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風雨人生路> 第五十一章一次難以忘卻的故鄉行(2)

第五十一章一次難以忘卻的故鄉行(2)

  第五十一章 一次難以忘卻的故鄉行(2)


  (176) 喜見嫂子小侄兒


  在當我走回到了三世祖嶺的時候,瞬息之間,西邊的太陽已經快將要落山了……


  此時,我還獨自在三世祖嶺的那兩個白墳的四處,逗留了好幾分鍾。於是,便看見山嶺上的那些高大茂盛的大鬆樹,長得好象比之過去來說,似乎顯得粗大了些,不少鬆樹杆上的鬆樹皮,也長起了明顯厚厚的鬆樹鱗。有點像水口社的社壇當中,那兩棵粗大挺拔的高大鬆樹一般。


  在山嶺上四處所生長的柴草,有少數已經讓人們砍撈得光禿禿之外,其餘所剩下的的,還都長得很是茂密。以往那個寬闊平坦的草坪上,仍然還殘留著我在小時候在放牛的時候,常常在這裏進行玩“趕狗”、“打尺”和“輪豬麻窩”遊戲的時候,曾經使用過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土穴而殘留下來的遺跡……


  此時,我再往村莊那邊一看,首先映入進我視線的,便是上高屋大城門及其四周的城牆。那將要下山的夕陽所照射的餘暉,讓三張池塘反射出微微的閃光,遠處進行遙望,便顯得異常美麗和漂亮……


  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所看見過去我們家那幢兩層刷白的大樓,仍舊還是原來的那個老樣子。但對於在下麵的村子上來說,便似鶴立雞群般地顯眼了。


  當我迅步行經過裏坡的時候,再往四鬥種和油塘方向看去,就看見一群我們村莊上的社員群眾,正在社裏的芋頭地裏進行挖芋頭。此時,似乎是有人看見了我,正在裏坡往村子上走去……


  於是,大家便放停手中的活兒,抬起頭來觀看了好一陣子之後,也不知道他們在背地裏,究竟正在咕咕嘀嘀地在說些什麽話兒……


  這時,村莊上的牧童休閑地騎坐在牛背上,正在從田野外麵,悠哉悠哉地把牛趕回村子裏來。然後,便牽進到稻草棚內去,讓牛好好過夜……


  正在村子外麵四處覓食,且己經吃得飽飽的雞鴨鵝群,當看見黃昏將至的瞬間,便“依依呀呀”地在歡叫著,正想趁早返回自己的籠子裏去。就在水口社壇的那棵大榕樹中,已經飛回了不少在此露宿的一幫鶴群,它們正停留在樹上麵,在準備過夜……


  以上這些村莊上的這一切,正好是黃昏將至的時候,我所熟悉的農家,在通常所出現的一般美麗漂亮的景象……


  此時,我心情歡快地環視了村子上四周的一切,和四年前相比較的話,照舊還是原來的那個老樣子。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根本變化。


  在過了裏坡以後,我便沿著往擔水坑旁邊這條通往家裏,且又異常熟悉的兩尺來寬的田間小道上,迅速地走回家裏去。


  在當我回到廳廈前的禾坪的時候,頓時之間,便看見四伯媄正從屋內挑著水桶,正準備到坑邊進行挑水。當她一眼看見了我的時候,便馬上把水桶停放在地上,水也不挑了,便忙著招呼我先回到家裏去。


  四伯媄今年己經50多歲了,中等個子,身板結實。她不僅是一個手腳輕快,而且又是一個顫長農事和家務的勤勞儉樸的農村婦女。


  一年四季,頭發上總是紮一個農村婦女最為時興的“發髻”,還用黑線織了一個網罩套住它;就在她麵頰的下方,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在她和人說話的時候,語調溫柔、低沉,平時很少聽見她說過一句高聲的話語;臉上常常總是會露出一絲與人為善的微笑。每當看到她走起路來的時候,從來不左右晃動,腰板直挺的,顯示出一副很有神氣的樣子。


  但是,我當年在家裏的時候,幾乎沒見她趁墟入市過一次。除了給其貞大姐打理外孫的時候,曾經去出過一次遠門之外。其它時候,幾乎全是天天廝守在夥房、豬欄、菜地、坑溪,和這村子上四周方圓幾百丈遠的地麵上轉來轉去。


  這也許,就是幾千年以來,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傳統習俗。而四伯媄便是她們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土改後,南哥家中的家務活,大多數全都是她做的。特別是,她飼養的豬,也像她後來拉扯的幾個孫男、孫女一樣,很快便喂養肥大。於是,難怪村子上的人們,總是讚揚她的“手頭好”。


  因為,凡是經過她飼養後的“三類豬”,也會很快長膘育肥出欄。因此,人們常常稱讚她,是一位村子上少有的養豬能手。


  也許,是由於過於疲勞,也許,是時間久了。現在她的雙手已經變得十分幹枯,好像一根快將要折斷的老樹枝一般……


  我還能夠清楚地記得,她常常都是從剛天蒙蒙亮便開始,就一直忙到天黑雞鴨進籠。在有的時候,甚至忙到午夜還會常常看見她砍煮豬食,幾乎天天都是如此……


  一生當中,她都總是那麽勞累和勤快,卻從來都很少看見她休息過片刻……


  就是在我的印象當中,從小我就知道,她正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農家婦女。有的時候我常常便想,似乎她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做一位為人婦、為人母,遵從封建禮教中的“三從四德”,規規矩矩地孝順公婆,生兒育女的良家婦女。同時,她從不挑吃,也不愛打扮,也是一個非常少見的儉樸的農村婦女。


  當我剛一踏進廚房的大門,便看見了一個三歲多的小女孩,她正在眼睜睜地辨認起我這個陌生的不速之客。但是,她卻並沒有半點怕羞和恐懼。在她那紅撲撲的小臉蛋上,就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尤其逗人喜愛的,卻是她那張伶俐的小嘴。她頭頂上的那雙小辮兒朝天翹著,粉紅色的發帶在頭上一顛一顛的,正像是兩隻飛舞著的彩蝶……於是,頓時之間,我心裏在暗暗地想道:“她頭發上的這種打扮,一定是年輕的媽媽,特別地為她而精心進行設計的了……”


  隨後,此時四伯媄便教她喊道:

  “亞鳳,叫聲你東叔。”


  我剛聽到四伯媄她這麽一說,便八九不離十地猜到,這就是在1954年與八妹同年出生的侄女,也是父親的第一個孫女小雲了。


  她很聽話,按照四伯媄說的一樣,高興地甜甜地學喊了一聲“東叔”。


  當我聽到了小侄女她這麽一喊之後,頓時之間,我反而突然感到很不自然,隨口“噯”地便應了一聲。瞬間,自己好像覺得一下便“老”了許多似的。


  你可要知道,因為從小到大,從來也沒有聽人這樣地稱呼過我的,畢竟,這還是平生的第一次呢。於是,我便馬上把她從地上抱了起來,在她的小臉蛋上親了幾下,再把她放在地上。


  接著,我便從行李袋子當中,迅速地拿出一些糖果、餅幹塞給了她。此時,在她的臉蛋上,頓時之間,便露出了微笑,兩個小手忙個不停地,把糖果紙撕開,隨即便放進口中去……


  此時,我突然聽到樓上有個小孩子的哭聲。四伯媄便馬上對小鳳妹說:


  “亞鳳,上棚去看看小弟弟,可能是尿床了……”


  此時,亞鳳像個很懂事的姐姐的樣子,很聽話地連蹦帶跳便離開了廚房。獨自一人便走到樓上去了。


  “你可要知道,丙貴是1956年新曆5月5號才出生的,還沒有對歲,正在吃奶呢。你大嫂汝雲在四鬥種挖社裏的芋頭,還沒有收工回來。小丙貴可能是肚子餓了……”


  隻見四伯媄一邊正在燒火;一邊在喃喃地對我說道。


  看得出,她對於自己的兒媳婦還是很喜歡的,對這兩個小孫兒,也十分疼愛……


  此時,我把中午在九姑家裏停留,後來又是吃了晚餐後才回來,就告訴她再不用另外多給我進行做晚餐了。


  這時,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年輕婦女,肩上正挑著水,走進廚房來就往水缸便倒。倒完了後,順手把扁擔掛在了牆上,再放好水桶……


  此時,我馬上就猜測到,雖然從來也沒有看見過汝雲大嫂,這個一定是她無疑的了。


  我心裏便想,她所挑的這擔水,也一定是在收工回到禾坪的時候,看見了是家裏的水桶以後,便立即擔起來,走到擔水坑把水挑了回來。


  此時,我抬起頭來仔細地一看,隻見她身段子不大高,約一米五五左右。臉蛋紅潤潤的,眉毛很幼細,雙眼閃動著熱乎乎的目光;未言先笑,說話的時候也帶著笑,像唱歌似的;她走路的時候,身子很是輕鬆。


  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正是一個年輕、單純、勤勞、吃苦、能幹,也很有心計的一位農家的年輕媳婦。看得出,她的年齡與她的所作所為,似乎有點不大相符。更奇怪的是,她那過分素淨的打扮,與她的性格是那樣地不相稱。但是,她與當年那些愛漂亮的農村的年輕媳婦來說,卻迥然不同:她隻穿一身淡綠色且有花的短上衣,深籃色的褲子,脖子上圍條新的白手巾,紮頭繩是一根有些顏色的青毛線。 “東叔呀,怎麽這麽晚才回來到啊,走了大半天的路程,一定很累了。”汝雲大嫂把水倒進水缸以後,馬上便有禮貌地問起我來。“沒什麽,我常常肯走些遠路,習慣了……”我與她搭訕了幾句,便把今天回來的一切詳情,全都告訴了她。隨後,她便拿起放在燒火灶旁的水煙筒,獨自地“咕咚,咕咚”地吸起煙來。毫不奇怪,就是在我們家鄉一帶來說,燒水煙筒是大多上了些年紀、不論男女都會的。它是作為一種招待客人和工作累的時候,一種不錯的“提神”方法。俗話說得好:“燒煙不誤砍柴工。”嘛,就是這個道理待吸足煙以後,汝雲大嫂她便到樓上給小丙貴進行喂奶去了。不一會兒,她下來以後,馬上便幹這幹那,一直在忙個不停,手腳都沒停過半分鍾。


  到了吃飯的時候,我便把我們離開家鄉這四年多來,家中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全部都向她們詳詳細細地敘述了一遍。還不時地回答她們所提出的許多問題……


  此時,隻是看見小亞鳳正在眼睜睜地在看著我,聽得特別有精神似的……


  也許,她心裏好像在想:


  “啊,原來,我還有那麽多的姑姑與叔叔沒有見過哩……”


  可能是走了大半天的路途,頓時之間,我感到有些疲憊不堪。於是,我便痛痛快快地洗了一盆熱水澡以後,四伯媄便安排我住在樓上,也就是過去我睡的那間木板棚的房子裏進行休息去了。


  沒有多久時間,我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似乎還是跟過去在家鄉的時候一樣……


  因為,南哥和其他小學教師一樣,在放了暑假以後,便到縣城集中參加反右鬥爭運動去了。實在很是可惜,這次未能夠與他見上一麵……


  正是:


  夕陽西下到故鄉,村莊麵貌有變樣;

  喜見嫂子小侄兒,王家人丁日漸旺。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正是:


  五七暑期把家還,晝思夜想常期盼;


  歸途探望親姑姑,日斜西山方家返。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