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十裏相迎
這次和突厥的戰爭是從立國一來大唐取得的最大的勝利,不管是從其根本意義還是曆史意義來看都是不一般的,因此歸來的將士們所受到的禮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北方草原對於中原人的意義很不一般,不管是如今的統治者李世民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因為自古以來每到草原受災的時候他們就南下劫掠仿佛已經成了慣例,在曆史上這種慣例甚至還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到了宋朝還有打草穀這種事情。
皇帝攜百官出城十裏相迎,從這上麵就能看得出來李世民是有多重視這次的勝利。
在後世的時候聽得不少,見的也不少,但是那都是薑雲明從電視劇和電影裏看來的,真正的皇帝出城相迎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從老丈人李世民上位之後這是大唐第一次取得這麽大規模的勝利,這能讓他在百姓心中的聲望迅速拔高。
以前的人們基本上都是以李世民來曆不正的皇位在其背後議論他,而如今人們要是想黑他似乎也就隻能從來曆不正的皇位這一點上來了。
聽上去這兩句話似乎是一樣的,但是其中的意思卻是截然不同的。
作為在此戰中同樣是立了大功的薑雲明雖然提早離開了草原戰場,但是今天的他還是站在了老丈人的身邊。或許在他的心中提早離開是汙點,但是不論是他老丈人還是百姓們都不是這麽認為了。夜黑風高,僅僅帶了是個人就頂著嚴寒和風雪銜枚疾進直至定襄城下,最後一炮轟碎了定襄城的城門,薑雲明在民間甚至已經被傳成了高大威武有勇有謀的形象。
在這個沒有互聯網的世界消息的傳遞永遠都是一個難題,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事情都會在人們的添油加醋中變得讓人沒法睜眼,人物形象就更別說了,薑雲明甚至一度害怕自己以後會不會像秦瓊和尉遲恭那樣被人們傳成門神的那種形象,好像也說不定?
就在薑雲明神遊天外的時候,他所麵對著的方向突然傳來了喧鬧聲,人群的聲音把他從自己的思緒中拉了回來。今天這種場景應該不會有人不長眼吧?如果沒有那種不怕死且不長眼的人那應該就是大部隊回來了。
這種時候的消息是有誤差的,因為人群的喧鬧聲是在人傳人的情況下才傳到了薑雲明這裏,其實喧鬧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見到大軍的影子的,所以真正要等到大軍到眼前的話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事實果然和薑雲明預料的差不多,從聽到喧鬧聲到能隱約看到大軍這中間過了足足一個多時辰。李靖自然是當仁不讓的領頭,然後就是柴紹、李勣和張亮,再後麵一點就是薛萬徹和蘇定方了,而任城王李道宗則因為本就是靈州都督的緣故被留在了朔州到靈州一代。
雖然戰爭已經勝利了,但是接收戰敗國的領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同樣的大軍也不可能完全都撤回來,而李道宗不管是從經驗還是官職上來看都是最適合的人選,所以李靖在把所有的事務都與李道宗交接完畢之後就留下了五萬士兵協助李道宗,而自己則是要返京複命了。
在這種情況下被留下來駐邊其實並不是壞事,或許很多人都會習慣性的認為在這種封賞的時候被留在邊關是被邊緣化的表現,但是事實上恰恰相反,作為皇室的宗室將領,李道宗不管是駐邊還是返京,他的功勞都是不可能被就這麽輕描淡寫的略過去的。
大軍並沒有走到皇帝的麵前,李靖遠遠地就責令大軍停了下來,而他則是帶著李勣等人來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行禮,匯報戰損,交還兵符。
雖然場麵宏大,但是事實上卻並沒有薑雲明在心中想的那般激動人心,甚至他對此還有些煩膩味。從來到大唐到現在,這個場麵雖然他是第一次見,但是其他的與之類似的場麵他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
接過兵符的李世民自是對李靖等人大加讚賞,早早就停在遠處的士兵們自然也不會被落下,讚賞之詞仿佛不要錢一般從李世民的嘴中吐出,引得不遠處的百姓們伏地高呼皇帝英明。
看著接受百姓們歡呼的老丈人,薑雲明覺得有些好笑。這是李世民上位以來取得的最大成就,在此刻百姓們的歡呼聲雖不說是發自肺腑但也是真心實意的,看著有些沉浸在百姓們歡呼聲中的老丈人,薑雲明突然覺得他有些可憐。
殺兄弑弟囚父,他用了這一係列為世人所不齒的手段才坐上了皇位,雖然其中很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出於自保,但是百姓們卻不會管那麽多,自他上位以來上位的過程就一直是被人們所詬病的。
也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是不是天生是個倒黴命,好不容易上位之後卻又接連趕上了蝗災、旱災,甚至連勝利的梁師都之戰也沒能讓他不好的名聲降上一降,直到在薑雲明的幫助下推出了新糧和書籍等一係列的惠民措施之後才讓他的名聲好起來。
薑雲明沉浸在自己的腦海中回憶著他老丈人的經曆,但是卻被身邊人的動作打斷了,他回頭一看去發現是長孫無忌在戳他。
茫然地朝著四周看了看,薑雲明發現所有人都在看著他,這讓他一時之間有些迷茫。
“怎麽,涇陽候不想要封賞嗎?”李世民看著站在自己身邊的這個女婿,他知道薑雲明剛才不是故意的,畢竟這小子在正經場合神遊天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啊?哦哦!”
在老丈人的提醒過後薑雲明才反應過來,隨後趕緊小跑著到了李靖的隊伍中,不論是神情還是動作都充滿了尷尬。百姓們看著薑雲明的樣子掀起了一陣轟笑聲,但是其中並沒有什麽惡意。
看著薑雲明有些瘦弱的身體,百姓們這才想起來這個近兩年聲名崛起的開國縣侯也不過是個未滿二十的孩子。
和平日裏不太一樣,這次宣讀聖旨的太監並不是孤身一身,身邊還站著另一名太監,手中的托盤上放著一堆摞成小山一樣的黃色絲絹,每張絲絹都被精心的裝裱過。
看到太監和其托著的聖旨,不論是百姓們還是官員們都來了精神,所有人都知道
今天的重頭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