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藤條
齊嬤嬤瞪了她一眼,起身道:「老奴這裡狹小,你來這裡待這麼久已是委屈了你,怎能在這用膳,走吧,去偏殿吧。」
蓮花親熱地挽著齊嬤嬤的手:「奶奶怎還與我如此生分?不過奶奶這裡確實小的,今日那胖胖的太監轉個身都不能,等過陣子搬到偏殿就舒適一些,說好了哦……」
兩人說著起身朝著偏殿而去。
國子監外大街的路口旁,蓮寶穿著粗布麻衣,容貌做了修飾,喬裝得十分普通,與附近擺攤的小商販融為一體。
此處是個大的四岔路口,離國子監就幾百米,從南門進城的、皇宮附近過來的、達官貴人聚集地過來的,想要去國子監,都會經過這條主道。
這位置可是他花了大價錢從一個商販那騰出來的,郭能從南門回城,去郭家時候就經過不遠處的一條街道,他選這裡自有用意。
他面前擺著的是一筐藤蔓,生意十分冷門,擺了一早晨,就一個閑著無事的老頭來問了幾句。
他心分二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觀察著四個來向,一邊坐在籮筐前頭,將幾根藤蔓編製成一根鞭子,再十分用心地用各種顏色的繩子給編好的藤條纏上手柄,一根完整的藤條便做好了。
旁邊賣秋梨膏的商販十分不解,看這年輕人編了一早上了,這藤條編得十分精美,卻一筆生意都沒有,而這年輕人還十分鎮定,一點不急,遂問編織的是什麼?
蓮寶道編織的是藤條。
商販不解,問能用來作甚?
蓮寶又道,可以打人,打得疼又不傷自個的手,嚇唬孩子特別管事。
商販恍然大悟,原來是大人用來教育自家孩子的,只是這也太鄭重其事了,誰會專門買根藤條嚇唬孩子啊,平日里孩子不聽話,直接上手打個幾下多好,方便又不花錢。
商販好心去勸,用藤蔓編個籮筐多好,這玩意兒沒人買的,就瞧著好看,沒實在用處,那纏著的紅繩都比藤條本身貴了。
蓮寶謝過商販,笑了笑,說自家妹妹就喜歡這樣威風的玩意兒,小時候她拿著玩的藤鞭,都是他給編的。
商販搖頭,這做生意有做生意的章法,哪能憑著喜好來啊,不能當飯吃,又勸了幾句。
看蓮寶笑而不語,聽不進去,商販嘟囔這年輕人腦子不好使,占著這麼好的位置賣這亂七八糟的玩意兒,當柴火都沒人要。
不等他多說,又有生意來了,商販喜氣洋洋的招呼,託了國子監外那考生的福,生意比往日好幾倍不止。
蓮寶毫不在意,他並不是真正的想做生意,生意自然越冷僻越好。
他自做這手頭上的事,想到自家小妹,又溫柔地笑了笑。
他的小妹啊總是記吃不記打,喜歡的東西與常人不同,小時候也不知為何,十分喜歡藤條這樣的東西。
他給她做了一根,做好后她當場揮舞著拿出去玩耍,後頭鄰居來告狀,說他的小妹帶著一群小娃娃,拿藤條打了鄰居家的狗。
鄰居家那條看門狗,他是知道的,平日里威風凜凜的,十分兇悍,那回被搗蛋的小妹和那群小娃娃嚇瘋了去,聽說飯都嚇得不敢吃,睡覺都直蹬腿抽搐,見著小妹就用狗爪捂著眼睛直後退。
被鄰居告狀后,娘當場收繳了打狗的罪證,拿起那根藤條就教訓小妹,那次小妹和他們都被娘教訓了一遭。
事後,小妹將教訓忘得乾乾淨淨的,又纏著他做一條新的藤條,說拿著玩耍十分威風痛快,他重新又給做了一根,只是轉頭沒多久又被娘收繳了,從此以後娘親教訓小妹,都不用別的,光用收繳來的藤條就足夠了。
想到這裡,蓮寶面上笑意十分溫柔。
看得經過的大姑娘羞紅了臉,這攤販瞧著穿著打扮普普通通的,面貌瞧著也很平凡,只是這臉上的笑很是醉人,一雙桃花眼長得極美,獨有一份魅力所在,可惜賣的東西瞧不出是做什麼的。
蓮寶不理經過的人,手上剛做好一根新的藤鞭,放下后,習慣性的朝著路口四方看去。
國子監外頭沒什麼問題;
北面來向也沒什麼問題;
他看向皇宮來向,呼吸頓時一滯,前頭有一人頭上戴了頂老爺帽,圓滾滾的身材,彌勒佛一般的笑臉,看著像四處閑逛的模樣。
儘管經過了喬裝,卻瞞不過他的眼睛去。
這人他十分肯定,就是當日他和馬叔在關著族叔的宅院外頭,碰到的那裝扮成富商的胖子!
此時這胖子掛著笑臉朝著他這方向行來,走得不疾不徐,漫無目的的樣子,他卻能感覺到這胖子肩背緊繃,十分警覺,似在觀測周遭環境,一路走來,眼神飄過幾處略有停頓。
莫非……?
他精神一震,朝著胖子周遭看去,卻沒看到當初那氣勢逼人的青年男子,又朝著遠處瞭望而去,依舊沒有看到他想看的人,不由大失所望。
就在這時,感受到身後有人接近,他警覺的回頭,原來是馬叔和王三。
兩人神情焦急,知道有事,蓮寶再也顧不上那胖子,悄無聲息跟著馬叔離開,只餘一籮筐的藤蔓和編製好的藤條。
走到無人注意之處,馬叔附耳與他說了幾句。
蓮寶如臨大敵,臉上笑意冷然:「既如此,將今日抓到那人放了吧,給郭家大少爺送一份大禮。」
「好!」馬叔十分興奮,應得快意,憋屈了這麼久,該讓姓郭的嘗嘗勒索的滋味,先收點利息。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姓郭的自以為警覺,派個人跟在後頭就能發現他們,做夢,他們混跡道上時候,這姓郭的還沒出生呢!
小公子將計就計,今日將那人順手給抓了,說留著有用,現下果然派上用場了。
為了大公子國子監外的重考順利,小公子做了諸多安排,這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便是這一計策失敗,小公子也留了後手。
蓮寶低聲對馬叔二人囑咐了幾句,幾人迅速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