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607章 武襄

第607章 武襄

  一晃數天過去了,徐瑾辰的葬禮也舉行完畢,祭文乃東方玄機親自所書。


  他的將軍墓就在西湖畔君子山腳下,那裏是他年少時洗劍練劍的地方,也是梁筠涵最喜歡去的地方。下葬那天江南梅雨紛飛,十萬揚威軍身披素縞恭送徐將軍!


  那個名為徐念卿的小男孩兒也被帶到了大眾視野下,為了梁筠涵的清譽,徐家隻是說這男孩兒是徐瑾辰以前所生,其親母並沒有向世人公布。


  徐瑾辰入土為安的同時,臨安城也少了一位舒音公主,城外的**寺裏多了一位從此青燈古佛相伴的女菩薩。從此煙雨離愁的江南中少了一道美妙琴音,多了一聲黃卷鍾鳴。


  第二日的朝堂裏,文官武將少了一小半往日熟悉的麵孔……如果不出所料,那些沒來的公卿,已經全部投於王熠寧了。


  朝會連停七日,一眾大臣非但沒有感到輕鬆,反而那股壓抑的氣氛越來越濃。


  隨著李毅和楊孟君的到來,眾官參拜之後他們才突然想起來,今日是在上朝啊。


  沒了王鶴這道經常和楊孟君唱反調的聲音,朝堂之上安靜異常,隻有司馬福康一人宣讀這詔令。


  “中書門下兩省恢複省令一職,中書省令由翰林學士孔昭擔任。”


  “蘇之祥擢升為門下省省令。”
……

  隨後,一些由地方,或之前就在臨安入職的中層官員紛紛補上門下省的空缺。門下省兩位郎中更是大換血,原本擔任門下省二把手的胡承雖然沒有隨王鶴叛變,但也受了殃及,被排擠出了門下省,隻是封了一個翰林大學士的虛名。空下來的兩個重職由原本徐家舊臣出任,官位和一部尚書同等。


  這一番調度眾臣心裏也有數,隻是沒想到朝廷竟然把一切推倒重來,看似得了大便宜的“中書派”,其實已經被李毅分散來開,再不似之前紮堆在一起權傾朝野。


  三省省令,東方玄機依舊執掌尚書省,乃當朝第一文官,尚書省的變動也最小,這點變動對東方玄機來說幾乎跟沒動一樣,絲毫沒有影響。


  中書省省令曆來都是朝廷丞相,恢複中書省令一職,也意味著朝廷以後便多了一位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丞相。但論權利厚重,東方玄機卻是隱隱高出孔昭些許。


  門下省徹底失了話語權!蘇之祥本乃一介降臣,在朝中幾乎沒有什麽羽翼,原本的西蜀舊臣也七零八落,如今門下省由門庭若市轉為門可羅雀,實打實地成了一個苦衙門。


  宣讀完文臣的任命調度,司馬福康隱晦地看了眼閉眸養神的楊孟君,繼續扯著嗓子開始宣讀第二封聖旨。


  “原拒北軍統領左良玉,出任禁軍統領,封前將軍!待國力充盈之時重建拒北軍。”


  “封徐敬方為禦林軍統領!”


  “破西軍經此一戰損失殆盡,保留破西軍名號,便為破西營編入揚威軍,待日後國力充盈時選一統領恢複編製。”


  斷了一臂的左良玉表情平靜,穩步出列跪地,“臣遵旨!”


  “末將遵旨!”


  隨著左良玉徐敬方歸列,一眾文官這才回過神來。眾臣悄然望向楊孟君,見這位大柱國殿下毫無波瀾,隻能放下目光在心裏暗自算計。


  揚威軍本就有十萬之眾,破西軍的編製也是八萬,如果任由這破西軍依附於揚威軍招兵買馬,揚威軍豈不是坐擁十八萬大軍!那可是如今南唐一大半的兵力啊!曆代君王莫不使盡手段削弱武將所掌兵權,為何李毅反其道而行之,想盡一切辦法擴充揚威軍?


  以上朝堂上沒有大柱國還好,大家還能出列高低說兩句,如今一襲蟒袍的楊孟君就坐在那裏,誰敢拂逆其言?


  李毅這時終於開口說話,“眾愛卿,關於徐瑾辰將軍的諡號,議一議吧?”


  諡號定論一事本由禮部決斷,但禮部尚書諸葛仁如今被調往劍閣輔助樓西月,禮部兩個侍郎又人微言輕,豈能一口定音?徐瑾辰的諡號不僅關乎徐家舊臣的態度,更關乎朝廷的臉麵,再怎麽說徐瑾辰也是為護國而亡,又功勳卓著,豈能隨便定義?

  楊孟君依舊沒有睜眼,東方玄機更是低著頭,讓人看不清真實想法。徐瑾辰身為武將,而鎮國公統禦全軍,這個諡號應該由楊孟君定下才最為合適,但看起來楊孟君卻並沒有淌這渾水的意思。


  過了片刻,朝堂依舊落針可聞,李毅也不煩躁,隻是眯著眼等著有人出列發言。


  洛言悄然一歎,徑直走了出來,“回陛下,徐將軍文韜武略皆為上佳,早年克敵於荊襄,收複大片失地,更是斬敵無數,數年來日夜禦守國門兢兢業業。如今國家興亡之際,又挺身而出護國於將亡之時。其功可昭明月,可比泰山!臣提議,徐瑾辰當的起‘昭’字諡號。”


  “昭”,取昭勞有德,容儀恭美,聖問恭達之意。


  就如洛言所表,徐瑾辰數年來戍守邊關勞苦功高,符合昭勞有德。身為世人稱道仰慕的太白劍仙風流絕世,容儀恭美更是隻高不低,而徐瑾辰從來沒有抗拒過朝廷旨意,生前又得李毅重用。這個“武昭”的諡號倒也符合徐瑾辰平生功績。但徐瑾辰卻死於社稷,這份厚重的功勳卻沒有表達出來。


  洛言身為洛林之子,如今“洛派”官員的主心骨,又是楊孟君板上釘釘的老丈人,官位更是一部尚書,他說的話,基本就等同於楊孟君了。


  而“武昭”的諡號,也中規中矩,並沒有抬高徐瑾辰也沒有貶低他。


  有人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眾臣細細品味一番,紛紛出言附和。


  李毅並沒有因為大部分朝臣同意此諡便一錘定音,隻是道了一句“言之有理。”


  摸不清皇帝心思的眾臣漸漸沒了聲音,再次沉默了下來。


  兵部尚書韓邊關出列道:“陛下,徐將軍當得起‘定’!”


  何為“定”?大慮靜民,安民法古,純行不二。


  從解讀來看,“定”字是比“昭”字厚重一些,但這個“定”卻不適合徐瑾辰。徐瑾辰何時安靜過?輕狂驕傲到無法無天!

  此言一出,李毅淡笑一聲,沒有說什麽。


  大臣們更是不敢附議,要說這兩個提議哪個更高,以韓尚書所提的“武定”更高一些。武將十八美諡,武桓定服遠這五個諡號可是排在前五的。要說最高規格的武將諡號,卻是單諡一個“武”字。三百年來能得此諡號的隻有第一代鎮國公,連那位使得萬國來朝的鎮國公都隻是一個“武烈”而已。


  楊孟君終於睜開眼睛,起身說道:“臣提議,徐將軍當諡“武襄”!”


  襄字。諫威不爭,辟地有德,甲胄有勞!倒是更符合徐瑾辰戎馬一生的事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