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慕容雙星子!
第224章慕容雙星子!
“其麾下的後燕軍隊,害民擾民的不良記錄頗多;”
“另外一個慕容家的將軍慕容衝,其治下的西燕軍隊更以殘暴著稱。”
“而慕容恪,其治下的前燕軍隊,則堪稱五胡時代的王者之師!”
“惜墨如金的史家,都在史書上用了“軍令嚴明,秋毫不犯”這樣的詞來形容。”
“而除了治軍嚴謹外,在人格品行方麵,慕容恪也完全好的沒話說、”
“燕帝慕容儁死前,擔心亂世中幼子難立,於是欲傳位慕容恪,誰知慕容恪卻堅決拒絕,表達忠於幼主之誌,”
“這樣的節操,在那個皇帝如流水的五胡時代,簡直說唯此一人!”
“而慕容恪這樣說,也便這樣做了。”
“在慕容儁死後,一直到慕容恪生命盡頭,他都真正做到了為國家嘔心瀝血、對君主謹守臣節,因此生前身後,皆被朝野稱譽為周公、諸葛亮一般的聖人!”
“如果各位縱讀史書的話,會發現,當我們縱觀列朝亂世,發現割據政權中先帝立孺子為下一任帝王,能單靠血緣就坐穩皇位的,大約隻有蜀漢後主劉禪和燕國皇帝慕容暐這兩例了,”
“而之所以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謹守臣節、既忠且能的攝政大臣!”
“慕容恪攝行國政期間,選賢任能,博采眾議,廢除苛政,勤政愛民,深得燕國民眾愛戴,而燕國在與東晉的長期拉鋸戰中節節勝利,將中原各地納入版圖,步入了其勢力最鼎盛期。”
“而除了愛民,慕容恪也非常愛兵。”
“公元356年,慕容恪揮軍東進,攻打自稱齊王的軍閥段龕。”
“其野戰獲捷,破敵三萬,段龕退守堅城廣固。”
“燕軍諸將請求強攻,慕容恪卻為了愛護麾下士卒性命,寧可持久圍困。”
“公元361年,此前降伏的軍閥呂護起兵再叛,據守戰略要地野王,連接東晉,欲襲取燕都鄴城。”
“慕容恪率軍五萬征討,又拒絕了麾下將領的強攻建議。”
“最後靠重圍敵軍,休養兵士,困到五個月後,呂護軍斷糧被迫出擊,一舉將之擊潰。”
“公元365年,慕容恪率軍攻打洛陽,晉將沈勁孤軍奮戰,堅守不屈,城破後亦是神情自若。”
“慕容恪大為讚賞,欲將他釋放,被麾下將領堅決勸阻,才不情不願地將之處斬,還軍後仍感慨自己此舉是“有愧於四海”,深自抑鬱。”
“可以說,整個燕國,在五胡時期,國力最為鼎盛的時候,便是慕容恪在國攝政的時候。”
“而慕容恪在死後,其後世子孫,也一直名將輩出!”
“首先,是他的七世孫慕容紹宗,作為東魏名將,曾於渦陽之戰大敗混世魔王侯景,收取喝南,以此功績和慕容恪一起入祀了唐朝武廟64將!”
“其八世孫慕容三藏,更是為北齊、隋朝名將!”
“曾征討嶺南,平定叛亂,牧守一方,屢建戰功。”
“宋朝初年,又有後裔子孫慕容延釗為北宋開國大將,曆任淮南、鎮寧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為禁軍統領趙匡胤副手,協助其發動“陳橋兵變”。”
“宋朝建立後,慕容延釗被封為禁軍最高統帥,領大軍滅荊南、湖南兩個割據政權。”
“其死後追封為喝南王。”
“趙匡胤一生稱慕容延釗為兄長,對他極為信任,其子孫多有出任刺史、將領者。”
“這亦可算是慕容恪生前德行,留給子孫後裔的福報了,不愧王猛在他墓前祭祀時,稱呼為他諸春秋賢人子產,古之遺愛之譽。”
“這裏插一句——王猛,被稱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智將!堪稱諸葛亮的存在,我們有機會再講。”
“而我之所以講這麽多關於慕容家之後的事情,是想用具體的例子告訴大家——”
“到了北宋的時候,慕容氏作為開國勳臣後裔,早已加入漢人族群七八百年,備受宋室厚遇恩禮,又怎麽可能一直圖謀造反,匡複什麽鮮卑人的大燕國呢?”
“所以,《天龍八部》中的慕容複立誌複國,完全是杜撰,大家千萬別當真。”
“但,我想說的是,小說是杜撰的,但我們國家,曆史上曾真的存在過慕容恪這樣的英雄,卻是真的!”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曾一生矢誌抗清毫不妥協,終生不肯剃發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論史時極其痛恨胡人,”
“連對以漢化典範著稱的前秦天王苻堅和北魏孝文帝元宏,也大肆抨擊其虛偽與沐猴而冠,”
“雖然他老人家更多是借題發揮,譏刺清康熙帝玄燁,”
“但唯獨提及慕容恪亦頗為讚賞與肯定,稱讚他是五胡部族唯一的君子,所謂“夷中之錚錚者”。”
“在武夫以百姓為魚肉逐鹿爭鋒,”
“智士以詐變為本能成就功名的割據亂世,”
“我們這個國家,曾從來不乏一些身體力行聖賢先哲修身治國之道、息息心念黎民蒼生哀苦的仁人君子。”
“他們品行高潔,襟懷坦蕩,”
“縱然是決然投入到亂世汙濁中,”
“也盡己所能地安定一方!”
“縱然是功敗垂成,在史冊留下千秋憾恨,”
“至少也做到了問心無愧!”
“而我剛才講到的慕容恪,就是這樣的人啊”
“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記住這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