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獨立書店
正在秦初堯盤算著怎麽把人留一留,突然田壹野看到商場側麵有一家獨立書店。
田壹野指著書店,“我想去看看書,你要是有事的話就先去忙吧。”
秦初堯本來就是特意空出來的一個周末,“我沒什麽事,一起去?”
田壹野其實很喜歡逛獨立書店,獨立書店,所謂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其獨立,品格要素至關重要,有真誠之理念,虔誠之信仰。
獨立書店一般書不多,至少包含範圍不會像大型連鎖書店那樣什麽類型的書都覆蓋。
獨立書店尤其能傳遞創始人或者主理人的理念,每一本書都會是他們精挑細選的,哪怕是在市場壓力下,獨立書店的書也都會是有所側重的。
田壹野就曾經去過一個書店,創始人是建築師,他對各式各樣的建築尤其狂熱,無論古今無論中外,整個書店裏全部是和建築相關的書籍,講設計的講材料的講結構的講曆史的……
哪怕田壹野這樣對建築並沒有太大興趣的人,也在那個書店待了大半,她對建築沒興趣,可是她可以看我國的建築史,了解戰爭經濟政治對建築的影響。
很顯然,他們現在逛的這個書店的創始人是一個熱愛哲學的人,各種各樣的哲學書占了三分之一,雖然也有當下的暢銷書。
對於哲學,田壹野興趣不大,但是這裏的居然有很多劇作和。
很有意思是,少數是當代的,更多的卻是上世紀甚至更久遠的歐洲文學,而且還多半是表現主義流派,更神奇的是不光有譯本,還有原文版。
田壹野接觸了解表現主義流派是從卡夫卡開始,都卡夫卡的作品傳遞了一種荒誕的絕望,充斥著孤獨感和陌生感。
那段時間田壹野因為媽媽的病,求助爺爺奶奶被拒絕,自己連軸轉做兼職也很難籌夠足夠的醫藥費。
在她孤獨絕望的時候看到了卡夫卡的書,她覺得書中傳遞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競爭的激化、感情的淡化、以致關係的惡化,就像是她內心的真實寫照。
接觸了解到卡夫卡之後,她看了所有卡夫卡的作品,也了解到了表現主義流派。
這個流派相對來,更多的是劇作和詩歌。
起來,田壹野之所以能順利地開始做木倉手寫劇本,也要歸功於當時因為了解了這個流派,便看了大量的相關戲劇,不管風格有沒有影響,至少她學會了劇本該怎麽寫。
秦初堯對這些就比較陌生了,很多書他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更別書的內容和流派了。
田壹野看得投入,秦初堯也抽了一本。
可是,過於隨心所欲的新奇的語句、奇特的倒裝和奇怪的省略都讓秦初堯覺得有點閱讀困難,他甚至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閱讀障礙。
沒辦法,實在看不下去這些書的秦初堯隻能拿了一本暢銷書。
哪怕在著名商業區,書店的人也不多,田壹野這一看書就看進去了。
“咳咳,姐姐很喜歡恩斯特.托勒爾?”
突然有人走到田壹野旁邊問,盡管聲音很,可還是驚擾了全神貫注在看書的田壹野。
田壹野被嚇一跳,順了順氣才:“也還好,之前看過這個劇,沒太看明白,看了他的另一部劇才明白過來怎麽回事,也一直沒機會重看。”
恩斯特·托勒爾也是卡夫卡差不多同時代的作者,也是猶太人,隻是他的作品是戲劇文學。
他的兩部代表作都是通過夢境和現實兩個場景交織敘述的,田壹野看的第一本他的作品的時候,沒太看明白,總覺得雲裏霧裏的,後來時隔很久又看了另一部,才明白過來怎麽回事。
“我倒是很喜歡恩斯特·托勒爾,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喬治.愷撒的出現才使德國表現主義戲劇贏得國際聲譽。”
“看來你是喜歡表達的人。”田壹野。
秦初堯覺得此刻的自己像個外國人,每個字他都能聽懂,怎麽聽兩個人的名字就能知道是個什麽樣的人?
對方點頭,“對,沒錯,我覺得表達比內心戲更重要,你好,我是薑琉,生薑的薑,琉璃的琉,書店老板。”
對方都自報家門了,田壹野也不能不搭理,“你好,薑老板,田壹野,大寫的壹。”
“田姐你好,看樣子田姐也是愛書之人。”
田壹野笑而不語,要多愛,不見得,她看書,更多的是工作需要。
但是,田壹野的笑而不語並沒有打消對方攀談的興致,果然是個喜歡表達的人,哪怕田壹野隻是應一個嗯,是的,對,他都能滔滔不絕地繼續下去。
講得秦初堯都有點佩服他了,這活計找去幹推銷,怕是沒有人能扛得住。
秦初堯盯著手表,指針一到五點半,他就提醒田壹野,“差不多了時間。”
田壹野以為秦初堯一會還有事,毫不猶豫地打斷了薑琉,“不好意思,薑先生,我們一會還有事,就先走了,有機會再聊。”
這個有機會再聊啊,就和改一起吃飯一樣,別當真,但是,誰能想到,這薑琉怕是個憨憨。
喊住拿包要走的田壹野,“田姐,稍等一下。”然後跑著去收銀台,拿來一張卡片和手機。
“這是我的名片。”薑琉把名片遞給田壹野,又遞過來手機,“田姐方便留一個聯係方式嗎?”
田壹野倒不覺得留個聯係方式有什麽,直接就把自己電話號碼報給了對方,緊接著田壹野就感受到了手機振動。
“是我的。”薑琉。
田壹野點點頭,“好的,我記下了,薑先生留步。”
走出書店,秦初堯無厘頭地看了田壹野一句:“你會看相?”
“啊?不會啊。”
“那你怎麽一眼就看出那個老板是個喜歡表達的人。”
田壹野樂不可支,“哈哈哈哈,看相,你是想笑死我嘛?他喜歡的那個作者的戲劇運用了大量呐喊辯論來表達,另一個作者卻是運用了大量的內心獨白來揭示人更深層次的心理。”
“你更喜歡哪一種?”
“都行吧,我純粹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的,其實這兩種手法在劇本中,更適合交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