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吳來使,欲取中原
“文聘若不除,揚州便拿不下。隻要拿下揚州,那便一切都好。”周瑜自上次大敗文聘後,一直沒有再主動進攻,反倒與文聘相安無事。
“如今魯子敬已病亡,誰能做使者去襄陽談判?”
“依我之見,如今唯有諸葛瑾可為使前襄陽。”呂蒙道。
“既如此,便讓子瑜前去,豫州或者淮南以北的半個揚州讓出來,隻要劉玄德肯讓,那便一同抗曹。”
周瑜便以諸葛瑾為使前往襄陽與劉備共商抗曹大計,另一方麵則整頓軍馬,若劉備不肯,便奪下揚州。
諸葛瑾連夜乘馬前往襄陽,一路無他,有驚無險。沒出七日便到達襄陽,準備來日便會見漢中王。
“聽,諸葛子瑜已至襄陽,若其依周瑜之意,必然是為那半個揚州而來。”
劉備問訊後沒有驚動諸葛瑾,而是請諸葛亮一幹熱前來商議。
“大王所不錯,亮之兄長前來定為如此。依亮之見,那半個揚州並非周瑜所取,而是整個豫州。”
“豫州?”
“周瑜隻不過是以揚州為虛,先使我等與孫權結盟,而周瑜認定大王仁厚,那幾座城定然不算些什麽,必然歸還。而其大軍暗中前去豫州,又奪半個揚州,一石二鳥,大獲全勝。”
“那孤便先取豫州,至於諸葛瑾這邊使緩兵之計,叫周瑜隻得半個揚州,到時他也不出來什麽。”
“豫州如今曹仁坐鎮,麾下樂進於禁更是良將之才,周瑜若取不費些時日恐難以奪下。”程躍道。
“依越愚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要那周瑜去取,我等暗中整頓大軍,待到兩敗俱傷,奪下豫州。”
“在這之上加上一條,豫州奪後,斷周瑜後路,必擒之。”
林越話音未落龐統便加上一句話,這一條狠辣的計策,便湊齊了。
“不知豫州,眾卿誰願走這一遭啊?”
“越不才,願為大王分憂。加以麾下眾將業已鬥誌昂揚,並早有北進之謀略,若得豫州,中原也未必不可得。”
“林愛卿履曆戰功,對曹操更是了解頗多,既如此予楓便領軍待命,待到時機成熟,立即出軍。”
“臣多謝大王信任。”
“程文瀾領荊州水師在江夏待命,豫州一得,卿便立刻斷周瑜歸路。”
“臣,領命!”
林越沒想到周瑜如此之快,便馬上讓工匠加班加點,馬上打造陌刀與鉤鐮槍。
“子軒,急召關羽,張飛,黃忠,鄭嵐,鄧艾,王平,陳到等將到都督府議事。”
“得令!”
楊宇將七位大將火速請到都督府,眾將不知出了何事,便馬上趕到都督府。
“諸位,今日請七位將軍來,便是為了北進之事。今日得訊,東吳遣諸葛瑾為使來商討抗曹之事。要我們讓出半個揚州,便一同抗曹,不然免談。”
“哼,江東兒竟如此蠻橫無理,這揚州費了大把心血奪來,怎能想要就要!?”張飛環眼一瞪怒道。
“不知都督有何良策?”關羽把張飛按住發問道。
“漢中王有令,讓本都督領軍待命,待周瑜和曹仁兩敗俱傷時奪下豫州。但虎豹騎就在豫州,咱們得想個辦法把他們單獨引出來。”
“這個不難,讓末將帶著麾下去便是,那曹休見末將麾下盡是步軍,必然來追。”陳到道。
“陳將軍一向穩重,怎的今日卻如此急性?”林越笑問道。
“都督這是哪裏話,到近日一直練那白耳精兵,末將也想大顯身手,破了那精銳虎豹騎。”
“好,那此任便交與將軍,可將軍一定要萬事心,不可貪功冒進。”
“末將明白。”
“關羽,張飛二將取穎川,陳二城。一旦東吳與曹操開戰,曹仁必然把主力調到汝陰,這二城便空虛無兵。”
“領命。”
“鄭嵐率軍截住官渡援軍,也可半路伏之。”
“伯青得令!”
“汝陰城我率大軍前往,黃老將軍護住中軍,直取豫州。”
“老朽領命。”
“鄧艾,王平與陳將軍策應,隻要曹休前來,便在嵩山一帶設伏,隻要虎豹騎前來,便使鉤鐮槍與陌刀兵殺破虎豹騎。”
“都督放心,我等定取曹休首級。”
“等占據豫州後,便再度整軍,攻克許昌,再然後,便是洛陽了。”
“看來克複中原,指日可待了。”
“此一戰乃北進關鍵,若是哪位不盡心盡責,越這裏絕不輕饒。諸位將軍下去休息吧。”
“末將告退。”
眾將走後,林越不知為何心中空蕩蕩,心慌得很。
“都督為何看起來心神不寧?”楊宇問道。
“也許是因為能奪下豫州太過欣然,有些激動吧。這一戰真的是太過關鍵,如果在我這裏出了差錯,真是萬死之罪。”
“都督想的太過於多了,看來是最近沒好好休息。”
“不,並非如此。子軒,待到出兵之時,你也去嵩山,一定要把曹休的首級給我帶回來。曹軍麾下良將太多了,我不能不斬盡殺絕。”
“都督放心吧,曹休他跑不了。”
待到次日,諸葛瑾便前往王府,麵見漢中王,麾下一幹文臣也皆在場。
“諸葛子瑜拜見漢中王。”
“子瑜不必多禮,看座。不知此次子瑜前來,所謂何事?”
“前來與大王共商抗曹大計。我軍大都督周瑜言明,隻要大王讓出那一半揚州,便與大王共同抗曹,直取中原!”
“周都督之意也不算過分,不就是半個揚州,這有何難處。不過如今曹操正欲南下,若是趁兩軍交接之際奇襲揚州,可如何是好?孤並非不予,而是形勢緊急啊。”
“這……大王以為該當如何?”
“不如子瑜就在這襄陽住上幾日,孤即書信一封至文聘將軍手中,到那時周都督進兵揚州便是。”
“這……子瑜公務在身……不得不回江南呐。”
“誒,兄長此言差矣,書信至揚州,即兄長已交差,周都督必然不會怪罪兄長。”
諸葛亮來勸諸葛瑾,諸葛瑾見諸葛亮如此,也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