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344章 圍城

第344章 圍城

  南唐曆太初六年正月十一,共計十三萬唐軍,以濕羅城南北城門為主,發起平定南疆最後一戰!

  舉世皆驚,舉世矚目!

  就在昨日,也就是正月初十,東方玄機千裏加急一封文書上奏臨安,裏麵詳詳細細地解釋清楚了南疆這月餘來發生的一切“蹊蹺之事”,甚至連楊孟君劍斬方玉峰也解釋的清清楚楚!

  這封卷宗與其說是給南唐朝廷看的,倒不如說是給天下子民看的!而南唐朝廷也並沒有私藏什麽,大大方方地把這卷文書抄寫數千份,灑滿了整個臨安城!


  世人除了對楊孟君一係列行為驚掉眼珠子以外,還有一句更是震的他們瞠目結舌。


  “昔楊莊公兵甲十萬,破遼於雲州,將精士誠。今楊龍驤千騎破羅漢,斬敵萬,未損分毫,使之濕羅無守,門庭大開。其一脈相承,望其公背,以敬暇爾。”


  這寥寥數言,先是說楊孟君在羅漢城一戰中以千餘兵力破敵軍一萬有餘,且自身沒有死一兵一卒,這等大勝甚至可以比肩昔年楊正平!不愧為一脈相承,已經有了和楊正平差不多的用兵能力。


  最主要的便是那“一脈相承”一詞!

  難不成那楊孟君真是楊家最後一人,當代鎮國公?如果不是,或者說是故意給自己找個身份,那南唐朝廷為何會把這封卷宗不增一字,不減一文地廣布天下?楊家鎮國公……可不是那麽好冒充的啊!


  如今天下大局,絕對沒人想看到楊家之人再次出世輔國!不管是滅了楊家滿門的齊帝李甫,還是作為大唐正統延續的臨安南朝!可事到如今,李毅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這件事,隻期望楊孟君能像曆代楊家鎮國公那樣生死皆為天下子民。


  經過當初那場動亂,不僅李氏皇族變了,楊家也有可能不會再是那個守護大唐三百年的楊家了。這就是楊孟君和李毅最大的矛盾,也是最大的共識!


  李毅既希望楊孟君能像楊家初代鎮國公那樣克定天下,也想楊孟君如一條狗一般乖乖守在帝國北方。而楊孟君卻是想著李毅最好能以天下子民為重,立萬世之太平!


  可帝王心術哪裏是這麽好把握的?


  從當下情況來看,李楊兩家紛紛似有默契一般皆做出了讓步,李毅不再刻意去阻礙楊孟君,楊孟君也可以在南疆一隅之地緩緩展開自己的盛世藍圖。


  至於以後矛盾是升級還是淡化,就看兩人是否會有從心底生出的改變了。


  最令人費解的是,韶國即將覆滅,南唐江南嶺南兩道即將貫通之時,作為臥榻之側的西蜀竟然毫無反應!


  要知道,如果南疆盡數歸於南唐,西蜀將麵臨三線開戰的情況!地處江南山南兩道交匯處的江山城吳衝,嶺南以西,南疆以北的楊孟君,還有遠方虎視眈眈的外族西夏!


  從唐軍拿下汀靈橋,正式進軍南疆開始,時間不長,但也不短了,數月時間怎麽也夠星河昭昭未雨綢繆。可西蜀方麵始終不曾有所動作,甚至還有點樂見其成的感覺。


  趙星河依舊守在蜀夏邊境的禦西城,已經有一年之久沒有東出江南,孔昭更是每日批批公文,閑暇時便去君雅閣下下棋,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而蜀帝李策也始終沒有下達什麽詔令,就連在朝會上都鮮有提及南疆戰時。


  西蜀越是沉默,世人便越是好奇。三方圍而攻之的局麵哪怕是黃口小兒隱約之間都能看的透徹,身為天下第一相的孔昭豈能不明白?

  按以往孔昭的行事作風,甚至有人稱咱們孔大人已經準備好了“驚喜”給楊孟君和東方玄機!


  風煙亂征人。


  楊孟君依舊以素衣青衿出現在戰場之上,卻始終未曾參戰,一直就在觀望。而攻城具體安排也是由江雲和南宮扶蘇定製的計劃。


  臨鬥營陸戰自然悍勇,可輪到這種蟻附攻城時,暫且還輪不到他們上場。


  黑旗軍數萬士兵,不正時此刻攻城的最好人選麽?


  越是臨鬥營三萬甲士按兵不動,濕羅城那些號稱“天下無敵”的巨像蠻兵也不見蹤影,甚至連禦林軍都沒有出現。也是用一些先前從各地抽調會濕羅城的兵馬防守,兩方都留著底牌,就看誰最先沉不住氣了。


  連日攻城,黑旗軍數萬甲士也死傷大半,卻收效甚微。繞是以楊孟君虛懷若穀的心性,也慢慢有些浮躁了起來。


  作為一國之都,濕羅城的城防體係自然是極為出眾的,而且南疆多喬木大山,巨石木材更是取之不盡,這些年濕羅城也一直沒有停下加固的工程,城牆僅僅比臨安低了那麽寥寥數丈而已。


  轉念一想,東方玄機既然定計在先,也隻能按照他的想法來了,成了,現在的一切犧牲都值得!要是不成,想要徹底覆滅韶國政權,就隻能再加急從江南道各州郡內調兵過來了。


  一來路途遙遠,糧草輜重運輸也是問題,十萬大軍每日耗費的資源就是一筆算不清的賬。況且東方玄機已經給臨安朝廷立下了“元宵之前破韶國”的“軍令狀”,天下無數雙眼睛也直勾勾地盯著這裏看,豈容有失?


  東方玄機自然是沒人敢招惹,也招惹不起,對這個李毅親自選定的未來首輔,縱然是王鶴徐仁壽的地位,麵對這個樸實的年輕人也極為頭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他們今年多少歲?東方玄機才多大?現在一個勁針對東方玄機,以後就不怕他一朝得勢再重新翻賬本?

  東方玄機動不得,那楊孟君就不好說了。是,你是楊家鎮國公,可現在不還尚未世襲罔替嘛?頂多算是鎮國公世子殿下。東方玄機尚且有李毅親自做後台,你一個楊家後人靠誰?吳衝?還是劉濤?

  說到底,還是李毅對楊孟君的態度不甚明朗。要是李毅也表現出對東方玄機的熱愛在楊孟君身上,縱使把三個一品大佬綁在一起也不敢對楊孟君使什麽陰招。


  如果濕羅城久攻不下,最後背鍋的妥妥是楊孟君!


  周福本就一降將,人微言輕,雖是一州兵馬總督,可還真不被他們放在眼裏。南宮策從前朝起就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兩朝老臣,也不能得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