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山為王
楊繼周無暇思索,便左手一斜,從右手拿回左戟,雙手執戟,殺向那些沖向自己的「宇氏」官兵。
陸文龍頭伏於楊繼周的肩膀上,有氣無力地說道:「賢侄,對不起!這齣戲演砸了,是叔父治軍無能,管束無方。那枝冷箭是宇文傑狗賊之子宇武生所射,箭頭有毒!我——好-——冷-——」
楊繼周憤怒異常,低沉道了一聲:「叔父,抱緊我的腰,我護送你回營!」他雙腿夾緊馬腹,沖入敵陣,用盡全力,雙戟揮舞,左劈右掃,直捅斜划,環划反敲。
陸文龍傷勢倒不重,但是,中毒了,不時咯血,把血吐在楊繼周的背心上。
他昏昏沉沉的,本能地張開雙臂,攬緊了楊繼周的虎腰。
「砰——」
「咔嚓-——」
「嘶啞-——」
「噹噹噹噹當——」
擋者立死,格者刃斷。
剎那間,六千「宇家兵」,不少有人脖折顱飛,血水飛濺,空馬嘶鳴。
一些刀尖、斷劍、殘槍亂飛亂彈,或是倒砸,或是亂划,誤傷了不少「自己人」。
黑壓壓的六千兵馬,本是圍撲楊繼周的。
但是,衝鋒在前的人,瞬間被楊繼周所殺,後面的將士就會恐懼,且會本能地閃躲。有的騎兵慘死,戰馬亂蹦亂跳亂踏,也誤傷了一些將士,嚇得一些將士紛紛閃躲。
所以,楊繼周很快就沖開了一條血路。
他駝著陸文龍,來到了孫揚的馬前。
「弟兄們,放箭!射死那些圍殺我家少爺的狗賊兵!」城頭上,楊韋看到楊繼周衝出了重圍,便憤怒地喝令將士放箭,狠射那些「宇家兵」。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瞬息之間,城頭上射下一千多枝箭。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呀——」
那些先前圍撲楊繼周,此時又回頭望著楊繼周的「宇氏」兵馬,紛紛中箭而倒,慘叫而亡。
所剩不死不傷的,趕緊轉身或是掉轉馬頭,到了回來。
也有的人,看到宇武定策馬而跑,便跟著宇武定逃跑的方向跑。
看到楊繼周護送陸文龍回來,陸文龍的親兵,策馬圍上,有人猿臂輕舒,探手提回了昏昏沉沉的陸文龍,卻無一人出手暗算楊繼周。因為他們親眼看到,陸文龍替楊繼周擋了冷箭,楊繼周又於亂軍之中、刀光劍影之中救回了陸文龍。
這是一份萬人所見證的叔侄情!
「楊少俠,謝謝你!但是,我們仍然要奪回汝州的。否則,我們無法向朝廷交待。」孫揚橫槍於馬鞍上,抱拳拱手,既向楊繼周道謝,又向楊繼周表明心跡。
「箭頭有毒,快點營救陸將軍!我馬上回城,讓出汝州。」楊繼周拋下一句話,掉轉馬頭,握著雙戟,馳騁回城。
「擊鼓!衝鋒!奪城!」陶瓚看到楊繼周跑遠了,便大喝一聲,下令奪城。
戲演到這裡,只能演下去。至於對付心懷不滿的袁融,還有逃跑且很有可能會去臨安告御狀的宇武定,事後再說。
陶瓚揚刀一舉,策馬率先衝鋒。
「沖啊!」
「殺!」
萬餘將士吶喊著,沖向汝州城。
楊繼周策馬越過弔橋,馳騁入城,高喊一聲:「楊韋,張七,撤!」便率部由北門而出,奔向紫雲山。
楊韋、張七各自大手一揮,便跑下城樓,躍身上馬,尾隨楊繼周而去。但是,他們倆身邊原來的千餘「宇家兵」卻沒逃散,而是步行,緊跟著楊韋和張七。
紫雲山,山勢連綿橫亘,巍峨峻峭,雲峰凌霄,頗為險峻,確是山匪安身立命的好去處。
牛通已率千餘牛氏子弟兵,先行來到了紫雲山腰,正指揮士兵伐木砍樹割草,籌建營寨。
楊繼周策馬奔至紫雲山南麓,勒馬停下,一躍下馬,將雙戟反插背部,轉身便問:「楊韋,張七,帶來了多少人?」
剛才在汝州城南門外的一場撕殺,「宇氏」士兵的鮮血亂濺,染紅了楊繼周的白色戰袍。
「稟報少爺,全部人都來了。小人也對他們說過,自願者跟來。不願跟著我家少爺的,可以發給路資,各自回家。但是,無人肯走,都說要跟著少爺你佔山為王。」
楊韋下馬,躬身抱拳,稟報情況。
他的身後,是張七領著千餘人,全都汗流浹背,跑的氣喘吁吁。
「張七,你領將士們在山麓歇會,呆會上山安營紮寨。」楊繼周見狀,便沒說什麼,吩咐張七一句,便牽馬上山,決意佔山為王,落草為寇,快意恩仇,瀟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