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下)兵分兩路(一)
原來傅文斌向來自命兼有陰謀家的手腕與名臣的才幹,早早立誌成為呂望、伊尹那樣的人物。
可如今天下逐漸歸於一統,肯豁出命造反的人越來越少,數來數去隻有朱高煦這一個不安分的王爺。若漢王身死便等於剝奪了傅文斌最後的希望,所以他不能不關心。
殿中諸將也被槍聲嚇得不輕,抬頭望去卻見大殿上方蹲著個槍手,方才瞄準的正是漢王朱高煦。
然而,槍彈並未擊中漢王,因為他和槍口之間隔了一人,便是那高大的侍衛。
隻見他胸口冒著青煙,竟是用身體替擋下了槍擊。
然而侍衛沒有倒下,他伸手一拽絲絛,沉重的鎧甲應聲而落,砸得地板一震。
饒是他身披重甲,胸前也被射出個窟窿,正汩汩冒血。
然而侍衛麵無懼色,摘掉頭上的兜鍪向殿頂擲去。隻聽破空之聲甚急,鐵帽子在他手中竟變成一件武器。上方的槍手情知不妙,翻身躍下,像隻豹子般輕輕落在。
他抬起頭,眾人不禁大吃一驚,因為此人居然是頗受朱高煦器重的神射手程庸。
程庸咬牙切齒,麵容愈發猙獰,他幾乎是衝朱高煦咆哮道:“我殺了你,殺了你!”說罷飛速在火銃中又填進子彈……
——
“師兄,抽到哪個是哪個,誰也別反悔!”
“我知道。”
“哪怕抽到自己不喜歡的也絕不許去搶對方的!”
“你哪那麽多廢話?”
“好。”墨麟向掌中嗬一口氣,然後攥成拳頭伸出:“請師兄先選。”
師羽冷笑:“你搗鬼了吧?”
墨麟一嘬牙花子:“師兄每天不冤枉小弟一下就難受吧?剛才你不肯做簽,現在又來怪我,這簽沒法抽了……”
師羽道:“不搞陰謀詭計還是你嗎?”說罷突然攥住墨麟的手腕“無所謂,反正我一定會得到想要的東西。”運力之際,關節竟咯咯作響。
墨麟嚇得臉色發白。轉頭朝屋裏望了望,低聲道:“桃兒姐還在裏麵呢,你可不要亂來!”
師羽哼了一聲,掰開墨麟的拳頭奪走紙團。打開一看便嘴角微微上揚,說道:“算你小子識相。”
墨麟揉著發青的手腕低下頭:“此乃天意,小弟……小弟無話可說。”
這時屋裏傳來一個聲音:“你們兄弟倆商量好了沒有?”
兩人對視一眼,同聲道:“好了。”然後一起走進屋。
隻見桃兒坐在炕上穿針引線,身旁是兩副尚未納完的鞋墊兒。
師羽朗聲道:“姐,我去樂安州幫師父,小墨留下來遊說皇帝親征——這是抽簽決定的,我倆都無異議。”
說罷用眼角餘光掃了墨麟一眼。墨麟立即低下頭道:“師兄所言極是。”
不料桃兒頭也不抬道:“不行。墨麟去找師父,你留下來。”
師羽一愣:“為什麽?”隨即皺起眉頭冷冷道:“這不公平!”
桃兒啪的咬斷紅線,望著師羽道:“我太了解你這孩子了,你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對嗎?所以別和我說公平,你的詞典裏就沒有這個詞兒。”
“姐!”師羽大聲分辯道:“你不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嗎?墨麟能言善辯,剛好去做說客。而我……”他拍了拍腰間的墜霞劍“樂安州是敵人的地盤,到了那兒是要殺人的!”
“夠了!”桃兒突然火冒三丈,大聲吼道:“就是因為要殺人我才不讓你去!我知道你厲害,但那是人,不是雞鴨,怎能輕飄飄的說殺就殺?”
師羽錯愕道:“可他們是敵人……”
“敵人也是人!想想你的先祖吧,他們是如何寬宏大量,如何對待敵人的?”
師羽強吞下一口氣,低聲道:“婦人之仁……”
桃兒擺手道:“我不管你怎麽想,總之就是不許去。除非你不認我這個姐姐。”
師羽聞言一怔,默然半晌後道:“姐,這是什麽話?你不讓我去我便不去,我終生也不會違拗你。”
桃兒聽了臉色頓時轉和:“好孩子,你現在不懂,長大便明白了,我這也是為你好……”
說罷又招呼墨麟:“來,你們倆都把鞋脫了,試試鞋墊兒合不合腳。”
師羽一屁股坐到墨麟身旁,狠狠道:“小子,從一開始你就算計好了吧?”
墨麟不動聲色:“豈敢豈敢。”說罷將鞋墊兒穿好,在地上踏了幾腳,堆笑道:“桃兒姐,你手藝比以前更好了,鞋墊兒又暖和又合腳。”
桃兒卻忽的眼中含淚,抱住二人的頭道:“你們長大了,要去辦大事了,我可真有些舍不得。你們答應我,誰都不許出事好不好?”
師羽和墨麟望著對方,或冷酷或詭譎的一笑,卻異口同聲道:“好!”
次日清晨,墨麟去集市買了頭毛驢,順安貞門出城去了。而師羽則仿佛憑空消失,卻不知他以布衣之身要如何勸諫皇帝。
傍晚時分,紫禁城內,結束了一天公務的朱瞻基回到後宮,然而等著他的不是妃子的溫存軟語,而是依舊堆積如山的文書。
隻見殿中紅燭新燃,兩側的長條桌上二十餘名小宦官低著頭批改,禦案上擺著七八十道各地遞上來的折子。
朱瞻基打了個哈欠,用力揉揉惺忪的睡眼,吩咐道:“來人,叫禦膳房備點提神的東西,朕今夜要連軸轉。”
旁邊一名太監道:“陛下,奴才已經吩咐過了,點心馬上送來。隻是……隻是您龍體要緊,不可過度操勞!”
朱瞻基一看,原來是司禮太監範弘,笑了笑道:“老範,今天是你當值呀?”
範弘道:“是。”說罷彎腰走到案旁,小心翼翼的道:“這些都是各地的要緊事宜,都是按您之前的意思改的,請主子爺過目。若可行奴才便批紅了。”
朱瞻基拿起一封,剛一打開頓覺眼冒金星,便合上道:“不看了,你講給我聽。”
“是。”範弘也不看奏折,垂手道:“折子共六十八封,邊務兩封;賑災七封;內務十一封;緊急軍務四十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