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少帥春秋> 第105章 廢督裁兵(下)

第105章 廢督裁兵(下)

  1月5日,北京政府宣布:「裁撤安徽督軍一缺,調任張文生為定威將軍,特派馬聯甲督理安徽軍務善後事宜。」並決定全部裁撤新安武軍,核減舊安武軍,特派專員督察裁兵事宜。然而,張文生卻借口遵照總統急電進行裁兵,暫時不能去職,爭取時間煽動新安武軍反抗。 

  張漢卿此時即打著奉中央命令,調停皖省紛爭並監督裁兵的旗號,以華中人民軍總司令戢翼翹親率第7師為先行自黃岡進入安徽,克日拿下皖中重鎮安慶。然後一路暢通無阻,不數日抵達省城合肥。 

  張文生原本就與奉系有聯繫,此時見少帥親到,隨即宣布同意奉人民軍意見,新安武軍全部改編為國防軍,奉中央調遣。張漢卿也投桃報李,盛讚張文生「心繫國家大局,不以個人榮辱得失為念」,並上報中央,將其新安武軍一部就地改編為安徽保安部隊,仍以張文生為司令。從新年到3月初,共裁新安武軍28營,籌款30萬元,取得廢督裁兵運動的初步勝利。 

  可是後繼的進行就不太順利了。 

  反賄選遇到的阻力已是許世英難以承受,舊安武軍馬聯甲對許世英熱心繼續裁兵,甚為反感,立即向許提出1922年度的軍費預算與1921年相同,不同意舊安武軍有所減縮,並不斷製造輿論攻訐許世英,對許施加壓力。在當時的情勢下,文官是鬥不過武官的。許世英只好向北京政府提出辭職,安徽各界聞訊群起挽留。張漢卿在武昌發表通電錶示對其支持,並嚴厲申斥馬聯甲干政行為,通令張文生與人民軍所部嚴陣以待,以武力為後援。戢翼翹將師屬75mm榴彈炮全部調集在合肥南門下,大戰一觸即發。 

  馬聯甲以5個混成旅之兵力,僅可與戢翼翹、張文生的聯軍打個平手,可是保不住人民軍援軍源源不斷而來的強勢。之所以敢作動武的姿態,與吳佩孚暗中允諾給予的支持是離不開的。 

  熱議「廢督裁兵」的漩渦中心便是直系。人民軍在長江各省的壯大,特別是取代了直系在英美國家的代理人地位,使吳佩孚深感局面對他來說已江河日下。人民軍若再拿下安徽,則直系已在戰略上被奉系形成包圍之勢。張漢卿所用的「溫水煮青蛙」招術成功地騙過了直系大佬曹錕,卻瞞不過足智多謀的吳佩孚。與其在之後面對更不利的局面,不如鋌而走險。 

  當然直接與人民軍作對是不明智的,在天時上,張漢卿抓住歷史的走向,每次都在歷史變故中搶得先機。在人和上,奉系與人民軍人才濟濟,網羅了各方面的人才為其所用,是直系所不可比擬。唯一可行的是地利優勢:直系佔有河南、河北兩個大省,南北擁有便捷的交通線京漢鐵路,西邊是偏居一隅力求自保的山西閻錫山,東邊是力量薄弱的山東及皖北。直系如想在未來的角斗中不落下乘,向東發展勢在必行。所以吳佩孚暗令豫鄂皖鎮守使馮玉祥以穩定皖省局面為名兵出麻城,與戢翼翹一先一后趕到合肥。 

  然而馮自知不是張漢卿對手,早已打定了佔地盤謀發展的妙計。在他看來,直奉爭鬥已近尾聲,自己跟著吳佩孚好處沒落多少,反而沒有一塊像樣的地盤。信陽為京漢鐵路要衝是非之地,萬一爆發戰爭,他夾於其中,難免殃及池魚。張漢卿顯然要入主東南,對皖西北地區短期內應該沒有染指之意。自己身為鄂豫皖邊防護軍使,將主力置於皖西北也有法可依。 

  此時他以李鳴鐘旅一部據守隨州,主力退守信陽以東淮河北岸息縣,以避可能的鋒芒。以張之江旅一團佔據駐守在合肥以西六安市,另一團孫良誠率部守阜陽。自己帶衛隊團駐淮南,並以騎兵團張樹聲部進蚌埠,打定了在皖西北觀風向的主意。 

  舊安武軍首領馬聯甲沒有了支持,加上張漢卿的人民軍虎視眈眈在側,囂張的氣焰頓時少了許多,省長許世英的改革得以繼續進行下去。不久后,又趁熱打鐵,先後出台了幾個重大決定: 

  一、親擬禁煙通令,嚴禁販運紅白丸(嗎啡、海|洛因),要求60縣知事和禁煙委員「破除情面,認真查鏟,五日一報,一經查實,定即分別撤懲不貸」。 

  二、關注教育,將法專發展成為安徽政法學堂,並選送了一批學生諸如史尚寬、方希孔、陳訪先、楊憲功、張果為、湯志先、高語罕、章伯鈞等出國留學,後來這些人都成了著名人士。 

  三、倡辦實業,關注民生,造福桑梓。辦理急賑發放銀元43萬元,擬辦安徽銀行,並修成了安徽第一條公路(即安慶—懷寧公路)。 

  四、提倡勤政愛民,清廉為民,給全省3道尹、60縣知事發出訓令,整頓吏治。 

  馬聯甲一方不甘示弱:搞武力抗拒既不行,那就以法理上加以抗拒。4月11日,賄選議員胡鏡波等人,於午後三時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百餘人闖入省署,要求省長接見,並任意滋擾,百端侮辱衛隊,婉言制止竟被毆。警察廳聞訊后,遂派保安隊拘捕30餘人。許世英立即張貼布告,又發一電致徐世昌,電文稱「思維再四,一年來,個人之精力財產業已犧牲殆盡,今不得不犧牲生命支撐到底,以維持皖事於萬一,在我大總統未下明令免職以前,世英決不辭職,至於成敗利鈍在所勿計。」 

  這一事件促使許世英的態度由柔變硬。於月底又致電內務部,再次提出皖第三屆議會議員資格問題,法院既判決無效,是否重新改選」,內務部旋即複電:「根據選舉法第二十七、二十八兩條規定,可宣布其資格為無效,應作重新改選」。許於是在省署內重新成立選舉事務所,5月下旬通令全省60縣知事,宣布本年8月1日為60縣的初選區調查開始日,翌年1月31日上報選舉人名冊。反對賄選的鬥爭終於取得勝利,原為倪黨操縱的「公益維持會」由此在安徽消失。 

  許世英主政安徽,有兩件至今令世人傳美談之事:一是敬謝為其母祝壽之事,他在啟事中云:「……世英服務桑梓又無寸效,民生憔悴,何敢言壽,務婉謝親友,勿為稱觴之舉。家嚴家慈壽感慨不舉行……。」二是給全省3道尹、60縣知事的臨別忠告,他在訓令中寫道:「知事為親民之官,與民親者,民情必不疏,與民近者,民心必不遠。……本省長更有鄭重告誡者,各知事欲使吾身常在鄉野,必先使本公署內所用之職員與審員悉能潔己奉公、忠於職守,然後心安而事舉。」寥寥數語,道出了造福桑梓之心。 

  張漢卿對這位一心為民的好公僕表達了他個人的敬意,他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堅決支持皖省裁兵的舉措。在4月18日電令中說:「皖省本不富裕,新安武軍既已改編,舊安武軍當依此裁切,以節餘款項振興徽省工商經濟。本司令當遵循國家明令,體恤皖地貧窮之實,勒令其循期裁減。若彼仍執迷不悟,學良當統率正義之師,親臨其地,迫其就範,以匡複法統,示中央權威於天下。」此刻的張漢卿,儼然以中央正統自居,渾然忘了,自己入皖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不過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他以中央名義,北京政府自當會「依慣例」予以明令承認。 

  在人民軍、新安武軍夾擊下,馬聯甲不得已擬定了一個為期半年、裁軍1個混成旅的「龐大計劃」。張漢卿此時眼光已轉向富饒的江浙平原,無論馬聯甲從與不從,他的人民軍是鐵定要拿下安徽,從而為戟江浙滬打開一條通路。所以張漢卿在接到這個計劃后,「勃然大怒,通電全國討伐馬聯甲,並立誓:『打倒安武軍,活捉馬聯甲』。」張漢卿親任「安徽討伐軍」總指揮,帶領華中人民軍第9師、靳雲鄂混成旅、王都慶混成旅水陸兼程浩浩蕩蕩支援戢翼翹。 

  之所以將靳、王二旅帶上,就是要使兩人徹底斷絕與鄂地千絲萬縷的聯繫,拉其坐上人民軍這輛戰車上來。張漢卿更在後勤、裝備、軍餉上牢牢卡住其脖子,2人本就勢弱,不得已跟隨參戰。這樣一來,軍力薄弱的人民軍華中軍區的壓力頓時一輕,也在張漢卿不久后南征后不至於有這些不安全勢力威脅其後。 

  在強大的軍事及輿論壓力下,馬聯甲被迫通電下野,戢翼翹也不費吹灰之力將其5個混成旅收入麾下。此時張漢卿大軍尚離省城約三百里,他已有重要的收贛任務,當然不會使軍隊疲於奔命,只是下令主力修整,派一部入合肥城以壯聲勢。 

  張漢卿宣布為體諒皖地百姓的負擔,人民軍駐皖部隊的費用均不由安徽承擔。安徽各界對人民軍的雪中送炭抱以非常強烈的感激之情,對人民黨的政策也有積極的回應。許世英在張漢卿政治上、軍事上的支持下終於能夠大展胸中抱負,因此對於人民黨的政策也嘗試著理解,並在施政中不斷予以借鑒,使得安徽省在人民軍后控制的幾個省份中貫徹人民黨的意圖做得最好,這卻是只把安徽作為軍事進攻橋頭堡作用的張漢卿始料不及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