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末日喪屍實錄> 第519章 入侵地下世界(6)

第519章 入侵地下世界(6)

  525 入侵地下世界(6)


  ??真正令人他們感到奇怪的,那就是詛咒,食人族的詛咒!

  ??那個時代雖然庫魯病的原凶似乎找到了,但是它的傳播途徑依然是個迷。如果它真的像其他病毒那樣傳染的話,為什麽來此地考察的科學家們無一感染這種疾病呢?

  ??其實,早就有人注意到,庫魯病幾乎隻出現在法雷人(Fore)這個部族當中,而這個部族有一個其他部族都沒有的生活習慣——食人。當然,這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種吃掉敵方俘虜的血腥場麵,而是將自家已故親人的遺體吃掉,把悲傷的葬禮變成一場饕餮盛宴。


  ??雖然這種習俗與現代社會的文明相悖,但也的確有其科學解釋。要知道,在新幾內亞島這樣一個地理隔絕的環境中,一旦原生的大型動物被人類祖先屠戮殆盡,當地人就會麵臨嚴重缺乏蛋白質來源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把死去親人的身體吃掉,也算是一種“肥水不流外人田”,能夠有助於提高部族的營養水平和戰鬥力。


  ??經過長年觀察,有科學家提出,庫魯病的傳播很可能與法雷人的食人習俗有關。但是,仍有兩件事情解釋不通。第一,法雷人的食人習俗規定,隻有婦女才有權利吃掉死者的腦,為什麽孩子們也會被傳染?第二,在西方傳教士的不懈努力下,法雷人的食人習俗在1950年代就已經徹底廢除了,為什麽庫魯病人仍不斷出現?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最終發現與母愛有關。原來媽媽們都覺得肥膩的腦白質和灰質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我國部分地區的人民一定也會讚同這種美食觀),於是總會偷偷違反習俗規定,分一些死去親屬的腦給孩子們吃。而第二個問題則在蓋杜謝克的黑猩猩實驗中得到了解答,庫魯病的病原體即便是直接注射進腦中也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發病,那麽通過飲食攝入的話,可能會需要更長久的時間。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到了1960年代末期,在遠離食人習俗十餘年的法雷人當中,庫魯病已經變得相當罕見了。到了1970年代末期,巴布亞新幾內亞擺脫了澳大利亞的殖民統治之後,庫魯病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座高地上。


  ??也就是此時,在1976年,蓋杜謝克因為他在庫魯病研究方麵所做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當然那個時代,有不少的關於諾貝爾獎有句笑談,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想得諾貝爾獎,你首先得保持健康,活得足夠長久。這是因為諾貝爾獎的曆史上多次出現發錯獎的問題,於是評獎委員會變得越來越謹慎,往往要等一項發現已經被科學界反複確證之後才敢頒獎。


  ??可是在庫魯病的問題上,蓋杜謝克的獲獎無疑是實至名歸的。但是“慢病毒”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呢?如果是病毒感染,為什麽庫魯病人的腦組織沒有出現任何炎症反應?為什麽就連動用了電子顯微鏡也觀察不到這種病毒的身影呢?為什麽高溫、脫水、紫外線照射,甚至是核輻射這些消毒手段都無法殺滅這種病毒呢?這一連串的問題不禁令科學家們懷疑:導致庫魯病的原凶真的是一種病毒嗎?


  ??從新幾內亞高地歸來的布魯辛納,顯然不會像蓋杜謝克那樣與那片雨林建立情感的聯結。但是或許距離才能令人更加清醒地保持客觀的視角。布魯辛納回到美國之後提出,導致庫魯病的原凶不是真菌或細菌這樣的生命體,也不是病毒這種界定上存在爭議的生命體,而是一種生命物質分子——蛋白質。


  ??大多數人對於蛋白質的認識都停留在營養品這個水平上,隻知道肉、蛋、奶、豆中富含這種物質。而談及生命科學,人們大多會想到基因。可實際上,基因不過是細胞生產蛋白質時所參照的編碼而已,蛋白質才是構成生命體的一磚一瓦,是驅動生命運轉的機器零件,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其實大家不知道,蛋白質這東西,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性,就是它的功能與其三維結構往往有著緊密的聯係。從化學上講,大多數蛋白質都是一條一維的長鏈,更準確地說,是一條由氨基酸按基因編碼排列而成的序列。但是,這條一維的長鏈並不能發揮蛋白質的功能。它要像小朋友玩的魔蛇一樣,通過扭轉折疊,形成三維的立體形狀,才會具有功能。


  ??白質分子不會直接引發炎症反應,尺寸也太小,無法在蓋杜謝克那個時代的電子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另外,蛋白質分子的化學穩定性不錯,不會在高溫、脫水、紫外線照射或低劑量的核輻射下被破壞。因此,布魯辛納確信:根本沒有什麽“慢病毒”,真正引發庫魯病的應該是一種蛋白質分子。


  ??隻不過這個時代,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布魯辛納這個人吧,他是個頗為自信的人,也很喜歡出風頭。他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已經給自己的新發現取了個名字,叫做prion。這個詞是蛋白質protein的前三個字母和感染infection的前兩個字母拚合而成。可他又覺得proin不好讀,不像一個英語單詞,於是改成了prion。布魯辛納曾經親口承認,自己覺得這個詞很“時髦”。


  ??不過大多數科學家對於時不時髦這種事情是沒有什麽感覺的。他們更在乎的是證據。由於布魯辛納給不出什麽有說服力的證據,prion這個概念受到了科學界普遍的抵製,其中就包括庫魯病領域的絕對權威蓋杜謝克。有一次布魯辛納出於禮貌,把蓋杜謝克加到了自己一篇論文的作者之中,結果就被蓋杜謝克給“綁架”了。直到布魯辛納同意刪掉論文中所有prion這個詞之後,蓋杜謝克才簽字同意發表這篇論文。


  ??頂著幾乎是整個學界的反對聲音前行,布魯辛納對於prion的研究之旅恐怕比他當初爬上新幾內亞高地還要困難百倍。然而他從未放棄,並在1982年成功分離出了導致庫魯病的prion蛋白分子。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