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貞觀皇儲李承乾> 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

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

  僅僅兩的功夫,戴胄的腮幫子就腫了老高,不為別的,就因為太子的“大度”,當著他的麵命侍衛中郎將-李晦將涉及忤逆案的軍官綁縛移動刑部大牢。


  大唐以“仁孝”治下,孝道是立身之本,違背孝道在這個人情世故的世道是無法立足的,即便太子是權傾下,也不能因為護短與人人遵守的道德底線作對。


  戴胄原本的目的是想轉移下太子的注意力,賣一個人情,刑部對於東宮的官員還是關照有加,可太子非但沒有領情,反而將了戴胄一軍把人交給了刑部,完全是公事公辦的樣子。


  這還不是最讓戴胄頭疼,更讓他頭疼是六率諸將官,就是因為一個個的校尉,凡是夠品級上本的,統統連夜寫本章遞到中書省,罪名如一:刑部尚書-戴胄,處事不明,查案不同,攀誣朝廷功臣,國家勳烈。


  恰好中書令-馬周又與關係不錯,所以在陳奏給皇帝後,第一時間派人關照了他:公正辦案是要的,可也要注意影響,東宮六率是將門中的一塊鐵板,這也要是沒有真憑實據,那可就那些刀頭舔血的家夥得罪大了。


  馬周隨李承乾參加過北征,親眼見識過這些虎雄之將是多麽的凶悍驍勇,也見識有多難管,連李勣都降不住的主兒,你戴胄一個刑官想拿他們的人,那不是開玩笑嗎?萬一搞錯了,還弄了個裏外不是人。


  對於中書令的好意,戴胄當然知道,他也是在掌握確鑿的證據才立案、陳奏的,可誰能料到這些驕兵悍將的反應如此的激烈;罷了,反正都騎虎難下,裏外不是人,案子還是正常審吧!

  是以,各方麵準備妥當之後,戴胄就在刑部大堂決定了解這樁告到最高法司衙門的案件,上告者和被告者都是官員,一文一武,有點文武之爭的意思,所以審理的時候手續上要比其他的案件方便的很。


  上告者是潞州參軍-袁烽,他狀告東宮六率的正七品上-致果校尉-徐寧,忤逆祖先,擅自改姓,不盡孝道,將本該屬於袁家的榮耀拱手送予他人,且還有同告的還有袁烽之父,前潞州法曹-袁再道。


  袁烽要求徐寧及其亡父徐震回歸袁氏門下,並將朝廷給予徐家的封賞一律改賜袁氏,畢竟不管是老子和兒子都是他們袁家的種,憑什麽便宜一個低賤的不能再低賤的奴婢。


  可徐寧對此項指控卻嗤之以鼻,對於袁家提供的諸多佐證一改不認,反而席地而坐,用低沉沙啞的聲音講述了一個“故事”。


  當然,要想把這事明白,還得追溯到四十多年前,那時候袁家不過是個有幾間茅草物的破落戶,與今日的潞州第一豪族有這壤之別。那時候的袁再道為了是個長相英俊且好學的書生,雖然家中貧窮但也不能掩蓋其淩雲之誌。


  陰差陽錯之下,結實了前隋潞州長史-徐梁,被其賞識入仕為官,並招為了東床佳婿,將自己唯一的女兒許給他,悉心培養,希望他可以繼承自己的衣缽,當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再在徐家傳承下去。


  徐梁確實沒有看錯人,袁再道在為官一道上的確很有賦,不僅處事圓滑,人人誇讚,落了個好人緣,更是有著強烈的仕途之心,算是在潞州官場站穩了腳跟。


  而且喜事更是一件跟著一件,他的閨女-徐氏還給他添了個壯實的外孫,取名為袁震,徐梁也整日圍著外孫轉,享受下含飴弄孫之樂,把仕途和家族中的事都交給了女婿-袁再道。


  日子是好日子,一家人也都和和美美的,徐氏還把她鄉下的公婆都接了過來,讓他們二老也享享清福,安穩的度過晚年;看徐夫人如此的通情達理,袁再道更是尊重父家父女了。


  可好景不長,在袁震八歲那年,外公和母親先後“因病”離世,他的父親袁再道在喪期還沒到十之際,就又娶回來一房新夫人,袁震的幸福生活從此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


  新夫人-姓趙,是十裏八鄉有名的老姑娘,就是因為其尖酸刻薄所以一直都沒人上門提親,可不知道什麽時候入了袁再道的眼,在親朋好友的詫異的目光中,被抬進了“袁府”的大門。


  剛開始的為了能把丈夫消化好徐家的財產,她一邊抬舉、栽培袁家和趙家的人,一邊悉心的照顧著袁震;一年之後,她憑著上元節的喜慶日子,一舉為袁家添了次子-袁烽,成為了袁家一不二的人物。


  這娶媳婦就這樣,一房臭、二房香、三房做娘娘,袁再道對於這位新夫人是言聽計從,隻要是她點頭的事,不管對錯,那是絕不二話,一律照辦,就連她多餘袁震,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況且趙夫人也有了自己的兒子,不可能容易前房之子與自己的兒子將來搶奪家產,所以就想盡一切方法虐待袁震,袁氏其他的族人因為大權旁落,對於少爺的遭遇也愛莫能助,隻能眼巴巴的看著。


  孩子那裏能鬥得過大人,好在袁震身邊有個其母留下的仆人-徐靈,有了她在身邊,年幼的袁震才能在趙夫人的百般計謀之下活下來。


  有一日,徐靈偷偷看到趙夫人往少爺的吃食裏放東西,嘴裏還叨咕著毒死你個雜種,嚇的徐靈三魂不能安定。她明白趙夫人是起了殺心,非得弄死少爺,所以當日就以找郎中為少爺看病的機會帶著袁震逃離袁家。


  本來袁再道是要派人追捕逃奴的,可時逢下大亂,各地反王蜂擁而起,割地自立,他所在州府淪陷也是早晚的事,連自己的將來都不知道如何,那有精力再去管別的事,這從側麵上來也為徐靈二人逃跑提供了方便。


  雖然逃出袁家,但徐靈確實是害怕袁家的人追上來,隻要逃到她熟悉,離潞州還遠的地方,才能讓主人留下的血脈保存下來。徐靈是關中人,早年間跟隨其父因為大旱的原因逃難到潞州,當下除了回關中外,別無選擇。


  因為身上沒什麽錢,徐靈是一邊討飯,一邊背著少爺從潞州走回長安的,可就是這樣,她也沒讓少爺餓著,還是想方設法的保證孩子的肚皮。生怕一個不心讓孩子生病了,到時候就給沒有希望了,即使死了也沒臉去見先主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