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貞觀舊時光> 305 侯君集藏寶觸刑律 張玄素數與皇嗣爭

305 侯君集藏寶觸刑律 張玄素數與皇嗣爭

  韋挺聽見我這麽說話,微笑著,捋著胡須仔細地端詳著我。那個時候我能夠感覺得到,他的心裏一定感到非常的驚訝。我說:“我覺得關於封禪之儀的準備可以停止了。”韋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說:“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在荊州你做過什麽事情我知道的很清楚。現在你說出這樣的話,就不擔心觸怒龍顏嗎?”我說:“我有一種感覺,在這件事情上你越是準備不足將來回旋的餘地就越大。要是準備的非常充分,以至於讓皇上感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做到這一步對你來說是福是禍,就很難預料了。”韋挺看著我,我說:“我希望你能看出我的坦誠,如果你把準備做得非常的充分,有一個人肯定會非常的不高興,我想你知道是誰。”韋挺說:“說實在的我也不讚成去泰山封禪,可現在皇上已經發了上諭,難道可以說了不算嗎?”我說:“我有一個主意可以幫助你脫困,你就說這件事情關係重大,需要做到完美無缺,然後找出各種理由證明準備沒有做完,這一招叫做以拖待變,要是利用這個空檔,魏夫子能夠挽回狂瀾,你將是大唐的功臣,也是百姓心中的英雄。”


  韋挺說:“你知道我最不喜歡什麽樣的人嗎?就是那種說一套做一套,朝秦暮楚、兩麵三刀的人。”我說:“我並不求你喜歡我,我說了自己該說的,至於我說的是對是錯,你可以自己判斷。”然後站起身一拱手就要往外走,韋挺在背後叫住了我。說:“我想不通為什麽你在荊州的時候想盡辦法穿到陛下去封禪,現如今你到了長安,卻又換了一套說法呢?”我說:“其實你在這麽問的時候,沒有想明白一個問題。在大堂我是多麽卑微的一個人你真的以為我能夠掀起這麽大的浪嗎?說到底還是很多人想要迎合陛下,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爭取富貴。”韋挺說:“你就沒有動過這個心思嗎?特別是在荊州的時候。”我說:“我的確有這樣的雄心,但我現在已經放棄了。”韋挺仍然感到難以置信,不過直覺告訴他,我剛才說的那番話是很有道理的。


  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從外麵往裏看,整個太常寺的官員都被動員起來了。大家各種翻閱史書,想要為這個典禮尋求盡可能多的依據,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從裏邊往外看,這些官員查找的書籍往往不著邊際,韋挺表現的非常焦慮,似乎生怕這件事做不好影響了大唐的勢運。不久之後我又被請到了太常寺,見到韋挺之後,他看起來從容了很多,說:“你說的沒錯,雖然看起來一時間風起雲湧,大家都支持陛下去泰山封禪。實際上朝中的很多人對這件事情充滿了憂慮,他們覺得對於一個帝王而言,事情太過於圓滿,反而不是什麽好事,而且陛下春秋鼎盛,如果此時就已經如此盈滿,接下來他又能做什麽呢?”我說:“如果有一天陛下知道了你的用心,他不但不會怪罪你,反而會感激你。”


  因為這件事我和韋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了。雖然我隻是一介庶民,卻能夠經常出入韋挺的家。經常被請到書房聊天,這一天我又來到了韋挺的書房。當門被關上的那一刻,我們兩個都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似乎天下運於掌上。韋挺說:“我想聽你說一下,怎麽看待封禪這件事?”我說:“在上古的時候,有道明君治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鰥寡孤獨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那個時候風俗非常的淳樸,不光是人,就連草木和禽獸都收到了來自明君的恩澤。事情做到了這一步,有神龜浮出洛水,線上所謂河圖和洛書,這個時候鳳凰也會出現,祝賀帝王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在這個時候帝王才要取封禪,目的就是把這樣的事情記錄下來,讓後人用這樣的方法治理天下,但是封禪之後,這樣美好的盛世也就要落幕了。”


  一聽這話,韋挺頓時有一種不祥的感覺。說:“這話言重了吧?”我說:“這還是在帝王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之下注定要發生的事情,要是帝王的功德到不了這個程度,貿然前去封禪勢必會觸怒上天,而這個時候各地就會出現災異,天下很快就會陷入劇烈的震蕩之中。”韋挺說:“我有點不明白,你一個平頭百姓,為什麽要想這些問題呢?另外我還要向你請教,怎麽樣才能夠把天下治理到你說的那種程度呢?”我說:“坦率的說,我不知道怎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就算我勉強回答了這個問題也是沒有用的,我連一個縣都沒有治理過,我怎麽可能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嚐試著去說明止於對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韋挺說:“你說吧!我為官多年,你說的對和錯,我自認為可以分辨。”我說:“既然如此,我要是再不說,似乎就說不過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仆人送進來一壺熱茶笑著說:“阿郎,外邊下起了大雪。”韋挺說:“這可是好兆頭,瑞雪兆豐年嘛!”仆人高高興興的走了,韋挺一臉認真的看著我,我說:“在那個蠻荒的年代,地上生活著很多生靈,血緣把這些生靈聚集成了不同的群落。那個時候大家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後來有一個部落開始使用火來烹製熟食,想想看,在大多數人都還在吃生食的時候,你能夠獨享熟食,於是有很多部落朝著這個有能力製作熟食的部落聚集過來,而這個部落的酋長受到了眾人的推崇,他就是備受後人讚譽的燧人氏。類似的事情發生很多次,在這些事情不斷發生的過程當中,一些酋長成了被後人懷念並且祭祀不絕的人。那個時候大家都是非常淳樸的,那些天賦異稟的人,利用聰明才智造福眾人,而這些人受到眾人的推崇,被後來的人們懷念。在這個過程當中人與其他生靈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大,但在那個年代,人與其他生靈之間的關係也是相對和睦的。”


  一聽這話韋挺說:“有一部書叫做《竹書紀年》,這是晉國的史書,在這部書當中對上古時期進行了描述,情形與《史記》的記載大不相同?不知道你願意相信哪個呢?”我說:“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想必你是非常清楚的,在那個蠻荒的年代,人們普遍無知,所以大家一定要聚攏在一起信任彼此,才能夠生活下去。這就好比勾踐在落難的時候,必須仰仗範蠡和文仲的謀略才能夠繼續保有越國的宗廟和社稷。一旦有一天外患解除,內憂的問題就突出出來了,過去的助手成了威脅。”


  韋挺說:“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當其他聖靈不能威脅人類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會凸顯出來。部落當中的強人不再滿足於跟弱者平分勞動成果,於是那些貢獻多的人分到的東西越來越多,貢獻少的人分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人就開始因為貧富而產生了不同,當貧富之間出現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時,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貴賤的分野,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分配財物的規矩時,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就越來越多。有時候衝突在可以控製的範圍內進行,也有時候衝突會失控。隨著衝突的烈度越來越大,相應的控製力也會越來越強。終於出現了刑罰和監獄,進而出現了邦國。”韋挺說:“你的這些說法很有意思,不過有一個問題我要向你請教,我聽你的意思好像一切都是必然的,就是那個看起來美好的年月,注定是要過去的。”我說:“有的人喜歡春天的繁花似錦,可花總是要凋落的。有的人期盼著碩果累累的秋季,可起碩果有被摘完的一天秋季也會過去。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應該慫恿陛下去封禪,封禪就好比開出一朵鮮豔的花,風光隻是一時的,誰也不知道它結出的是什麽樣的果。”


  韋挺說:“至少秦漢兩次封禪都沒有什麽好結果。”我說:“如果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把自己過去所取得的功勞忘得一幹二淨,好好的想一想自己還能夠拿出什麽新的東西,讓六國之人接受大秦?也許對於清朝來說是個機會。”韋挺說:“我現在有點明白當年聖祖皇帝的教誨了,功成而不居,是非常吉利的。”就如同我們所預料的那樣,過了沒多久,朝中就出現了一些議論,說韋挺故意拖延封禪的時間,皇上把他請了過去,把一堆彈劾他的奏章丟給他,說:“看看這些彈章吧,你就不想解釋一下嗎?”韋挺說:“陛下,臣是這樣以為的,如果封禪的心不成恐怕是不吉利的,如果陛下對臣有疑慮,那就應該換一個人來主持這件事。”於是韋挺被免職了。


  消息傳出之後震驚朝野,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一個人出來替韋挺求情。在皇帝看來唯挺平常人緣是很不錯的,為什麽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沒有人出來替他求情呢?於是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魏征,魏征不知可否顧左右而言他。又去問其他人,其他人也都選擇回避。於是韋挺被請到了禦前,皇上說:“你在朝中的人緣應該還是很不錯的,為什麽在你被免職之後沒有一個人出來替你求情呢?”韋挺說:“陛下覺得是因為什麽呢?”皇上臉色一沉說:“朕現在問的是你,你又反過來問朕?”韋挺趕緊拱手說:“可能是因為封禪的事吧!很多人指望著憑借這次機會升職加薪,我在這件事情上準備不夠積極,擋了他們的路,他們當然樂得我被免職了。”


  皇上皺著眉頭說:“是這麽回事嗎?”韋挺說:“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原因。”皇上一臉不信,說:“你說的是實話嗎?”韋挺說:“陛下要是問,晨晨永遠不可能像陛下承認自己說的是假話,因為這欺君的大罪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至於到底是不是真話,陛下自己判斷吧!如果陛下覺得臣說的話不可靠,臣自然把向上人頭奉送給陛下。”皇上說:“算了,你都已經被免職了,再為難你也沒有什麽意思。”韋挺被請出去之後,皇上陷入了沉思,怎麽連魏征都不願意仗義執言了呢?就在這個時候,駙馬都尉孫伏伽來到了大內,此人也一向以直言著稱,皇上說:“你是朕的妹夫,是自家人,你說為什麽沒有人願意為韋挺仗義直言呢?”孫伏伽拱手說:“陛下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貞觀初年之所以被人所稱道,是因為當時雖然遭災,可皇上是真心實意的想要聽到臣下的進言。現如今,韋挺伏法,沒有人願意為他仗義執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對皇上的想法有了新的判斷。”


  皇上說:“怎麽個新的判斷呢?”孫伏伽說:“群臣勸陛下封禪,一時間聲勢浩大,不是因為封禪這件事情非做不可,而是眾人都猜測到陛下想要那麽做,所以迎合上意罷了。”皇上說:“朕的功德不足以去封禪嗎?”孫伏伽說:“這讓臣怎麽回答呢?”皇上說:“你怎麽想就怎麽說。”孫伏伽說:“陛下,皇帝如果想要去封禪,總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方才陛下說到了功德,其實隻要皇帝自己覺得功德夠了,有誰敢說不夠嗎?”皇上說:“朕聽說當年秦始皇去泰山封禪的時候,有很多儒生在嘲笑他,這件事是真的嗎?”孫伏伽說:“大概有吧!很多人說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六位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甚至這麽說也是不對的,應該是秦國上下一起努力的結果。秦始皇把這個功勞算在自己的頭上,又憑借這個跑去泰山封禪,以為這樣天下人就會信服,這種想法真的是異想天開。”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十二月,高昌的局勢趨於穩定,侯君集率領大軍班師回朝,並且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皇上非常的高興,在慶功的宴會上,皇上看著一臉得意的侯君集。心中一股不平之氣噴湧而出,說:“你率領大軍沒怎麽打,王城就被你攻下了,你這個功勞是撿來的。”侯君集笑著說:“撿來的功勞也是臣的,陛下是不是很羨慕呢?”兩個人哈哈大笑,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麽諷刺,前幾天還在慶功宴上相談甚歡,不久之後侯君集就被下了大獄。原因是大軍進入王城之後,身為主帥的侯君集專注於搶劫財物,以至於手底下的人緊跟著搶劫成風,主帥不能節製。有司上了一道奏疏彈劾侯君集,皇上逐步由斯進行徹查,不久之後侯君集就被關進了監獄。


  在牢房裏侯君集一肚子委屈,他絲毫沒有把違反軍紀的事放在心上,反而覺得皇帝此舉是卸磨殺驢、兔死狗烹。其實不僅是侯君集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當時朝中很多人聞到了相似的味道。於是上書談和其他立下戰功的人,首當其衝的就是薛萬鈞,罪名是他與高昌的一位婦女私通。這樣的指控引起了薛萬鈞震怒,說:“誰敢說我在高昌與民婦私通?我願意與之當堂對質。”皇上非常的高興,竟然命令有司進行準備。這個時候魏征說:“陛下,薛萬鈞乃是朝中之大將,是國之爪牙,怎麽能夠輕易被帶去與高昌的民婦對峙呢?羞辱一個薛萬鈞是小,關鍵是這麽一來,勢必會打擊士兵們的士氣。堂堂的大將都會被這樣對待,他們又怎麽會相信皇帝會對他們這樣的小兵好呢?”皇上說:“魏夫子說的對,要不是你及時說出來,我險些犯下大錯。”


  又是魏征的話,讓皇上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人看住了時機,也發揮了關鍵作用。那就是岑文本,來到大內說:“陛下曾經說過很多次,不能求全於一人,侯君集雖然有很多毛病,但是在關鍵時候率軍出征凱旋而還,古代的聖君在處理類似問題的時候,總是隻記其功、不問其過,早年間陛下也是這樣處理的,不知道隨著時光變遷陛下的想法是不是變了呢?”皇上聽了這樣的話,感到深深的自責,說:“之前魏夫子說朕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善於反省自己的錯誤了,朕一直不信,現在怕是由不得朕不信了。”岑文本說:“陛下能夠及時醒悟挽回錯誤,這是之前的皇帝很難做到的。想一想如果漢武帝沒有《輪台罪己詔》,後來的漢朝到底為什麽樣就很難預料了?”


  當侯君集從監獄裏麵走出來,抬頭望著白色的太陽,灰色的天。沒過多一會兒滾滾黑雲遮住了太陽,一陣微風吹來,雪花吹的到處都是。侯君集說:“我以為我出不來了。”前來接他的管家笑著說:“陛下不但赦免了你的罪,還恢複了你在朝中的地位,並且決定不減少對你的獎賞?”侯君集並沒有覺得感激,而是說皇上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戲。從這一刻開始,兩個人之間沒有了互信。而這一細微的變化,皇帝根本沒有察覺到,或者說他已經察覺到了,隻是選擇隱而不發。在這個時候,皇嗣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皇後過世之後,皇上對她所生的兒女都格外的疼愛。生怕他們冷了或者餓了,為了讓他們高興,皇上往往不計代價。因為皇上對他過於放縱,皇嗣已經變的越來越離經叛道。


  當然這裏麵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果然是因為皇上對他過於放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東宮的官員都喜歡那當年的皇帝跟他進行對比,每次遇到這樣的對決,人皇嗣都感覺自己遜色太多。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裏,黃色排遣寂寞的方式也是越來越離奇古怪。他一點也不在意別人的目光,說:“在這一點上我跟父親是一樣的,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你們再少來我的耳邊叨叨。”這個時候右庶子張玄素站在那裏,說:“如果殿下不能嚴於律己,陛下的一世英名就要毀在殿下的手裏了。”這話聽在皇嗣的耳朵裏,覺得格外的不是滋味,深夜裏,皇上睡不著覺,於是坐起來翻閱奏章。忽然想起來白天魏征對他說的話,那個時候有人上書告訴皇帝,應該親自看奏章,以防止被身邊的人蒙蔽。魏征說:“照這個說法,陛下不僅應該親自閱讀奏章,就連州縣的事也應該親自處置。”皇上說:“你覺得朕應該怎麽做呢?”魏征說:“臣早年讀書的時候比別人多一個長處,別人總喜歡逐字逐句的背,而臣更喜歡記住書中的要點。諸葛孔明讀書有一個特點,就是觀其大略。讀書是如此處理天下大事也是如此,皇上應該知道哪些事是大事要事,然後與宰相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事無巨細都去操心,必定會導致錯漏百出。”


  皇上點點頭說:“說的沒有錯,這就是朕的說法?”臘月的寒風吹著月亮,那是一碗冰冷的殘月。皇上端著酒杯說:“一年又要過去了,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很多年,貞觀初年的時候,朕取得了很多成就,也許是這些年取得的成就太多了吧!所以……”他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一臉的失落,長孫無忌說:“陛下放心,近些年陛下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比貞觀初年要少,大臣們之所以那麽說是為了勉勵陛下善始善終,畢竟虎頭蛇尾的人和事實在是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