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是順平侯> 第1696章 敗周的罪魁禍首

第1696章 敗周的罪魁禍首

  “前院小廝稟報,有客來訪,指名要見你。”檀兒聲音嘟囔著嘴道,頗為不樂意的樣子。


  趙雲皺了皺眉:“有客要見我,你應該把我喊醒。”


  趙雲聲音不大,語氣卻是十分生硬,看也不看桌上的飯菜,抬腿就要出門。


  檀兒心中一慌,她從未見過趙雲如此生冷的態度,上前張嘴想要解釋,卻被趙雲伸手撥到一旁。


  出門走了兩步,趙雲忽然意識到自己對檀兒說話似乎有些重了。不過,隻是略一頓足,便向前院堂屋走去。


  不隻是檀兒,包括趙宅裏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現在是手握數萬兵馬的統帥。


  他的管轄之地、統領之兵,雖然沒有周國的一個製置使大,但是管轄職權卻遠超製置使。


  他是東瀛九國一島的君王,一切政令法度皆出自他的口中。


  和所有手握權柄之人一樣,一旦沾染了權力,就有了不容他人染指的戒備。


  所以,當檀兒不及時告訴趙雲訪客之事,他便不經意地流露出冷厲的一麵。直至走到院中,他才醒悟過來,卻也不想轉身解釋什麽。


  走進前院堂屋,趙雲看到遠遠就起身那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之色。


  那人頭上戴著東坡巾,身穿藏青綢袍,嘴角帶著淡淡的笑容,恭敬地趙雲拱手一禮。


  “趙指揮使大人,在下冒昧來訪,還望大人海涵。”


  “原來是孟先生,失敬失敬。”


  趙雲想起此人是馬宗漢回請時,介紹自己認識的一名茶商孟榮,連忙拱手請其入座。


  兩三句寒暄之後,孟榮說出了來意。


  “在下有一些生意往來南北,其中商機頗多,盈利很大,不知趙大人可有意向?”


  原來在酒席上,孟榮聽說趙家開設金銀鋪,承接了戶部和兵部的銀錢轉運,經手的金銀流水頗大,今日便登門拜訪,想尋求合作。


  趙雲嘴角掛著淺笑,心裏卻驟然一緊。


  所謂往來南北的生意,其實就是和蒙古人做生意。


  如今周蒙戰鬥殘酷,但是令趙雲不可思議的是,周國和忽必烈卻從未斷過互市貿易。


  就在兩年前,襄陽城守將呂文德還允許蒙古人在城外建立榷場,結果蒙古人偷偷地在鹿門山修築堡壘,完成了對襄樊的包圍。


  周蒙兩軍廝殺的前線,尚且存在生意往來,其他沒有戰事的地方,生意更加頻繁。


  周國向北方輸出的物品主要是茶葉、絲織品、瓷器、布扇、象牙、犀牛角、各種日用品。


  北方向周輸出的物品主要是皮革、玉石,人參、鬆子、北絹、藥材等物品。


  從明麵上看,周蒙之間互市,貿易廣泛,對雙方都有利,大大減輕了交戰雙方緊張的財政壓力。


  可是凡事都不能隻看表麵。


  說起來,雙方互市是互惠的,但是蒙古人受益卻是極大。


  這主要是因為,周廷有一個完善的政府運行體製,而忽必烈現在還沒有在北方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政府。


  完整的政府運行體製可以保證國內經濟和物資之間正常運轉,即便財政某些地方出現問題,也會立刻得到修補,而不至於崩潰。


  但是,蒙古軍卻因為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政府,而正陷入嚴重的社會管理危機。


  軍事上看,蒙古人是頭巨獸,但是社會管理上,卻是一個跛子。


  蒙軍占領的北地,經過幾年蒙金和周金之戰,人口銳減,民生凋敝。


  雖然忽必烈在漢臣的規勸下,提倡農耕,注重休養生息,稍稍緩過氣來,可是生活物資依舊極其匱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蒙古人用搶奪的銀錢購買南方物資。這雖不是長久之計,卻是應急之舉。


  現在主持北地財政的,是陪嫁奴隸出身的色目人阿合馬。


  此人施行鹽鐵專賣法,壟斷市場,低價進入,高價售出,強買強賣,從中謀取暴利,使得剛剛有所起色的北方民生再次陷入困境。


  從漢代起,中國封建王朝就開始搞鹽鐵壟斷,一直到清代封建結束。


  不過,蒙元和漢人朝代不同。


  漢人朝代隻是在生產環節、銷售渠道做文章,絕對不會對消費者動歪腦筋。


  但是,阿合馬主持下的蒙元鹽鐵專營規定,不但要建立鹽鐵生產、銷售係統,還要強迫消費者購買。


  比如在鐵器專營上,阿合馬規定,全國所有農人都要去他那裏更換新農具,至於舊農具,一律當做廢鐵賣給阿合馬。


  但凡不使用官家農具者,治重罪!

  而且他賣鐵器,不收官方發行的紙幣中統紗,一律以糧食交換!


  戰亂時期,什麽都沒有糧食珍貴的了。


  此法隻實施了一年時間,阿合馬搜刮到大量糧食。僅在開封和徐州兩地,就入庫四萬石糧食,如果算上各級官僚的運轉費用、消耗和截留,數量近乎六萬石。


  這些都是百姓賴以為生的口糧,被阿合馬的鐵器專營巧取豪奪,送成為了忽必烈的軍糧。


  這種熱衷掠奪不事生產的做法,若不是有著大片的領土和中原百姓受他們盤剝壓榨,強行支撐,蒙軍連後勤物資都沒有。


  即便如此,駐紮在襄樊的前線部隊依舊窮困,為了維持戰局,他們向呂文德提出在前線建立榷場,以緩解軍隊後勤補給。


  缺乏社會管理體係,令蒙古人難以維持長期的戰爭。


  周蒙之戰爭,實際上是一場比拚國力的消耗戰。


  在消耗戰,即便忽必烈有張文謙、張柔、史天澤、許衡等漢人傾力維持,他的財政依然會持續惡化。


  時間一久,蒙軍南下的步伐,必然被鬆軟無力的後勤拖垮。


  趙周維持半壁江山的可能性,必然加大,甚至還有翻轉局麵的可能。


  然而,周國並沒有人認真看出這個問題。


  他們驚慌於蒙軍氣勢洶洶地進攻,而不斷往襄樊戰場那個巨大的絞肉機中,投入軍力和資源。結果拖累了自己的財政。


  為了解決財政問題,除了搞“打算法”和“公田法”,賈似道等人還默許周蒙互市。


  結果,反倒讓蒙軍度過了財政危機,讓勝利的天平一點點倒向對方。


  所以,當趙雲得知南北生意在周蒙兩境遍地開花,憤怒周廷在玩火**之時,也對製止蒙古大軍南下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是製止周廷開設榷場,其次是自己通過金銀鋪,擾亂北地金融市場。


  第一次交涉,趙雲和孟榮二人在相互試探中結束,聊了一些生意上的見聞後,相約下次細談。


  送走孟榮後,趙雲招來了李飛揚。


  隨後幾日,臨安城裏忽然出現大量的傳單。


  傳單詳細描述了襄樊戰事,並指出戰事日趨嚴峻,而朝廷卻在周蒙邊境開始榷場,實為資敵。


  一時間,朝野群情激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