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玩家信條之錦時少年> 第920章 引進大片

第920章 引進大片

  「你的幾部電影不是賺錢了嗎?就你聰明?其他人不能學嗎?」楚煥東絕殺。


  「我的電影那是特例,……其實也不是特例,我的電影還是走的華夏當下大多數電影的路子,拍出來去參展,獲獎了就可以回本,不能被外國人看中,那就是賠錢貨」陳天星不以為然。


  「你們倆吵什麼?卡梅隆先生,你認為華夏電影的出路在哪兒?」蔣一平給兩人勸架。


  「我對華夏的電影不是很了解,對此沒有什麼好建議」卡梅隆搖搖頭,他的話是實情,可這實情讓人不舒服。


  華夏可是有十億人了,這麼大的個市場,作為世界上電影娛樂最發達的好萊塢頂尖導演,居然連研究一下的興趣都沒有。


  「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擴大電影的市場」張智謀也參與討論。


  「擴大電影市場要優秀的電影,現在華夏引進了好萊塢的一些優秀影片,聽說影響不錯,這應該堅持」卡梅隆倒是知道華夏現在想借好萊塢的電影擴大市場容量,他的泰坦尼克號就是引進的大片之一。


  「華夏電影市場也曾輝煌過,那都是自己作死給弄死了」陳天星又笑道。


  時間撥回到70年代,特殊年代后,禁錮了10年的群眾文化生活驟然間得到釋放,幾百部中外電影重登大銀幕,電影院再度火爆起來。1979年,華夏電影盛極一時,根據資料顯示,當年全國觀影人次高達293億,每天有7000萬人次觀影,全年平均每人觀看28場電影。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藍勇在採訪中表示,1978年前後,重慶比較貴的電影票是兩角五分錢一張,便宜點的每張一角五分錢,學生票一張只有5分錢。當時大家都很喜歡看電影,許多人天天為買不著電影票苦惱,經常有人通宵排隊只為買張票。那時候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售票員就成了最令人羨慕的職業,售票員走在路上,都有許多人主動跟他們打招呼。「碰到比較好看的電影,影城經理都得躲起來,玩失蹤,不然一串串的人找你買票,多得招架不住。」


  盛極必衰,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華夏電影也逃不脫此命運。到了1980年代,由於電視、錄像帶以及盜版的衝擊,電影市場不斷萎縮,全國各地的影院要麼關閉要麼入不敷出,至1990年代,全國的年觀影人次已經斷崖式的下跌到只有3億人上下,華夏影市一派死灰之勢。


  那個時候,比如85年一個星期內楚州府共有三個電視頻道(包括轉播中央台)播放六個港、外連續劇。如星期六晚上播出《射鵰英雄傳》四集時,楚州上座較高的新華電影院晚場只有四名觀眾;又如當年2月在奉天播映香港電視劇《上海灘》時,有些影院晚場因觀眾極少只好停演,也有的影院當映《上海灘》播放時間時觀眾紛紛退場。類似情況在各城市都有。


  為了刺激票房增長,重新激活觀眾觀影熱情,1994年8月,當時的廣電部出台規定,自1995年起,中影公司每年以分賬發行方式引進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在國內上映,也就是後來被俗稱的「十部進口大片」。(其中美國佔1/3,歐洲佔1/3,其他國家佔1/3,可如今已經演變成美國大片占絕大多數)也正因為這個決定,為闊別華夏銀幕多年的好萊塢大片再度打開了來華大門。


  「10部大片」計劃無疑給當時蕭條的華夏電影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中影首先與港都嘉禾達成初步協議(當時港都電影還屬於進口片),隨即驚動了覬覦華夏市場已久的美國八大(現為六大)公司。經過長時間的商討,1994年,中影與美國華納兄弟達成協議,同年11月12日,華夏首部以票房分賬的發行方式引進的大片《亡命天涯》在京都、滬海、粵都、津門、渝都和中原府等六大城市進行為期一周的首輪放映,這便是進口大片在華夏的開端。最終《亡命天涯》在華夏拿下2500萬票房,而且是在僅僅放了七天即被禁止放映的情況下取得的;當時華夏電影的平均票價為6元左右,但《亡命天涯》最高票價卻賣到了15元,足見電影的火爆程度。影片男主角哈里森福特也成為了華夏觀眾最早熟知的好萊塢明星。


  可供對比的是,1994年,17家電影製片廠共計發行了93部新故事片,這些國產電影的收入全部加起來,「僅略有盈餘49.4萬元」。


  引進在國外已取得高額票房成績的「大片」,引發了華夏內地電影行業的全面恐慌。1994年初,京都電影學院數百名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抵制好萊塢」。2月20日,《戲劇電影報》刊發文章《大陸電影面臨致命威脅》,公開將引進外國大片視為大陸電影的首要威脅。


  甚至有人在高呼進口大片「跟當年鴉片進華夏一樣,是很令人恐怖的」。


  有了《亡命天涯》的票房成功,之後的大片引進變得順風順水。比這部影片更轟動的是1995年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影片即是卡梅隆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1995年4月20日在內地全面上映,是動作片經典之中的經典,火爆的打鬥場面應接不暇,讓華夏觀眾第一次感受到好萊塢電影的頂級水準。影片一經上映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轟動,最終《真實的謊言》在國內捲走1.02億人民幣,成為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進口大片,可以說,好萊塢大片的這個叫法就是因為《真實的謊言》才開始的,而施瓦辛格也成為了華夏觀眾最為喜愛和熟悉的好萊塢巨星。「這部片子具備所有的商業元素,打鬥、情色、大場面都有,當時連電影局領導都看得驚呆了。」北京電影學會會長其時在首都電影院任職,他清晰記得,片子太火爆,三十元錢一張票,被黃牛炒到了八十元以上。


  華夏引進的大片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好萊塢分賬大片和批片兩種;分賬大片一般是指好萊塢新片,要求距北美上映不超過半年,由一線公司製作,以商業大片為主,有大投資、有大明星、有完善的市場運作,參與華夏內地票房分成。批片這類影片是買斷版權的進口片,因多為打捆批量操作,被圈內稱為「批片」,其中部分為來自歐洲、日韓的「非美」影片,也包括好萊塢獨立製片公司出品的美國影片方式。


  當然分賬方式也是國內方式,甚至不如,國內分賬有四部分:製片、發行、院線、影院;一般是製片方佔40個點左右,發行5個點左右,都不超過兩個點的浮動,院線是3個點的扶持基金提取,電影院是52點左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