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組合
“光哥,劉川那小子是真有些本事,前兩天申請了兩項國家專利,聽說給漢陽超級工廠省了不少錢。”楊樂平突然聊起劉川。
“哦,那他這次去進修,還是有些收獲。”
“小夥子聰明,有拚勁,在工廠裏當工程師有些可惜了。”楊樂平感慨道。
從德國進修歸來,劉川並沒有如眾人所預料的那樣被委以重任,而是來到漢陽超級工廠的基層,繼續工作。
這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也讓很多人對劉川的態度發生改變。
在劉川出國進修之前,那可是漢陽超級工廠的大紅人。無論是誰,見到劉川,都會客客氣氣的稱呼一聲劉工。
現在,劉川的稱呼已經變成小劉。
劉川倒是處置淡然,安心從事工程師的工作。而且,還對采光板的設計提出了改進的方案。
車間裏的人,也慢慢開始接受劉川。
小劉這個稱呼,也慢慢有了親近的一意味。
劉小光笑了笑,“你放心,我對他有安排。”
楊樂平眼睛一下亮了,“光哥,你要把劉川安排到什麽崗位?”
“漢陽超級工廠在南越國的分廠,廠長吳山快退休了,我準備讓劉川去南越國,接替吳山。”
楊樂平連連點頭,“正好看看這小子有沒有獨當一麵的能力。”
說到這裏,楊樂平的臉上,有些擔憂,“光哥,劉川年紀太小,他在南越國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能不能適應。”
“你放心吧,我給他安排了一個合適的搭檔。”
“搭檔?誰啊?”楊樂平來了興趣。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劉小光賣了個關子。
從蒲甘國回到青州市,劉小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秘書把劉川叫到辦公室。
劉川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學生,成長為一個英俊的小夥子。
“劉總,您找我?”
“坐吧!”劉小光笑著對劉川說,“在工廠的工作怎麽樣,有沒有覺得大材小用?”
劉川笑著搖頭,“沒有,事實上,我的收獲非常大。之前一直從事研究工作,沒有真正的車間工作經驗,總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在車間工作的這幾個月,我才明白,自己之前一直都漂在天上,沒有真正的了解整個生產的過程。”
劉小光能看出來,劉川的話,說的很真誠。
“劉川,你是我們劉家村走出來的孩子,我對你的期望很大。這次把你安排到漢陽超級工廠的車間,也是想讓你對工廠的運行有所了解。南越國分廠的廠長位子,出現了空缺,你有沒有興趣?”
“我願意去南越國工作。”劉川立即答應下來。
“好,劉川,管理工作跟研究工作有很大不同,你到了新崗位之後,要多聽,多學,我會把徐和利安排給你做廠長助理,有什麽事情可以跟徐和利商量。”
“謝謝劉總!”
劉川將要出任南越國分廠廠長的消息,迅速在漢陽超級工廠擴散。
三十歲的年紀,便獨立領導南越國分廠,隻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來,劉川的前途無量。
劉川的稱呼,再次從小劉變成劉廠長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人事任命,同樣引人關注。
之前一直在老龍湖集團工作的徐和利,空降南越國分廠,出任廠長助理。
對徐和利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感到很陌生。
他沒有劉川那樣完美的簡曆,也沒有在老龍湖集團出任要職,就這樣直接成為南越國分廠的廠長助理,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就連楊樂平也看不懂劉小光的安排,直接問劉小光徐和利是不是有特殊的背景,所以劉小光才會給他安排這麽好的位置。
劉小光瞪了楊樂平一眼,“你小子想的太多了,我就是看好他的能力。”
“他有什麽能力?”楊樂平一臉的不屑,“他之前不就是老龍湖集團的公關嘛,他都沒有在漢陽超級工廠工作的經驗。”
劉小光笑了笑,“漢陽超級工廠的技術人員足夠多,生產工藝也足夠出色,我們需要其他方麵的人才。”
漢陽超級工廠的技術儲備,在整個華夏國都是頂尖。漢陽超級工廠生產的產品,不光是在華夏國,在世界市場上也頗具競爭力。
不過,漢陽超級工廠在營銷和溝通方麵,有所欠缺,漢陽超級工廠就好像一個典型的理工男,產品過硬,但是不懂得推銷自己。
這就是劉小光選擇徐和利輔佐劉川的原因。
劉川的能力和心性,都沒有任何問題,劉小光唯一擔心的就是劉川沒辦法處理好漢陽超級工廠與南越國企業和官方之間的關係。
而徐和利,恰恰具有這種能力。
徐和利能夠在帕敢那種形式複雜的地方,混的如魚得水,就說明徐和利有很強的公關能力。
整個漢陽超級工廠,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劉小光的安排。
一個黃毛小子,和一個完全的外行,兩個人在南越國這樣完全陌生的環境,能翻出什麽浪花?
要知道,南越國的形勢,非常複雜,漢陽超級工廠在河內的分廠,始終沒有辦法盈利。
在南越國生產的產品,質量明顯比華夏國的產品差。
這也是吳山堅持退休的原因。
工人們甚至打賭,這兩個人堅持不了半年的時間。
在眾人的懷疑的目光中,劉川和徐和利,踏上了前往南越國的飛機。
下午的時候,蔡崇文找到劉小光。
“劉總,我想把農業研究院改組成農業服務谘詢公司。最近這幾年,農業研究院的成果,不斷轉化,已經開始為老龍湖集團創造價值,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發揮農業研究院的優勢,加快成果轉化的速度,這樣一來,也能增加大家研究的熱情。”
對蔡崇文的建議,劉小光表示讚同。
農業研究院在良種研發,科學種植,土壤改良等方麵,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些成績也都轉化為成果,在華夏國和南越國進行推廣。
這次更名,也標誌著農業研究院開始轉變為以應用為導向,為廣大農民提供谘詢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