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城頭遠眺 欲建新功
第二百二十六章城頭遠眺欲建新功
看左良玉對那天,朱佑儉嚇死那算命先生的事情很有興趣的樣子,侯恂便把那日,幾人拜訪蕭楚才之後,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那個大成子的事情,說了一遍。
左良玉聽完了,扶著城牆,彎著腰,哈哈大笑。
一邊笑,一邊說道:“啊哈哈!哎呀,當今陛下,真難神人呀!神人也!”
侯恂也是笑著說:“是呀,哈哈,我老猴子也是十分敬佩陛下的才思,陛下的聰慧大膽,世間少見呀。”
說罷,侯恂看向遠方的漢江,臉色有沉了下來,說道:“這讖謠,皇帝一定不會相信的,不過……”
聽侯恂說話有些猶豫,左良玉便追問道。
“侯公,不過什麽?”
侯恂表情更加凝重地說:“不過,若是你不放左夢庚,即便是沒有這歌謠,皇帝也都會對你有戒心的。”
聽了侯恂這麽說,左良玉沉默了,他能夠理解皇帝的心思。可是,若真把兒子送過去,皇帝第一步,先讓他裁軍,第二部,再讓他入獄,那到時候又當如何?
左良玉沉默了,並陷入了沉思,低著頭,沿著城牆,散步一般地向前走著。而侯恂,也是一言不發,與他並肩前行。
其他的人,知道這兩人有大事要談,很自然地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可有趣的是,走在最後的,是張煌言和左羨梅,他們兩個也是並排而行。
有幾次,張煌言故意加快幾步,或是落後幾步。不過,沒過多久,那左羨梅便又跟了上來,與他的距離,始終與他保持肩並肩。
又走了幾一陣,左良玉與侯恂登上一處敵樓,兩人想東遠眺。
左良玉道:“侯公,此地南、北、東,三麵環水,而西麵就是峴山,您看這襄陽城,可雄峻否?”
侯恂看了一番,非常感慨:“嗯,十分雄峻!真是壯哉!”
兩句討論襄陽的話,兩人算是心照不宣地,把剛才的尷尬遮蓋過去,再起其他話題。
“侯大人,”左良玉道:“那日,您所說的,在下還可以再建功業,不知道是何意呀?”
侯恂看著城上的景色,悠悠然說道:“昆山,我怕,我把這功業說出來,你會嫌小啊。”
左良玉心中一緊,什麽意思,什麽叫會嫌小?這侯恂怎麽如此小心眼,不就是不想把兒子送到朝廷嗎。難道他也認為自己會謀反不成?
既然如此,左良玉一咬牙,幹脆,打出了自己的這張牌。
“侯公,我之所以留下夢庚,實際上是另有所用。”
“哦?有何用?”
左良玉道:“本帥準備進軍武昌,在那裏守住長江,防止滁州的李自成西進湖北,或是竄入河南。另外,我想讓我兒帶領一支軍隊,進軍宜昌,然後,與石柱的總兵秦良玉回合,合兵一處,進軍成都。”
侯恂笑道:“哈哈,昆山,你覺得以夢庚的狀態,可以帶兵嗎?”
“夢庚年輕,我勸勸他就會好。另外,那個挑撥離間的徐賊已經授首,我相信,夢庚定然會痛改前非的。還望侯公您,多向朝廷美言啊!”
侯恂還是不看左良玉,眺望遠方,沉思了一陣,然後,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昆山,之前我說過,你和秦良玉一起進軍四川,隻要張獻忠北守達州,南守重慶,到時候,你們如何進的去成都?”
“況且,若是我大明的將士進了成都,可你說這功勞應該怎麽算?怎麽看,你都像是去搭台子,唱配角的,而那秦良玉才是主角。哪怕是你斬殺了張獻忠,看起來,也好像是受秦將軍指揮似的。”
左良玉正色說道:“沒關係的,隻要能滅掉張獻忠,這個功勞,就留給秦將軍!在下,不去爭功!”
聽左良玉氣壯山河,一臉正氣地說,侯恂轉過了身,用半質疑、半玩笑的表情看著左良玉。那表情的意思很直白,好像是侯恂告訴左良玉,你說的話,我侯恂半個字都不信。
而左良玉發現侯恂的表情,嗬嗬一笑,露出了一副尷尬的神色。他知道,他騙不了侯恂。這麽多年了,侯恂太了解他了。
接著,侯恂道:“昆山,這樣吧,我給你出個進軍路線,你聽聽,是否可行。”
“請侯公示下。”
“這樣,你領本部軍馬,由襄陽奔商洛,讓張煌言帶八字軍進攻弘農。然後,你從南麵,張煌言從東部,一起進攻長安。等到長安被攻下,你再轉進漢中,到時候,你從北麵,秦良玉從東麵,共擊張獻忠,如何?”
聽了侯恂的戰略,左良玉的眼睛當時一亮,從多年作戰的經驗上分析,此舉可行。不過,裏麵好像還有幾個問題。
“侯公呀,您說的,玉深以為然!不過,若如此,那攻下長安後,我與張煌言的功勞如何分?若從漢中進兵四川,那還是要與秦良玉分功勞,不是嗎?”
侯恂聽了這話,微笑著,點了點頭。心道,這才是你左良玉該說的話。
“哈哈哈,昆山勿憂,”侯恂笑道:“這長安嘛,嗯,昆山,你難道不知劉邦、項羽誰先入的鹹陽?”
侯恂這一點播,左良玉馬上明白了。
原來,侯恂的意思是,張煌言從東麵的潼關入關中,這是當年項羽入關中的路線。而他走商洛,從武關進關中,這是劉邦入關中的路線。
正因為長安東麵的潼關、函穀關、崤關難破,而南麵的武關,便成為了進入關中的一條捷徑。因此,劉邦搶在了項羽之前,入了鹹陽。
當時,楚懷王熊心,在他親自主持的最後一次禦前會議上,向在座所有的諸侯們,發布的一道命令,那就是“先入關中者為王”。
結果,劉邦討巧,先入了鹹陽。而項羽則是在“崤函之固”之下,“百二秦關”之前,與秦軍主力大戰,結果,耽誤了時日,未能第一個入關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項羽希望懷王封他為王,但懷王的答複是“如約”。因此,在各路諸侯的心裏,劉邦被封為漢王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