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繁榮

  ‘我給予戰士們特權,他們會平息底層的抱怨和騷動,和這相比,他們會更加高興,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納尼亞麵色冷酷道‘而且,我相信我的兩個兒子會處理好這件事’,每個戰士不是家庭的領導者就是核心成員,他們能給家庭帶來更多好處,自然會擁護鞏固納尼亞的統治。


  納尼亞要以此激發民眾激情,越難得到的不就是最想要的嗎?,奴隸,身份,地位,武器盔甲,馬匹,美食,這些在戰爭中輕易就能獲得,他們的作用不就是消滅一切納尼亞的反對者嗎,他們要對得起納尼亞給他們開出的高昂薪水,納尼亞明白這必然會觸碰底層利益,所以要擴充戰士階級,覆蓋所有家庭,才能壓下最底層的抱怨和不滿。


  每家每戶的核心人物都會被納尼亞用利益捆綁,根本不在意其他人的聲音,這些得到特權的家庭掌權者會替納尼亞解決這些奇怪的聲音,哪怕再繁榮,登蘭德的核心還是蠻族,相比文明,野蠻的登蘭德人更看重身份地位和武力,這決定他們的社會資格與特權。


  雖然加大平民戰士晉升的難度,但納尼亞也給出晉升的捷徑,人數越多的家庭會給予越多的加分,這可以用來選拔晉級戰士考核,人丁興旺才是納尼亞的最終目的,僅限兩到三代人內的家庭,為了登蘭德的崛起,繁榮與昌盛,納尼亞推行強製婚姻,微雅每年都會在西鎮組織聯姻大會,將各地剛剛成年的登蘭德男女聚集起來,促成一樁樁婚姻,同時展現西鎮的繁榮和強大,加深青年男女的敬畏,王室之威嚴和大方慷慨。


  當初納尼亞通過開墾新土地建立村莊,遷移分散著大家族的人口和影響力,分化細節到每戶一代人的獨立家庭上,結果卻是以兩代人或者三代人為一個單位,戰士往往是村莊內的一戶人中的一家之主,在人群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在戰士之上是軍事首領【軍隊隊長、村莊守衛隊長】,因其實力和威望團結影響著不少家族,擁有參與村莊高層會議提議的權利。


  納尼亞最初的策略成功也失敗了,變得有形無實,納尼亞低估了這個時代個人生存的艱難,抗風險能力弱,這在當時引起了許多騷動,個體戶人力有限,哪怕通過公社集體勞作,生活過的十分艱難,沒有財富底蘊,需要尋求本家的經濟援助,不少男人還要跟隨納尼亞在外戰鬥,納尼亞也需要照顧他們的感情,這讓哪怕兩地分離,艱苦的生活讓家族依舊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事後,納尼亞也知道這是自己太理想化了,最後將每戶一代人改為兩代人,在第三代人沒有成長到獨立成婚前,可以三代一戶,成年後隻能留下一人繼承家業,其他人則需要獨立出來,他們組成新的家庭和戶,遷移不斷開墾新的土地,新建的村莊也需要新人口加入。


  隨著登蘭德欣欣向榮的發展和財富經驗的積累,以兩代人為主的家庭數量不斷增多,但一戶三代人依舊是主流,並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人口基數和民族特性、文明、環境需求、決定了所屬的體製,家庭血脈聯絡這是最古老的傳統,是大勢,不可抗拒,納尼亞後來手段更加溫和。


  軍事首領製度契合眼下登蘭德的需求,納尼亞的中央集權成效顯著,納尼亞也就不在實施那不切實際的假想,納尼亞最終還是希望登蘭德強盛,抱團的家族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就應該這樣,人們才會勇敢積極的戰鬥,去爭取’納尼亞的政令讓洛基心喜讚成道,在他心中戰士是高尚榮譽的,應該是登蘭德的核心,而那些地裏刨食買賣的登蘭德人不能比的,沒有納尼亞的這道政令,戰士往往過的不如富裕者,這樣隻會讓登蘭德變得軟弱。


  戰士階級成為通向權勢的起點與門檻,任何人都得積極勇敢的戰鬥,才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隨即納尼亞對村莊領導模式進行權利細化,不僅是為了製衡當地人,也是為了提高勇敢和積極性,讓人充滿動力,地位遠比補貼福利更誘人,尤其是對艾澤拉斯的掠奪紅利。


  村莊從以前的一人為首,數人為輔,轉為三人主導,村長、物資官和守衛隊長,村長由王室指定的人擔當,負責傳達中央的政令,並執行督促政令,指定農業計劃和人員分配,掌握律法,擁有處罰權【登蘭德係法律以人為本,也就是弱肉強食,一最高者個人意誌判定結果】,物資官負責管理當地物資與分配物資和福利,參與農業計劃,守衛隊長負責當地守衛與訓練,配合村長監督抓捕犯錯者,配合村長積分考核。


  一個村莊可以由守衛隊長指定選拔三名戰士,隨後五年一個指定戰士名額【階級身份,能參加守衛隊的也可以是退役兵或者預備兵】,納尼亞標準了村莊的人口,為一百戶到兩百戶,村鎮為三百戶到五百戶,超過人口極限就往外遷移,組建新的村莊,在包婚製下根本不會留有剩餘人口,充分發揮人口,如一輛高速行駛的火車。


  一戶三代人意為一脈相傳,繼承家業者,往往遷移者所能得到的財產非常有限,是由祖輩、父輩、第三代新生人口組成的家庭,在第二代父輩成年都結婚生子後會遷移離開,在第三代出現後,一戶人隻能留下一名第二代成員,除非沒有生育後代,拖延生育會得到嚴重的懲罰。


  兩代人代表的就是分離出去結婚生子的第二代成員,登蘭德並非一夫一妻製度,這個很重要,所以哪怕是兩代人家庭人口數量也普遍超過五人,這激勵著年輕人對外掠奪,而三代人的家庭往往會多達十人,在婚姻上,那些年輕,對外掠奪過,有財產身份地位的人無疑最受青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