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194章 西秦侵唐
光陰荏苒,眨眼之間,又過了兩個多月。
義寧二年季春(公元618年3月13日),李秀寧肚裏的孩子相約長安、如期而至,而且,這孩子還真是善解人意,遂了李秀寧和柴紹的願,一出娘胎就是帶把的———一個貨真價實的兒子。
李秀寧順產,生產時也沒有太大痛苦,因為這個兒子有點幹瘦,瘦的叫人憐。李淵見到外孫這般模樣,不高興了,他不是對外孫不高興,也不是對三女和小郎不高興,而是對太醫,就是那個他特意指定來幫助女兒調養身體的太醫不高興。
好在這個太醫對李秀寧的情況多少有所了解,當麵給出了一個誰也無法證偽的解釋:這孩子還在胎兒時期就沒有在娘胎裏打好底子,這也怪不了孩子他娘,那時候孩子他娘不是要領導娘子軍,馳騁沙場、鞍馬勞頓嘛!
這一層,李淵當然清楚,否則也不必請這位太醫來專門為女兒調養了,可現在,顯然孩子沒有調好嘛。當然,人家太醫說了,那是早期的底子沒有打好,怨不得他咋來後到的“回天乏術”,李淵滿肚子的怨和氣也隻能夠往自己的腸道當屁擠出去了。
不管如何,小家夥長得蠻端正、蠻神氣的,雖然眼下還看不出他到底像誰:寧兒還是小郎。其實,這個也無所謂啦,像他們倆任何一個,日後必定都是帥哥一個。
李秀寧堅持要外公給外孫取個名字,她當時並沒有想得太多太複雜,隻是因為外公就在眼前,何不就讓他賜個名字呢?
李淵也好像早就心中有譜一樣,他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柴哲威。哲本義智慧,哲人指賢明且有智慧的人;威指使人敬服或懼怕的力量,亦表示威力、威名和威權,總之就是文武雙全的意思。怎麽樣?”
李秀寧喜歡這個名字,連忙說感謝父皇,一旁的柴紹猶豫了一會,帶著不得已而附和的神情,也說好。
就這樣,李秀寧和柴紹的大兒子就叫做柴哲威了。
卻說唐國公李淵大破長安之後,關中、巴蜀、隴西等各郡縣望風而降,稱唐為大,李家勢力就像用益生菌發了酵的麵團一般,迅速膨脹起來。
一切都是那樣的順利無礙、那樣的順勢而進、那樣的順理成章。然而,在這看似平靜清澈的水麵下,其實洶湧著一股股難以覺察的暗流和漩渦,這些暗流和漩渦一直在醞釀著掀起一波波的滔天巨浪!
其實,這是毋庸置疑,可想而知的,因為此時的李唐還沒有威服海內、一統天下,中國境內還有不少於十四個獨立的政權和無數名不見經傳的散戶,李家充其量隻能算是占據了中土一隅而已。這些獨立的政權或是不服他李家,或是想跟李家井水河水互不幹
涉、和平共處平起平坐,或是心懷野心、伺機滅了李唐,稱霸華夏。
新生的大唐王朝在它呱呱落地的時刻,就已經注定要在群狼環伺中求得生存,並成長為一隻有足夠能力撕碎惡狼的猛虎!
剛一坐完月子,李秀寧就閑不住了,家中一應大小事情都用不著她來操心過問,因為家裏雇用了僮仆、侍女加上管家不下10來人,其中有一半都是來自父皇的關懷,硬是要配給的。
李秀寧是個享有獨立開府權力的唯一女子,她可不想占個位置而不幹實事,徒有虛名,所以,她每隔一日便到皇城裏專門為她預留的衙府去辦公了。
不上衙府的那一天,她就總是先往四妹那跑,然後攜帶她一道上太極宮承慶殿(後改為承乾殿)二弟府上串門,跟觀音婢一塊“八卦八卦”。
還在義軍奪得大興城之後沒多久,也就是去年十二月份,駐紮於汧源(今陝西隴縣)的隋金城府校尉薛舉就派其子薛仁杲東進爭奪關中,出動號稱30萬大軍,打著反隋的旗號,進圍扶風(今陝西鳳翔)。
李淵詔令李世民率兵迎擊,大敗薛仁杲軍,一直追擊至隴坻(今陝西隴縣、寶雞與甘肅清水、張家川之間)。
那時候起,李秀寧就認定薛舉父子日後是個麻煩,他們遲早還會再犯大唐,她所以特別關心薛舉父子倆的動靜,她也曾向父親陳明了自己預想,但當時李淵並沒有太在意:一個手下敗將,能有多大能耐?
當然,老李心裏早有滅掉這個不服大唐轄製的西秦王朝的想法,隻是他覺得時機尚未成熟。
不出李秀寧之所料,到了今年四月份,也就是李秀寧坐月子的這個月份,薛舉父子就依舊打著反隋的旗號,突然襲擊、攻占了已歸屬於長安李家的隴西(今甘肅隴西東南)、西平(今青海樂都)、天水(今甘肅天水)等郡。
聽聞此訊,李秀寧更加深切地感覺到了來自薛舉父子對大唐的威脅。顯然,他們已經從“反隋”轉變為“反唐”,或者說,他們一開始就是言“反隋”之虛,行“反唐”之實,必須及時壓製住他們,在他們尚未真正成氣候之時,滅了他們。
她於是再次向父親表明了願意領軍剿滅薛舉父子的決心。然而,李淵仍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是因為他不認同女兒的推斷,而是因為此刻他正在忙著一個他認為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廢黜楊侑,自立為帝!
對此李秀寧曾經婉轉地勸說過父親,她認為眼下李唐尚未完成天下一統大業,過早稱帝,將會把自身變成一個靶子,讓他人群起而攻之,到不如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待四海一統後再稱帝也不遲,這樣做的風險和成本顯然
都會更低。
但此時此刻的李淵,哪裏還聽得進去這些道理,其實他自己心裏也明白這個道理,隻是他的興奮點眼下就固著在稱帝一事上麵,連夜晚在夢境中都是黃袍加身、高坐龍椅。
別說是李淵,就連平日裏極有見地的二弟李世民也迷失了,更不用說是其他兄弟姐妹們和滿朝文武了,有誰不想自己為之所奮鬥的目標盡快實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家都可以湊堆撈個封官進爵光宗耀祖的一世功名。
李秀寧此時真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可那又如何呢?身為女兒,她能夠去反對父親稱帝嗎?作為一個女子,她又能夠直接幹政嗎?
當然都是不行的!
再說了,李秀寧也不是那種情商低到恨不得時時處處都想與眾人作對的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