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惡魔契約> 第223章 大師的交鋒

第223章 大師的交鋒

  第223章大師的交鋒

  押井守是動漫界的大師,成名甚早,八十年代就開始執導《福星小子》和《機動警察》了。但是胡海希看到他隻會想起《攻殼機動隊》。他也確實依靠《攻殼機動隊》獲得世界聲譽,《攻殼機動隊2?無罪》先後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和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的提名。雖然沒有獲獎,但是已經足以說明押井守在業界的地位了。


  今敏導演比押井守小十二歲,顯得有些大器晚成,畢業後幹了十五年打雜和助手的工作才獲得獨立執導的機會。但是他的第一部劇場動畫《千年女-優》一完成就震驚業界。緊接著《東京教父》、《紅辣椒》無論是獎項還是提名都比押井守多得多,其中更不乏國際獎項,自然也是大師級別。


  在胡海希眼中,押井守有些過於追求陰暗的構圖和深刻,風格比較cult不受獎項的待見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無論他還是今敏監督都一樣,都是11區動漫界鼎鼎大名,實力超群的人物。


  因為對《悟空傳》理解不同引發的兩個《悟空傳》項目在胡海希看起來,也算是一段佳話了,如果這兩個《悟空傳》都取得了同樣的成功的話,簡直能夠編成段子流傳後世。有藝術鑒賞水平的資本家、偏執的藝術家,各種麵孔的角色都是齊全的,幾乎能夠寫一個《世說新語》的條目。


  胡海希當然可以確定,因為今敏和押井守不同的風格,這部同一本小說改編成的動畫肯定會有截然不同的味道。


  為了避免首因效應,觀看的人分成了兩組,一組先看今敏的《悟空傳》再看押井守的《悟空傳》,另一組先看押井守的《悟空傳》再看今敏的《悟空傳》。今敏和押井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先看對方的作品,而其他人則自由選擇組合分隊,以兩組人大致相當為原則。


  胡海希選擇先看押井守的電影,因為他覺得自己看了押井守的《悟空傳》一定會鬱悶,一會兒需要再看今敏導演的電影解毒。徐恪和斯蒂芬周自然選擇了和胡海希一起,連帶著令狐也跟在了胡海希這邊。另外一個組基本上就都是11區人了,兩部電影在兩個不同的廳進行播放,上午一部,下午再一部。


  今敏監督明顯很在意胡海希對押井守電影的觀感,畢竟當初是胡海希不滿意押井守的風格轉而找的自己,盡管今敏監督對自己的作品有十足的自信,但是因為這段時間發生了比較多的事情,他還是略感有些心虛——世事無常,誰能定論?


  對於斯蒂芬周和徐恪來說,西遊題材算是撓在了他們的癢處,不然的話,他們還不一定願意抽時間來看這種動畫題材的電影,斯蒂芬周拍過一部《大話西遊》,而徐導演一輩子都在為拍攝《西遊記》做準備。


  氣氛沉靜下來。


  電影開場,場景陰鬱——日文對白加上了中文字幕。


  這是典型的押井守的風格,在胡海希的印象中,《攻殼機動隊》裏麵仿佛就沒有晴朗的白天和明朗的畫麵一樣,即便塔奇克馬有時候很逗比,但是在印象中,整個故事的風格都是陰鬱的——奇怪的是那片子並不是表麵上悲劇。


  而這部《悟空傳》在畫麵上的感覺是一樣的,但同時這部電影又繼承了押井守一貫華麗、深沉的特點,原著的句子被他稍加雕琢便毫無違和感地和畫麵契合起來。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胡海希看了大概十分鍾,就明確,雖然還不知道自己選擇今敏導演是不是對的,但是放棄押井守顯然是對的,同樣陰鬱的畫麵感在國產動畫片中隻有寶蓮燈……但是寶蓮燈還不會如此沉重。


  似乎是感覺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實際上是一隻猴子,然後自己殺了自己這種設定實在是太帶感了,押井守High起來簡直控製不住自己,故事的節奏實際上把握得很好,沒有讀過原著的斯蒂芬周和徐恪導演都被緊張的劇情所牽引,徐恪對於這畫麵感若有所思,然後配合大氣磅礴的音樂,二次元的戰鬥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斯蒂芬周和徐恪顯然知道《西遊記》中六耳獼猴這一段,但是他們情不自禁地被一環套一環的故事情節所牽引,孫悟空的成長明顯和吳承恩的原著不同,於是兩個人提心吊膽同時又滿懷期待地希望能夠有一個轉折——《悟空傳》實際上是《大話西遊》影響下的產物,斯蒂芬周的表情和眼神顯示他甚至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但是,當整個故事結束的時候,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愕然地迎接來了一個更加灰暗的結尾。


  “怎麽會是這樣?”看完了整個片子之後,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們都站起來質問,但是他們憑著良心說,這確確實實一部好片子——但是整個片子讓人的感覺不是那麽舒服。


  隻能說押井守這個老文青和今何在這個小文青兩個人在主題上達成了某種和諧。


  令狐也溜到了老板身邊,“感覺很奇特啊,胡總。”他這樣說道。


  “你有什麽感覺啊?”胡海希問他。今敏監督正在觀察每一個人看後的反應。


  “就是那種讓你不爽的感覺,”令狐老老實實地說道,“要不是出版的《悟空傳》還有一個番外的話,我絕不能接受那麽個結局的。”


  “我也是一樣,”胡海希偏了偏頭,指了指大熒幕,“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最後我沒有投資這部電影的原因。不過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蠻高的,畢竟這麽文青。”


  “是啊,非常符合11區人的口味。”令狐也點頭。


  “你又不是11區人,就不要隨便胡說八道,等那一組的人看了之後再請他們談談看法。”胡海希說道,隨後,他又補了一句,“你以後要是敢寫這樣文青的結局,老子就弄死你!”


  “額,嗬嗬,今敏監督不就是11區人嗎?不如先問問他的看法啊!”令狐提議道。


  於是作為翻譯的女留學生急忙過來,準備翻譯今敏監督的感受給大家聽。


  “我必須承認,這部電影是原著非常完美的體現,”今敏監督在大家的圍觀下說道,“我不說它完美地體現了原著,我隻能說押井守監督非常完美的表現了他的理念,把他所要體現的悲劇感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了。就整體而言,它非常完整和自洽。如果硬說有什麽意見的話,那就是我個人覺得,這個故事不應該是這種基調,這這種結局,這就是說,我其實是從整體上反對這部電影的,這大概是美學的理念問題,這種毀滅太讓人心碎了。”


  徐導演點了點頭,“我作為神州人,覺得不能接受,但是真的製作得很好,無論怎麽看都覺得震撼。即便是我不喜歡這個故事,都必須承認,它的藝術價值很高。”他看向了斯蒂芬周,“斯蒂芬,你覺得呢?這部電影的原著就有你的《大話西遊》的影子。”


  “我……沒什麽說的。”斯蒂芬周搖了搖頭,“結局不應該這樣表現的。”


  “反正我是不喜歡悲劇的。”胡海希說道,“悲劇應該給予它喜劇的外套,就好像藥的糖衣;最深刻的喜劇應該有苦的內核。不必讓觀眾當時就吃出來,但是可以讓他們回味雋永。悲劇摧毀有價值的東西,喜劇摧毀無價值的東西,但是深刻的喜劇應該有有價值的內在堅持,不然就不免流於輕浮、爛俗和虛無。如果嘲諷,就要一視同仁,並不豁免自己。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念,也是一個小眾的藝術取向。我坦白說吧,我當初沒有選擇押井守監督,就是因為他的這種風格小孩子們是不會喜歡的,大人看了也會覺得鬱悶,受眾範圍小了,直接影響票房。”


  斯蒂芬周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就這麽簡單?”


  “就這麽簡單。”胡海希回答道,“畢竟投資電影我首先想的是賺錢,如果第一部網絡小說改電影如果不賺錢的話,直接影響接下來的計劃——至少我當時是很認真地這樣認為的。”胡海希又看了看已經定格的大熒幕,“即便這部電影能夠拿獎也不符合我的目的,應該說和我的初始意願相違背。”


  “現在你的想法是不是有點改變了?”斯蒂芬周意外地問道,“畢竟能夠拿獎的話,還是值得投資的。”


  “不,不行,和我的美學相違背。”胡海希說道,“猴哥怎麽能死呢?所以我說這個電影不好,猴哥活著比死了有更大的價值。”


  說到這裏,實際上胡海希更期待關於今敏監督的電影的討論,他之前看過今敏監督的劇本,在今敏監督那裏,故事被做了極大的修正,和殘酷地使用原著劇情的押井守不同,今敏監督用一種夢和現實交錯的手法來表現孫悟空的境況,六耳獼猴既是滿天神佛的操縱,也是悟空的心魔,悟空和六耳獼猴的鬥爭,確確實實是他自己和自己的鬥爭。


  這樣表現的話,就好像在原來的故事圈子之外,又畫了一個圈子,如同原著小說所表現的那樣,整個故事實際上也是唐三藏和如來之間的鬥爭。今敏監督把整個故事推到了最極端,就是說當唐三藏和猴子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實際上整個故事就如同一個咬住自己尾巴的蛇一樣構成了一個圈子。他把整個故事拍成了一個循環,而最終打破這圈子從半夢半醒中醒過來,要麽就是放下執念,於是悟空煙消雲散成為鬥戰勝佛,要麽就是一種執念打破另外一種執念……


  可以說,今敏導演的故事比押井守的故事對觀眾更友好,也更加陽光和積極。


  “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成為了理解整部片子的一把鑰匙。


  但是當下午的時候,胡海希親眼看到今敏導演所做出來的成片的時候,還是被震驚到了。顯而易見,劇本所帶來的思維的感觸遠遠比不過直觀的視覺震撼。


  胡海希第一次看《千年女-優》的時候感覺這部片子的風格像是宮崎駿一樣,還以為是吉卜力的作品,但是那僅僅是畫風而已,把一個人的一生濃縮到短短90分鍾之中,飽滿地展現了她對於愛情的追求,引人入勝,場景的切換,虛與實的叫錯,現實和內心狂想的對比,這才是今敏導演所擅長的地方。


  所以在《悟空傳》中,就是同樣風格的延續,畫麵的流動和切換如同音樂和詩篇一樣,隨時都在挑戰人的想象力,影片的風格並不是踏在地上,而完全是飛在天上,時間和場景都不是限製,虛幻與現實交錯,在畫麵上完全不能區分——不過這才完美地展現著這是一個神話故事。


  就好像悟空來到了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各種變身成小動物,然後歡快地唱起歌跳起舞來,頗有幾分寶萊塢的風範。大家的心情隨之一鬆。


  這一段如果細細體會,彷佛悟空的夢境,他回到了從前,想到了自己當初拜師的時候,但是隨之菩提便同他說起話來。仿佛這一切又並非夢境。


  然後,拜師的小悟空走進來,金蟬子登場,把金箍棒給了小悟空,並說道這隻棒子的作用是如果有人冥頑不明,就打破他的腦袋,並且吟誦道,“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


  這便是孫悟空名稱的來由。


  這一段虛實相生,回憶與現實交錯,如果純粹地從邏輯上去推導,完全是一個矛盾的場景。但是今敏導演將其處理得妙趣橫生,更是飽含禪意。在這方麵,今敏導演顯得更加寬廣和包容,思路並不固定,更給人以遐想的空間,不願意動腦子的人隻會覺得不明覺厲。作為同行越是琢磨,越是覺得整個故事的處理,在劇情和場景的構架上渾然一體,偏偏處處都留有餘地,不說透,煙雲霧障,極大地提升了這個故事的內涵——俗稱看不懂。


  不過也是因為這種留白的處理,給出了一個更開放的結尾,大家都可以去尋找可能的解釋——孫悟空可能已經死了,所以整個故事就是一場夢;孫悟空最後打破了安排好的命運的齒輪……這部片子導演一切含而不露,虛實相生,沒有任何既定的東西,簡直就是在人心裏麵撓癢癢,完了之後還有幾分意猶未盡。


  胡海希不禁聯想起了《EVA》,相比較那個為了騙錢故意含糊的結局和隱含的可能性,這部動畫片某種意義上講才是類似《EVA》的完美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