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薑是野生的。
或者說,無人打理。
風調雨順時,鬼子薑產量高一些。
幹旱或洪澇,產量就低。
鄉親們完全不在意。
把這裏當做自己的自留地。
愛怎麽著就怎麽著。
吳富貴從地上挖出一把泥土,窩在掌心。
土質沙沙的,就像摸沙子,沒一點土壤的柔和感。
土地的鹽堿化程度挺嚴重的。
王雲霞趕來,把電動車停在一旁。
“富貴,這就我們村的鹽堿地,麵積有五六百畝,你說這麽一大片土地,就這麽荒廢,挺可惜的。”
“可是,又沒辦法治理,這可怎麽辦呢?”
吳富貴搓著鹽堿土,“說實話,目前我也沒特別好的方法。”
“不過,現在這時代,有網絡,我從網上找找方法,然後做出改良,或許能改變鹽堿地。”
王雲霞緊握吳富貴的手,“富貴,那就麻煩了。”
“等你把俺村的鹽堿地改良過來,我擺上酒席,請你大吃一頓。”
吳富貴通過網絡,搜索鹽堿地的治理方式。
網上給出多種治理方式。
有的用灌溉法,往鹽堿地澆水,並且是澆灌大量的水,把鹽堿地裏的鹽分過濾出來。
有的方法是,更換土壤,從其他地方,挖取肥沃的土壤,蓋到鹽堿地上方。
還有的方法是,用化學物質,與土壤中的鹽分融合,發生化學反應,提取出來。
……
方法挺多。
可是,在每種方法的後麵,都備注一條消息,該方法有失敗的可能性。
是的。
雖說治療鹽堿地的方法挺多的。
但沒一種方法徹底有效。
這就是為何鹽堿地治理,是世界級的難題。
到現在,都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
吳富貴問王雲霞,有沒有用過網上的這些方法。
王雲霞回答,不光網上的這些方法,還有一些農技專家,想出的旁門左道,各種方法都用過。
都沒效果。
吳富貴幹脆不從網上找方法了。
他了解鹽堿地的形成的原理。
鹽堿地的根源,在於土壤異化。
如因地下水鹽分過大。
將地下水抽出來,澆灌土壤,給土壤增加水分的同時,也在土壤表層留下一層鹽分。
鹽分日積月累,就發揮作用,把正常的土壤變成了鹽分極高的土壤。
出現鹽堿化跡象。
正如人生病,體內出現病毒或細菌,才把人體拖垮。
想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根源上想辦法。
比如,澆灌田地的水,用深層地下水。
這就要求機井更深。
在農村,澆灌田地,用到機井。
正常情況下,機井深度在500米至800米。
這個地層的水,屬於淺層地下水。
除此之外,還有深層地下水。
這就要求把機井打的更深入,超過1000米,甚至1500米。
吳富貴說,“霞姐,發動你們村的鄉親們,集資打井吧。”
在農村,打井是全村人的事。
如果村裏有其他產業,或者收入來源,就用村委會的財產打井。
如村委會沒有收入來源,打井的錢,需全村人集資出。
按照人頭算錢。
王雲霞說,“要是鹽堿地治理不好,沒必要打井。”
他們村也是窮村子。
鄉親們掙錢困難,想讓鄉親們往外出錢,更加困難。
如果需花錢打井,他們寧可放棄這片田地,任由其荒蕪。
話又說回來。
如吳富貴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理了鹽堿地,看到土壤變好,鄉親們有可能願意出錢打井。
吳富貴家也在農村,了解鄉親們的想法。
要想讓鄉親們乖乖出錢,必須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需先對鹽堿地做出改良,讓他們看到鹽堿地變好的希望。
吳富貴開車,回自己家,取來一家無人飛機。
再次來到李家村。
西邊田地的上方,響起無人機的轟鳴聲。
無人機飛過之處,水霧飄飄灑灑下落。
仿佛人工降雨。
李家村很多鄉親,聽到聲音,來圍觀。
王雲霞也來了。
“富貴,你這是在做啥?”
吳富貴說,“這是我托朋友搞到的特效營養液,可改良土壤,我用營養液試一試,看看對鹽堿地有沒效果。”
“要是沒效果,咋辦?”
“吳富貴,聽說你身價幾千萬,你幹脆在鎮上蓋一片小樓房,送我們每家一套樓房吧。”
“我看行,反正你不差錢,就當做好事,給我們一些好處。”
……
總的說來,鄉親們是淳樸的。
可是,也有一些鄉親,是刺頭,是不講理的玩意。
提不要臉的要求。
吳富貴麵帶微笑,“等著吧,未來的某一天,我或許會做這事。”
合村並鎮是一種趨勢。
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年輕人進入城裏,不願回村。
村裏人口日漸減少。
上級部門就提出合村並鎮的方法,把一些村子的人口,全部遷出,安置在鎮上的樓房裏。
至於村子,則被夷為平地,變為耕地。
吳富貴目前還沒這方麵的打算。
不過,未來說不定。
給鹽堿地噴灑三遍仙戒泉水。
吳富貴收拾工具。
王雲霞問,“富貴,多長時間能看到效果啊?”
一群鄉親圍在周圍。
他們也很關心這事。
吳富貴說,“最快明早有效果。”
“真的假的?”
“你吹牛吧?”
“鹽堿地改造,哪有這麽快的效果?”
李家村的鄉親們,經曆過鹽堿地改造,知道鹽堿地改造是個大難題,別說兩天有效,20天有效,他們都覺得牛逼。
吳富貴說,“有沒有效果,明早來這裏看看就知道了。”
王雲霞道,“好,明天一早,我就來看,如果有效果,我給你打電話。”
吳富貴說,“不用打電話,明早我也來。”
這是他第一次改造鹽堿地,他也不確定仙戒泉水是否有效果。
他要全城關注。
如果明早有效果,繼續用這種方法改造鹽堿地。
如果沒效果,更換方法。
天剛亮。
吳富貴開車,來到李家村。
在西邊的田間路上,聚集了幾十個鄉親。
他們議論紛紛。
其中就有王雲霞,還有村裏很多父老鄉親。
看到吳富貴到來。
他們目光齊刷刷地看他。
王雲霞還興奮地跑過來,給吳富貴一個熱情的擁抱,“富貴,你太厲害了,你的方法效果真好,鹽堿地改造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