“這一次因為你部執行的任務危險,所以我才要跟著你們。我不希望士卒們認為,我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想要犧牲他們,這會影響他們的士氣。”
太史慈的軍中,大部分的士卒都對高句麗人懷揣仇恨,想要找高句麗人一雪前恥。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不怕死,如果讓這些士兵認為自己被拋棄了,那麽本應該必勝的哀兵,最後也會變成真正的魚餌,被敵人一口吞掉。
“另外我曾經發過誓,盡量不拋棄任何一個兄弟,我不希望這麽快我就會違背誓言。”
衛楚說到這裏,衝著太史慈笑了笑,然後調轉了馬頭對著身後的六百名士卒大聲說道:“兄弟們,前麵不遠就是青川江。我們爭取在五天之後,趕到青川江。”
聽到衛楚的話,一眾士卒轟然應諾。
衛楚沒有拋棄士卒,他與士卒們在一起,這讓士卒們的士氣成倍數上增。
三天後已經越過了青川江,就快要抵達丸都城的高句麗士卒聽說太史慈率兵追了上來。高句麗的主將南信合當即決定兵分兩路,一千多人押運戰利品返回丸都城,另外五千人急行軍試圖趕到青川江應戰太史慈。
高句麗人之所以將戰場定在青川江,是因為青川江的北岸有不少高句麗人的村落。
高句麗人也擔心漢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漢人最喜歡把仇恨掛在嘴巴,他們把複仇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去結束這些漢人的性命。”
接下來兩支兵馬麵相而行,高句麗人加快了前進的速度,兩天他們就走完了三天的路程。最後兩支兵馬隔著青川江遙遙相望。
“我們抓到了三個高句麗的俘虜,我們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高句麗的主將名叫南信合,此人有勇有謀,是丸都城城主的獨子,深得丸都城城主和故國川王的喜愛。”
聽到太史慈的話,衛楚點了點頭。
因為兩軍抵達青川江的時間較晚,所以兩軍隔江碰麵之後並沒有立刻發生碰撞,而是各自安營紮寨。
衛楚通過敵方營寨的布置,就基本上確定南信合確實是一個良將。
“高句麗的士兵大多都是步卒,許多人在山林之間長大,他們的體質很好,作戰也悍不畏死。不過高句麗人也有缺點,他們的缺點是缺乏精良的裝備,許多高句麗的士卒甚至還光著腳。他們所用的弓箭,也都是一些射程很近威力不大的短弓。”
太史慈的話,令衛楚的眼前不禁一亮。
“你說高句麗的士卒許多都是光腳?”
“在高句麗,百姓們習慣穿一種鞋麵很小的布鞋,這種布穿在腳上很輕便,但是因為鞋麵太小,這種鞋子很容易脫落。再加上高句麗到處都是大山,士兵們在山嶺間穿梭,經常攀爬,穿鞋多少有一些不太方便。”
衛楚摸著下巴投眼看向了青川江。
這個季節青川江江麵上的冰已經融化了,但青川江的水還不深,非常適合涉水過河。
“我們正麵的青川江,隻有三百多步的開闊地帶,明日一早高句麗人肯定會從這一片開闊地帶上涉水過河。”
太史慈輕輕點了點頭。
“可惜我們能夠攜帶的弓箭太少,加上士兵缺乏箭術訓練,所以我們無法用弓箭封鎖這三百多步的開闊地帶。”
“沒有弓箭,但是我們隊伍裏麵卻有許多鐵蒺藜!”
鐵蒺藜是古代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的撒布障礙物,在戰國時期已使用。它有四根伸出來的鐵刺,長數寸。
衛楚之所以攜帶鐵蒺藜,主要是為了遲緩高句麗人的速度,給越騎營穿插迂回創造時間。
如今看來,鐵蒺藜有了更好的用途。
“鐵蒺藜?”
太史慈低念了一聲,跟著反應了過來。
“將軍是想要把這些鐵蒺藜布放到河邊?然後我們在河邊直接阻敵。”
“不錯,高句麗人光腳,他們踩在鐵蒺藜上,鐵蒺藜輕易而舉就能對他們構成創傷。加上我方有弓箭殺敵,敵人渡過青川江之後,肯定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這個時候我們雖然人少,卻也能對他們構成巨大的殺傷。”
“等到明日越騎營即將抵達,我們在後撤,把高句麗人全部放上岸。如此一來,騎兵穿插,縱然南信合文武雙全,也肯定沒有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