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真不是穿越者>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45章 樓台影動鴛鴦起——魏玩(七)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45章 樓台影動鴛鴦起——魏玩(七)

  「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

  兩聲略帶驚恐的稟報,同時出現在皇宮的不同地方。

  當然他們彼此之間是沒有聽到對方的。

  前一聲是一個小太監報案給劉太后聽的,而後一聲則是黑衣老宦官接到了跟班的稟報。

  小太監向太后稟報了兩個消息,一個是來自羅崇勛的,另外一個是皇帝的。

  太后對羅崇勛的事情不感興趣,另外一件事情才是他關心的。

  年輕的皇帝竟然在外面睡了一個女人。

  而且那個女子還是她最不喜歡的那個小妮子。

  這讓她大發雷霆,幾乎都有出攻將小皇帝捉回來。

  而黑衣老宦官那裡得知的消息卻和種世衡有關,這個傢伙竟然將穿越二字當著官家的面說了出來。

  這讓他驚恐莫名,弄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因此只好親自出宮,準備和種世衡談上一談。

  他是認識種世衡的。

  畢竟當年曾經在一起共事過。

  甚至就連劉太后也是知道他和種世衡的。

  某種程度上,當年他們也算是朝夕相處,雖然時間並不長。

  但在劉太后的認知當中,他本人倒是早在十二年前就已經病逝了,而且死的還很慘。

  至於皇宮當中是否有某股隱秘的力量存在,劉太后肯定是有所覺察的,但絕對不會和他聯繫在一起。

  至少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一點。

  但很快,劉太后就擁有了一個直面神秘力量的機會。

  由於兩撥人同時出宮,而太后先行一步,卻因為排場浩大而速度緩慢,所以黑衣老宦官不得不帶著自己的手下,從劉太后那浩浩蕩蕩的隊伍旁邊迅速通過。

  這一行人一身黑衣黑甲,又用面具遮住臉部,一副神秘的樣子,而且還攜帶著武器,看上去神秘而又嚴肅,似乎凜然不可侵犯。

  就連負責保護太后的那些侍衛們,也在看到他們之後很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直到他們快跑出宮門的時候,才終於有人拔出腰刀大喊一聲:「你們是什麼人?」

  經過侍衛這麼一喊,就連劉太后似乎也注意到了他們。

  光是那股披肩直銳的氣勢,隱隱然透著殺氣的陣仗,就足夠讓劉太后感到驚恐了。

  因此,她立刻顫著聲呼喊起來:「前面的是什麼人,因何如此大膽,竟然敢在吾面前披肩直銳……」

  在宋代。掌權的皇帝或太後面前攜帶刀劍,仍然屬於大不敬的罪名,甚至脫不了謀反的嫌疑。

  因此除了皇帝特許的帶御器械之外,其他人是不允許這麼放肆的。

  但今天劉太后卻偏偏見到了一批人這樣。

  這又讓她如何不感到驚恐?

  甚至,周圍的侍衛們都從太后驚恐的聲音當中聽出了此類緣由,因此他們紛紛拔刀出鞘,並且逼近了那群黑衣黑甲的人。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那群黑甲人的首領,竟然毫不畏懼的直視著他們。

  侍衛們看得清楚,這人身高雖然五尺有餘,而且全身照在黑衣之下,但怎麼看都有些老態,雖然這意味著他極有可能有些地位,但同樣也意味著這傢伙的戰力恐怕不高。

  一個已經老態龍鍾中的人,怎麼敢和他們這群班直侍衛對峙。

  所謂班直侍衛,乃是宋代御前當值的禁衛軍。分行門班、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內殿直班、金槍班、銀槍班、弓箭班等二十四班,總稱諸班直。

  而傳統上認為應該只手皇宮的禁軍,在宋朝則是對正規軍的泛指。

  出現這種現象,當然是為了提高士兵們的精神待遇,彷彿他們個個都是天子親兵一般。

  當然在實際上,只有班直侍衛才可以擁有此等地位。

  而且和其他朝代一樣,這些人都是萬里挑一的高手。

  因此他們是不懼怕這幫神秘存在的。

  然而那位排眾而出的黑衣首領,卻遠非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只見這位首領探手伸向自己的寬大袖袍,不多時就將一封緊緊包裹的物什取了出來。

  那首領沒有打開這個包裹,只是簡簡單單的舉起來,對在場的班直侍衛和太監宮女們吼道:「奉先帝遺詔,出宮偵緝反叛,左右勿得驚詫……」

  班直侍衛們面面相覷,大多數人都有些驚疑不定,先帝已經去世了五六年之久,怎麼還會有遺詔留存於世間?

  更何況,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怎麼打仗了。就算是有叛亂,也只可能發生在邊境地帶,比如說十幾年前的西夏李繼遷叛亂,可是邊境的叛亂怎麼需要從宮裡抽調人手。

  雖然茲事體大,而且事關先帝名譽,一眾班級侍衛們都知道謹言慎行的道理,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貿然出聲,以免冒失的犯下什麼過錯,連累到家中父老。

  但還是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畢竟他們做的就是這種活計,有些事情雖然看上去大義凜然,但有可能只是一戳就破的幌子而已。

  尤其是和皇權有關的東西,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拉大旗作虎皮。

  雖說平時只是一些小人物拿著雞毛當令箭,作威作福而已,但現在這種情況,好像和那種所謂的平時也沒多大區別。

  於是有人立刻嚷嚷起來,讓那位黑衣首領打開包裹,想要看一下遺詔的真偽。

  然而黑衣老者根本沒有搭理他的意思,他越過在場眾人,直視著不遠處的太后,忽然冷聲道:「劉娘子,這封遺詔上,還寫著讓您權同處分軍國重事呢。」

  劉娥當然不可能不知道先帝遺詔的具體內容。

  除了讓趙禎登基,又讓她垂簾聽政之外,先帝遺詔的內容還包括其他許多項,但只有一項是可能與面前這幫人有關的。

  而那一項內容是不允許公之於外的。

  「你們是懷王堂的人?」

  突兀的,太后提到了從沒人聽說過的三個字。

  一種班直侍衛們雖然仍有猶疑,但他們為皇家辦事,自然知道皇家有很多秘密。

  沒有聽說過的字詞,自然就代表著一個秘密。

  雖然他們猜不透這個懷王究竟指的是哪位大王,亦或者是歷史上的某位賢君明主,但那位黑衣老者的表態,卻很快坐實了他們的推測。

  只見黑衣老者微微彎腰,拱手致禮之後,沉穩的回答道:

  「正是!」

  劉太后道歉了一口涼氣。

  先帝駕崩確實已經有五六年了,而在這五六年裡,他一直在尋找遺詔上所提到過的懷王堂。

  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種尋找一直都是無果而終。

  可能是這些人長得實在太深了。

  可這又帶來了一個新的疑問。這群人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隱藏,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呢?

  可這個問題是不方便問出口的,因為它牽扯到先帝的某些部署。

  而先帝在這方面的部署,向來都是瞞著她的。

  誰知道直接問出來之後,會不會犯了先帝的什麼忌諱?

  所以沉吟良久之後,劉太后最終只為了這樣一句話:「爾等此行是欲往何處啊?」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問題。

  但是黑衣老宦官卻不想回答。

  他不覺得老太後有必要知道這些內容。

  然而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他又不好落了太后的面子。

  那樣的話似乎是給太后留下了出手的把柄。

  因此他只好對太后說道:「是去玉津園附近。」

  老太后心中一個激靈。

  他也是要去玉津園附近的。

  不過他可不是去什麼平叛,而是去把小皇帝捉回宮裡來。

  然而這更加顯得這一巧合十分荒謬。

  荒謬到老太后不得不多想一些原因的地步。

  然而她再怎麼能絞盡腦汁,也不可能在深宮之中,猜測的外面的皇帝究竟有怎樣的際遇?

  因此她最終還是不甘的放棄了。

  她揮了揮手,示意老皇冠可以帶著他的人繼續前進。

  而她本身,卻不想再往外面跑了。

  「我們回去吧。」

  太后嘆了一口氣。

  左右有人問:「我們不去請陛下回宮了嗎?」

  太后白了那人一眼,忽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懷王堂是做什麼的嗎?」

  對方立刻被嚇得一個激靈。

  懷王堂是做什麼的?從這群人聽到這三個字開始就一直有人在暗暗的思考,只是這種思考基本上都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世界觀的廣度不夠,並不能憑藉主觀想象來彌補,因此瞎琢磨也沒有什麼用。

  但是根據那位黑衣老宦官所說出的話,懷王堂的作用應該和平叛有關,而平叛這等大事,絕對不是他們這群小人物可以隨便議論的。

  所以被太后問到了,那人才會嚇得不敢說話。至於剩下的太監宮女和班直侍衛,當然也在相同的原因之下,老老實實的閉上了嘴。

  只有閻文應憑藉太后多年的寵愛,壯著膽子替他們問了這樣一句。

  「可是這成品事件哪裡來的叛亂啊?」

  「切。」太后竟然冷笑了一聲,神態之中,竟然包含著不屑和不滿。

  因為應該知道太后可能是不想細說,他當然也不會在這種場合多問,然而太后似乎是對這件事積怨已久,因此頗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意思。

  所以一些距離他比較近的人就和閻維英一樣有幸,聽到了太后揭露出來的重大秘密。

  「那是先帝認定的叛亂而已。」

  「啊!」

  先帝認定的叛亂。

  這有什麼問題嗎?

  為什麼要用「而已」這兩個語助詞來結尾呢?

  這好像是對先帝的不尊重吧。

  一眾班直侍衛們面面相覷,甚至有人低聲討論起來,然而卻換來了閻文應怒不可遏的凝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