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臨湘之戰(二)
兩軍陣前,潘璋和刑道榮打的是熱火朝天,一時之間倒是分不出什麽勝負。
兩人你一斧子,我一矛,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
卻見刑道榮揚起手中的開山大斧,一招“力劈華山”,就是朝潘璋再次砸來。潘璋見又是這一招,心中極為憤恨。
原來,刑道榮這廝,雖然招式不甚精妙,可是勝在力大,再加上這開山大斧重量不小,潘璋也隻能堪堪抵擋的了。隻見潘璋口中吐出一口唾沫,大吼一聲,雙手橫握槍杆,再一次擋住了刑道榮這一擊。
這一擊,刑道榮準備了良久,算是蓄勢而來。
潘璋雖然再一次擋住了,可是手中的鐵矛卻受到了巨大創傷,矛杆幾近彎曲,一個巨大的磕印,讓潘璋心裏憂憤難當。
刑道榮見潘璋這廝又一次攔住了自己的蓄勢一擊,心中驚奇,手上卻絲毫不慢。
隻見刑道榮,又是一招“橫掃千軍”,鋒利的斧刃橫著朝潘璋腰間掃去。這一下要是擊中了,潘璋就是不死,下半輩子也得變成太監。
你說為啥?到你腰上來一下,不得砸出個腎出血?
潘璋見這一斧,心想不好,趕忙一個鐵板橋,仰躺在馬上,堪堪避過了這一下。
憤怒的潘璋暴走了,隻見潘璋隨之躍起,手中的鐵矛如毒蛇般,以極為刁鑽的角度刺向了刑道榮。
刑道榮見潘璋這一矛,速度極快,且角度刁鑽,心下大駭。
隻見刑道榮手裏一鬆,斧杆下滑,手裏再一緊,刑道榮已然握住了大斧斧麵下方三寸處。隻聽“砰”的一聲,火花四濺,卻是潘璋這一矛直戳在了刑道榮手中開山大斧的斧麵上。
二人,如此你來我往,打的是好不熱鬧。
兩軍觀陣的劉磐和程普都是頗為緊張,若是潘璋敗了,那麽吳軍的軍心士氣必然大跌。若是刑道榮敗了,荊南軍的士氣恐怕更是大跌,說不定吳軍一兩個衝鋒,就能讓其潰散大敗。
作為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當然不能將一場戰爭的勝負,放在鬥將之上。
程普和劉磐,經過仔細的考慮之後,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大軍壓上。
隆隆的戰鼓聲響了起來。
兩軍各自陣後,各有數百人的鼓手奮力揮動著鼓槌,踩著節奏,敲擊著牛皮鼓麵。
這是衝鋒的信號!
“給我全軍壓上!”程普揮動手中的鐵脊蛇矛,豪聲喝道。
“殺啊!衝啊!”兩萬士卒齊聲呼喊著,響起衝殺而去。
侍衛司校尉陳武一馬當先,直接朝劉磐麾下典軍校尉楊齡衝殺而去。陳武的目的,自然是斬將奪旗,以立新功。
說起來,陳武也算是時運不濟。
要論武藝的話,陳武可是不比周泰差多少。而且陳武幾年前就是侍衛司校尉了,結果就是因為北上征廣陵時遇襲慘敗,被孫策給貶為了軍司馬。一直到孫策改革軍製的時候,才又把陳武給提溜出來,重新成為了侍衛司校尉。
所以,陳武一直是卯足了勁,想要立功。
太史慈人家武藝高強,做了中郎將。陳武自認不如太史慈,可是起碼也得做個有營號的侍衛司校尉,不然陳武心裏還真是不服氣!
大軍衝鋒開始之後,刑道榮和潘璋便各自散開,不再繼續單挑。
至於原因嘛。一來,二人衝殺敵陣要比單挑的作用大得多。二來,他們彼此也知道短時間內分不出勝負。
所以,二人很快散開,領兵衝殺起來。
卻說陳武早就瞅著了劉磐身後那廝,看起來賊眉鼠眼,即使一身精良的甲胄,也遮蓋不住他身上濃濃的匪氣。
陳武雖然一樣麵相不善,可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這種楊齡這樣的。
再加上,他覺得楊齡好欺負。
所以,揚起手中的長刀,直往楊齡那裏殺將過去。
楊齡這廝也一向是自我感覺良好,有點不知道好歹,不待劉磐命令,便大咧咧的揚起手中的大槍,迎著陳武殺了過去。
陳武見此人胸前大敞著,心裏十分不屑。
卻見陳武輕哼一聲,手中長刀絲毫不慢,一招“泰山壓頂”,已是直愣愣的劈了下去。楊齡見著一招,就是一愣,趕忙橫提起手中的大槍,擋住了這一擊。
可是陳武力大,這第一招又是牟足了勁,蓄足了勢,那裏是楊齡這廝能輕易擋得住的?隻這麽一下,楊齡就虎口發麻,嘴角溢血,手中的大槍也有些拿不穩了。
陳武見此,更是不屑,手中長刀又是一揮,斜下方劈了過去。
楊齡慌忙抬起大槍抵擋,這一下,又是讓他肺腑震蕩,受傷不淺。
作為荊南五虎之一,楊齡向來自我感覺良好。便是那刑道榮,楊齡也多少有些看不上。隻可惜,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刑道榮還算是有些實至名歸,其餘四虎,想來都是如楊齡這般,水的很!
很快,七八個回合之後,陳武瞅準時機,一刀便劃開了楊齡的喉嚨,那四處噴濺的鮮血,讓陳武心裏極為享受。
在陳武的眼裏,這不是敵人的頭顱,而是即將到手的營號!
卻說程普這裏,一開始便和劉磐對上了,劉磐雖說喜好槍棒,可武藝並不算好。而程普正當壯年,體力充沛,經驗豐富,劉磐這種小字輩怎麽可能是程普的對手。
不過十數回合之後,劉磐便心知不妙,不免有些後悔!
早知道,固守城池便好,何必出城尋死呢?
心下裏正後悔著,又是七八個回合過去,程普瞅準機會,一把扯住了劉磐的手臂,將其拖下馬來,鐵脊蛇矛在劉磐背上一拍,競直接把劉磐給拍昏了!
在劉磐不遠處的金禕,見勢不好,腦海裏響起了父親金旋在自己臨走時說過的話:“事有不諧,保命要緊!”
此時此刻,金禕充分顯示出了自己的逃跑才能。
左穿右插,金禕沒用多久就跑到了軍陣後方,看了看不遠處的臨湘城,金禕腦子轉的飛快。
這邊戰事看起來已經一邊倒了,吳軍接下來肯定要攻城。城中士卒不多,也守不了幾日,還不如直接,*,逃回武陵郡算了。
金禕這麽想著,也就這麽做了。
所謂過臨湘而不入,正是如此,帶著約莫三千餘殘兵,金禕*。
金禕並不知道,正是他直接逃回了武陵去,才躲過了一劫。要知道,如今的臨湘城,已經在黃忠和韓玄的控製下,改姓孫了。
若是金禕想要進臨湘城,那豈不是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