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夾在中間的陳舟
第349章 夾在中間的陳舟
和陳舟打算長期待在家的想法不同的是,楊依依在正月結束后,便返回燕大了。
相比於陳舟,畢業之前幾乎只需要操心畢業論文的事不同。
楊依依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多了許多。
畢業論文、麻省理工的offer申請、簽證的辦理,等等等等。
而且,楊依依還得回去找楊院長,安排畢業課題的實驗室。
雖然楊依依也學著陳舟,具有把物理實驗紙平化的技能。
但是,相比於陳舟那種能夠利用錯題集,最大限度把物理實驗進行紙平化的技能來說,楊依依始終不是很成熟。
這也是楊依依獨立研究時發現的問題。
因為,物理實驗的課題,方向性實在太重要了。
而方向性,對於沒有錯題集的楊依依來說,實在不好把握。
這就需要通過實驗,來確定方向的正確了。
陳舟一開始在得知楊依依要回學校,是打算和她一起回去的。
不過楊依依建議他可以多在家待一段時間。
畢竟這麼早回學校也沒有什麼事情。
而且她回學校,前期時間,也大部分會泡在實驗室里。
到時候,就只有陳舟一個人去圖書館掛機。
與其在一眾燕大同學的注視中,獨自掛機圖書館,不如在家舒舒服服的多過些日子。
陳舟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等到自己把粒子加速器二極體優化設計的研究,搞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回學校。
屆時,一把將物理學的畢業課題搞定。
隨後時間,全力攻堅傑波夫猜想。
每個時間點,都恰到好處。
於是,陳舟就美滋滋的聽取了楊依依的建議。
只不過,陳舟納悶的是,怎麼聽到自己不跟她一起回燕大后,這丫頭的語氣變了變?
陳舟倒也沒多想,轉口就開始和楊依依交流起了課題的問題。
楊依依很是無奈的在心裡暗罵了一聲:「獃子!」
陳舟在家裡直待到4月中旬,才購買了回燕大的高鐵票。
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陳舟除了晚上陪陳建國和張紅英出門散散步外,幾乎沒有出過家門。
他的所有時間,所有精力,都在傑波夫猜想,以及粒子加速器二極體優化設計研究之上。
傑波夫猜想的研究,總體來說,進展不大。
當然,這只是相對於陳舟而言,如果把這段時間的研究成果,拿到外面去,也還是可以發表兩篇論文的。
而且陳舟的研究進度,也絕對是領先於,那些因為他的四行公式,以及分佈解構法,開始對傑波夫猜想進行研究的人。
但是,只要沒有最終解決傑波夫猜想,陳舟就認為自己還差得遠。
至於粒子加速器二極體優化設計的研究,則是一步一步的按照計劃在進行,總體研究進度符合預期。
不出差錯的話,這玩意絕對比傑波夫猜想,先被解決。
這段時間,因為陳舟的消失,燕大校園網上也莫名的出現了很多討論帖。
大家都在問「陳舟去哪了?」
而回帖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在研究傑波夫猜想,估摸著快出結果了。
也有人說,陳舟在參加一個秘密的數學會議,正研究著哥德巴赫猜想呢。
更有人說,陳舟去度假了,其實傑波夫猜想早就解決了,只不過在等著畢業才發出來。
這是陳舟在回燕大的高鐵上,偶然打開校園網看到的。
對於大家如此關心自己的行程,陳舟還是很感動的。
但是對於大家胡亂猜測的想法,陳舟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且不說哥德巴赫猜想這個,陳舟確實有想法,但還沒到時間。
就說後面那個度假的,來來來,你來搞搞傑波夫猜想試試?
除此之外,在陳舟在家閉關的這段時間,有兩個人和他之間的溝通很頻繁。
一個是陶哲軒,這位博客達人,雖然沒有在研究傑波夫猜想,但他卻在用分佈解構法研究孿生素數猜想。
他和陳舟溝通的也是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問題,還有運用分佈解構法時的心得。
陳舟對此自然是積極回應,兩個人就學術問題的探討,也隨著郵件的積累,逐漸深入。
只是,令陳舟沒想到的是,另一人也給他發來了郵件。
也就是和陳舟有頻繁溝通的另一個人。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億唐教授。
他和陳舟之間還有著默契的競賽關係,也就是傑波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競賽。
所以,一開始收到張億唐的郵件,陳舟還是有些詫異的。
至少以他的了解,這個老頭子是個極具個性的人,而且很倔。
一般來說,他不會和自己交流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問題。
但事實卻是,他發了郵件過來,而且是帶著研究成果的。
張億唐把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可以說,只差最後的臨門一腳了。
但就是這臨門一腳,始終踢不出來。
這也是絕大部分研究人員會面臨的問題。
如果邁出這臨門一腳,面前的就是康庄大道。
如果邁不出這一腳,很有可能就會陷入桎梏,始終不得其解。
這可能也是張億唐選擇和陳舟進行交流的原因。
這是陳舟從郵件內容,得出的結論。
畢竟,論分佈解構法的掌握程度,這世界上,絕對沒有第二個人比他更有發言權。
也因此,陳舟同時和兩個人交流起來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問題。
這就令陳舟頗為無奈,畢竟同一問題,只會有一個人最終解決它。
而現在,陶哲軒和張億唐是競爭關係,他被夾在了中間。
索性,陳舟把話挑明了,打算促成張億唐和陶哲軒的合作。
希望他們兩個共同解決孿生素數猜想的問題。
對此,陶哲軒還是很樂意的。
但張億唐卻顯得遲疑起來。
不管怎麼說,他最新發表的論文,可以說是處在絕對領先的位置的。
如果和陶哲軒合作,那最終的成果,就是由兩個人平分了。
陳舟對此並不發表意見,只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要不然,夾在中間的陳舟,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跟兩個人同時溝通交流。
難道要把他們各自的研究,同時反饋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