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中秋 感謝訂閱
鄉試共考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和十五。
正好考完就是中秋,考生們能回家賞月團圓。
中秋節前幾日,阿桂將釀好的一批新酒放出來賣。
不消兩日,便一售而空,都賣了個好價錢。
陳爺爺樂得合不攏嘴,去街市上買了石榴、梨、棗等果子回來擺著等過節。
都沒捨得提前吃,打算等方喻同回來一塊賞月的時候嘗。
中秋這日,阿桂想著方喻同剛考完鄉試,定是辛苦,便想著好好犒勞犒勞他。
八月正是吃蟹的季節,加上方喻同也愛吃這個,她半月前便去河邊買了些回來。
每隻肥美的蟹都是她精挑細選過的,將蟹洗得乾乾淨淨沒有一點兒泥沙之後,再放一小撮椒鹽到蟹腹中,泡進她釀好的甜三百酒的罈子里。
蟹很快便在罈子裡頭醉得透透的,再把酒罈子倒滿,用紅布封好。
這半月來,阿桂每日都去將封了醉蟹的酒罈子斜側著轉一回。
雖繁瑣,可這樣做出來的醉蟹才最是美味。
到了中秋佳節,正好可以取出來吃。
酒味聞起來醉人,纏繞在蟹身上,可入口卻是輕淡鮮嫩。
不僅驅了河蟹的腥味,而且還襯得蟹肉越發細膩清甜。
爐焙雞也是方喻同愛吃的。
阿桂買了只新鮮殺好的大肥雞回來,用滾水煮到七八分熟,再將那雞的骨頭全剔掉,切成小塊。
不必放油,只將那肥雞小塊放到鍋里炒幾下,就煸出了肥嫩的油脂,爭先恐後地冒出來,在鐵鍋中噼啪作響。
阿桂將這鍋用盆子蓋好,又將灶上另一口鍋燒熱,放進酒、醋和醬油,再放香料和一小撮鹽。
全炒勻后混成一小碗,澆到肥雞塊上,繼續燜著。
燜到汁水燒乾,又調一碗同樣的汁水再澆上去。
如此反覆幾回,直到肥雞塊的油脂全煸出去,烹得又酥又乾的時候,再盛出來。
這樣做出來的肥雞,外頭是油脂炸出來的焦脆口感,可包裹著的裡頭的肉卻還是嫩的。
酥和軟交織在舌尖,口感極好。
念到方喻同鄉試辛苦,阿桂還買了條鮮鯽魚,打算熬個鯽魚羹給他補補腦。
這鯽魚羹做起來也簡單,只要將鯽魚收拾乾淨,便放到滾水裡焯熟。
再拿出來,放涼后將魚肉從魚骨頭全撕下來,和切成絲的鮮筍還有陳爺爺做的豆腐塊一塊放到鍋里熬煮。
當然,也還得放些黃酒去腥味。
阿桂喜歡吃魚,可方喻同卻嫌麻煩,不愛剔那魚刺。
所以阿桂為了照顧他,每回都盡量將魚做成不用剔刺的口味。
這又鮮又濃的鯽魚湯,他是很愛喝的,每回都能喝上兩三碗。
除了雞、魚和蟹,陳爺爺拿手的豆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阿桂取了些許燉好的魚湯用來泡豆腐,再將浸泡好的豆腐放到鍋里燉熟。
放涼后便可以放到熱油的鍋里去煎了。
豆腐的外表煎得金燦燦的,滋滋作響。
內里卻鮮嫩得很,還有股子浸過魚湯的鮮香味,很是入味。
阿桂一邊燒著菜,一邊看著外頭的天色。
快到黃昏,按理說鄉試已經結束許久了,可是方喻同卻還沒回來。
她擦乾淨手,走到院子里問陳爺爺,「小同還沒回來么?」
陳爺爺也有些詫異,「我也正打算去同你說呢,隔壁小常都回來了,說鄉試早結束了,書院也給了假。」
阿桂遠山含黛般的眉尖輕輕蹙起,忍不住去林家問了問。
林常說,鄉試后,方喻同說要回書院,便沒和他一塊回家。
阿桂心裡「咯噔」一聲,這小孩,從沒有過書院給了假卻不回家的時候。
莫不是出了什麼事?
她連忙將做好的飯菜放到灶上溫著,同陳爺爺說道:「陳爺爺你莫擔心,小常說小同只是稍晚些回來。我要去鄭家鋪子買合小餅,正巧去長街上接他。」
她這樣說,是怕老人家跟著擔心。
幸好陳爺爺也沒想太多,點頭笑了笑,「聽說那鄭家做的小餅酥得很,正好咱們也嘗嘗。」
「陳爺爺,我們或許還會在外頭逛一逛,你若餓了,便先吃,不必等我們。」阿桂怕耽誤太久,便先找了個說辭。
隨後換了身上街的衣裳出了門。
她這一去,便一路疾走,租了輛馬車直奔嘉寧書院。
馬車依舊只能停在嘉寧書院的山下,剩下的路,要自個兒走。
夕陽西下,秋日的晚霞泛著黃,染得一路的草木都有些蕭瑟之感。
阿桂咬咬牙,開始往上爬。
沒爬多遠,她便發現不遠處的石階上,方喻同屈著長腿坐在那。
清雋的面龐望著她一步步跨上來,神色莫辯,複雜難言。
她心裡又狠狠顫了一下,不知出了什麼事。
忙快步走過去,垂眸望著他,輕聲問道:「小同,你怎的坐在這兒?」
方喻同低低地「嗯」一聲,卻沒回答她的問話。
漆黑瞳眸中,倦色難掩,好似無比頹敗。
阿桂眉尖緊蹙,挨著他的石階坐下,小心翼翼地側頭看他:「可是因為鄉試沒考好?」
方喻同陡然抬了眉眼,望進她澄澈溫軟的眸子里。
晚霞餘暉落在她白生生的小臉上,寫滿擔憂與關心,像是為她鍍上了一層神女的光輝。
那琥珀色的眸子似水,漂亮得不可思議。
方喻同目光輕顫一下,收回視線,默默盯著地面。
阿桂見他這樣,越發肯定自己的猜測。
她輕咬著下唇,抬起手,想要揉揉他的腦袋。
像小時候那樣,告訴他,「沒關係的,有阿姐在。」
可方喻同忽然攥住了她的手腕,逼近她。
目光幽深如海。
「阿姐,你要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