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塔防戰略> 第296章 太空事故

第296章 太空事故

  末日空間站組裝平台上天,進入建造階段的第十天,就出了重大事故。


  事發時間為夜晚(A國時間),兩名宇航員進入睡眠時間,一名宇航員負責組裝平台情報任務(A國用詞習慣,相當於艙內指揮),一名在外作業。


  末日空間站雖然是剛剛開建,但它的技術標準,實際跟未來空間站有一定的差距。


  自現存的國際空間站完成組裝後,A國已經從官麵停止了下一代空間站建造計劃,原因嘛……毫無疑問,不賺錢。


  國際空間站體量四百餘噸,總投入在二十多年前就上千億A幣,每年補給、人員往返還需要幾億,各個環節再虛報一點,年均運轉費用超過十億。


  但它帶來了什麽呢?


  基礎研究及醫療理論的進步,更新了一代太空廁所。


  最近幾十年冒出來的市值上千億的公司,沒幾家能跟空間站扯上關係,少數幾個能扯上關係的也隻是軟件、醫療器材。


  受限於幾乎是窮舉式的材料學發展速度,人類基礎研究比應用科學要靠前很多很多,這些東西在有限的時間內並不能轉化為商業利益。


  沒了R聯盟體的刺激,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A國既沒了弄空間站虛空展示力量的心思,也沒有商業上的動力,當然就不想發展下一代空間站了。


  所以末日空間站組裝平台上的外部設備,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二十多年前的技術儲備,部分是地表設備換了個殼上來的,極少數由推動末日空間站項目的財閥,在去年到今年年初投資各大學進行研發。


  沒有全體聯動的機製,要在地麵上研究太空專用設備,可不是說什麽隨便整個設計圖去生產就行,時間太緊,很多新投資的裝備都沒來得及進入生產階段呢。


  這方麵C國則擁有後發優勢,她的舊空間站幾年前才建成,由於被製裁,買不到現成太空裝備,所有的都要研發,全裝備技術起點都在十五年內,有的研發項目在空間站上天前一兩年才展開。


  隨便對比一下便知,國際空間站的研發階段,手機還在用五十年前發展的模擬信號(極易被其它電磁波幹擾),十多年前,無人電動汽車都有續航超過400公裏的概念車了,兩個時代產出的裝備,功能和可靠度能一樣嗎?


  空間站裝備的差距,導致在艙外操作方麵,A國的團隊受盡折磨,還是主要依賴軟式纜繩作為安全裝置。


  軟式纜繩不是說不能用,C國的宇航員們也有,問題是缺乏其它輔助裝備,尤其機械臂還是固定式,長度、關節數量都不夠用,艙外作業基本全靠手抓和漂移,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事發當晚,由於情報任務人員的一次操作失誤,導致正在組裝的末日空間站核心艙與機械臂分離,但沒有及時被發現。


  直到下一個要與核心艙側麵對接的柱段碰上時,直接給它頂飛了。


  趕緊喊人起床,開北方之星三號船去追。


  北方之星一號、二號都沒有機械臂,隻有可控掛架,但A國的任務不一樣,三號沒有帶電控中心,模塊化載荷變成了機械臂加額外太陽能板運輸艙。


  北方之星雖然是四人座,但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月表降落的需求,推力並不小,把核心艙追回來沒任何問題。


  問題是北方之星的操作係統,是C語、R語雙係統的,並沒有A國人會的E語,宇航員必須按說明書和地麵人員的指揮來操作。


  隔了一層語言,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對接時又出現了意外,北方之星用正臉撞了一下與核心艙已經完成連接的結構柱段。


  北方之星不大,可改了載荷後也有十二噸,這一下直接把艙段的機械連接(對接艙口)給撞脫開了,核心艙分成兩個部分飛出去!


  地麵很快進行任務評估,決定去追核心艙本體,連接柱段主要用於連接離心環,相對不那麽值錢。


  等到北方之星把核心艙拉回組裝平台,連接柱段已經在十公裏外。


  別看這距離不長,當兩者都在同一軌道高度時,追起來非常惱人,需要北方之星先降軌,經過兩次調整後再升軌,動用RCS係統微調速度才能追到。


  如果C國民眾一看,肯定覺得好像也不是多大事。


  這裏又體現出兩個空間站體係的區別。


  C國的空間站加月宮體係,為的是給人類文明留下火種,錢不是主要考量,所以在每個空間站都會有各種燃料儲備,應付各種突發問題。


  但末日空間站的目標是給富人們中的一小撮跑路,直接拿稅款支持有點太明目張膽了,負責工程的航天公司還要賺錢,因此每一分錢都要摳摳索索。


  北方之星上天的時候,也是按照最低發射標準,對接後剩餘燃料隻有7%,剛剛抓回來一個隻剩3%,再來就要抽組裝平台的燃料。


  組裝平台由三個重型載荷段組成,因為是商業公司負責,本著本著摳下一公斤多賺幾百的原則,對接後剩餘的燃料總量,換算到北方之星上,也隻有12%。


  燃料夠,但出了點小問題。


  組裝平台上剩餘的燃料不是環保燃料!


  環保一直以來都是武器,一種防範落後國家擠占發達國家資源的武器,別看人嘴裏叫的響亮,A國自己可從來沒覺得它也該遵守環保協議。


  小到個人飲食,A國是食品拋棄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不算爛在地裏的,送上貨架的,也有三分之一會腐爛在銷售、家庭等各個環節。


  個人商品浪費,看人均碳排放即可,A國也是再次位列世界第一,如果加上全球多個地區為它生產物資的時候產生額外碳排放,數字更離譜。


  航天也是一樣的,所有人都知道氫氧發動機最環保,而作為軌道發動機,氫氧發動機也有著化學動力最優秀的比衝。


  但是氫氧發動機技術要求高,從零下兩百多度,突然轉化成上千度的火焰,這裏麵包含貯存材料、閥門管理、點火、燃燒室高溫耐性等技術瓶頸數不勝數。且氫氧燃料在地麵的保存運輸都需要專業設備、車輛、人員,成本居高不下。


  最便宜的方案,當然是用煤油!


  理性的說,替代早期的有毒液體燃料,煤油加氧化劑的確是個不錯的新思路,就成本角度看,其發展方向不能說錯。如果不考慮排碳問題,包括生產、運輸、火箭內貯存、流動、燃燒室分配等各方麵都有其自身優勢。


  可是C國的體係,考慮到太空永續,必然會走氫氧發動機線路——不然月球上哪弄煤油?R國的北方之星也是全套對接C國空間站係統的。


  兩個體係沒對上,平時相安無事,這種時候就會很尷尬。


  A國地麵部門沉默了有幾個小時,不知道找到什麽門路,由R國出麵,報價三千萬A幣,申請對北方之星三號進行緊急燃料補給。


  C國這邊的航天係統接到消息,一看自家情況,行吧,這錢是白給啊,但不要現金,要物資。


  既然R國會提出緊急燃料補給,這裏當然有相應的方案。


  其實還沒用過。


  這是一套名為“軌道追蹤燃料補給係統”的東東,有兩種自動方案和一套飛船貨運方案。


  一種是早期設計的,專門為飛船應付突發情況的液氫、液氧補給裝置,相當於隻運液氫液氧的自動軌道對接係統,但最後不會對接上,需要被補給目標根據自身飛船型號,選用管道進行輸送。送完貨自己滾回大氣層不要了。


  新的是反複利用型號,它用等離子發動機驅動,要用的時候從燃料儲存區抽取燃料,前往目標補給,然後飛回來。


  等離子發動機型號沒舍得用,怕被A國的某小航天飛機劫道。


  就當消耗早期型號庫存。


  這玩意很輕,總共隻有不到六百公斤重,目標位於低軌道時,抵達目標時能留下三百公斤燃料,就是因為它自己消耗燃料很嚴重,軌道跨度大了補給量會大幅度縮水,所以才有必要新弄一套電推的。


  未來空間站軌道隻比末日空間站高兩百公裏,兩者同向,要好久才有一次窗口,等到補給完成,已經過去四十個小時。


  這個時候飄走的柱段已經在四百公裏外!


  好在追擊活動中,隻要軌道高度變化不大,距離對燃料消耗影響也大不了,隻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等到他們把連接柱段追回來,距離事發已經過去十天之久。


  看這樣子,明年能不能搞定所謂的末日軌道站,還有點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