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在鳳山中心校的兩年裏(下)(3)
第十五章 在鳳山中心校的兩年裏(下)(3)
(77)家庭境況有轉機
有詩為證:
家庭境況有轉機,合家大小心歡喜;
生活比前大變樣,天上地下無法比。
全家搬遷到鳳山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是己經到了1953年的暑假期間了……
你可要知道,自從鳳山中心校從謝村搬遷到了鳳山墟頭的老鳳山初中校舍以後,我們再也不用天天來回地奔走,那麽遠的路途去上早晚學了。
再加上,新的鳳山初中與老的鳳山初中,它們兩地相距也隻不過才有幾百米遠。除了每天的早、晚兩餐,我還得需要回到新鳳山初中家裏吃飯以外,在其餘的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能在學校裏住宿和學習的了。
因此,我使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來說,自然地相對要比過去充足得多了。
我還記得,就正好在1953年的夏收剛剛過了以後,媽和外婆她們就再也不在家裏繼續種田了。於是,全家老少便由東平老家搬遷來到了鳳山。
原來,在家鄉老家中的那幾間房屋、舊家具和一些不便攜帶來的不急用的家裏雜物等,便全部都留給了南哥他們家進行保管和使用了。
也就從此以後,我們全家大小,便從當年的農業人口,瞬間便轉變成了非農業人口。也就是正好像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時那樣,即人們所通常說的,己經算是真正地辦了“農轉非”的手續了。
當時,鳳山初中的校舍,因為還是一間剛剛才新建成的學校的新校舍。在許多配套設施,例如北樓、教工家屬的宿舍、男女大便處等,尚還未完全建好和交付使用。於是,全校師生的住宿條件,一時相對來說,還顯得很是緊張。
因此,我們全家七口人,也隻能夠臨時地住宿在新鳳山初中的學生食堂內,一間不足十五平方米的房子裏麵。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所居住的這間房子,雖然看起來似乎是不算大小了。但是,在屋內充其量,最多也僅僅能夠安放三張大床……
而且,我們所居住的房間地底又是坭地,很潮濕。我便常常會經常看見我們父親,在地麵撒上些石灰進行防潮。
可是,由於又沒有專用的廚房。因此,在亞婆做飯時,就隻好在住房的門口旁邊,臨時用磚砌了個小火灶。這就便算是家裏七張口的廚房了。
要是在有的時候,偶然碰上刮風或是下雨天,便會經常有雨水飄潑進來。甚至還在有的時候,連火也生不著。
這可真是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房連灶,灶連房”的那種境地。但是,可想到,在當時學校這種暫時困難的條件下,又有什麽辦法去解決呢……
真算是湊巧,我們隔壁的鄰居,又正好就是熊福坤同學家。也就正巧又剛剛是在那一年,她們家也像我們家一樣,是從農村的老家馬田的社門,一塊搬遷到了鳳山初中的。
我記得,當時她家裏有兩個妹妹,一個叫亞媛,一個叫亞秀。母親人稱十一嫂,父親熊景傑幹事和她總共是五個人。
從此以後,我們王、熊兩個家庭之間,也就自然而然地變得越來越熟悉和親密起來了……
漸漸地,大家就自然而然變成為了一對相好的鄰居。甚至於,就是每餐彼此兩家各吃些什麽,大家也便都是一目了然。
我還記得,當時就連兩家的洗身房,也是臨時合夥搭建成的。在平時,都是大家一起共同使用。真是到了那種所謂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此地親密無間的地步了。
同時,她父親熊景傑幹事和我父親,都是共同一起負責具體抓學校基建工作的好搭擋。因此,就自然地在平日裏,他們還是一對無話不談的好同事和好夥計呢……
正是:
全家搬遷到鳳山,同擠一個小房間;
門口旁邊砌火灶,熊王兩家鄰居成。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