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轉正
薊州古稱漁陽,春秋時期被稱為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為無終邑。在唐朝開元年間,設置了薊州,下轄漁陽、三河、玉田三縣,治所在漁陽縣。元朝時,薊州隸屬於大都路,下轄漁陽、平穀、玉田、遵化、豐潤五縣,州治仍然在漁陽縣。
明朝時,薊州城區的位置大致就是如今天津市的薊州區一帶,朱元璋建國後,於洪武年初,撤漁陽縣入薊州,這樣薊州就下轄玉田、遵化、豐潤、平穀四縣,隸屬於北平府。永樂十九年,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應天府遷到北平府,改北平府為京師順天府,薊州便隸屬於北直隸順天府。
鍾南如今算是大明王朝的高級將領,朝廷為他在駐地提供了住所,所謂的提供住所就是朝廷出錢,自己去購買。不同的品級提供的銀兩是不同的,按理說,總兵級別的將領住個兩進或者三進的宅子都不越製,隻是由於鍾南來薊州時,一時半會兒沒找到合適的房子,他不想和秋香兩人長住驛站,剛好又碰到了一處一進的老宅子,位於遵化縣三屯營,軍中的很多同僚也都住在三屯營,於是他便花錢買了下來。
鍾南覺得這樣很好,原本他就不想在房子一事上太過招搖,加上並沒有覺得會在薊州待上十年八年的,不必要買太大的房子。雖然有薊州的一些達官顯貴,或明或暗地說可以為副總兵大人提供宅邸,可是鍾南不想“無功受祿”,過早地和他們牽涉過深。
吳惟忠老將軍的府邸也在三屯營,和鍾南的宅子距離很近,隻有幾分鍾腳程,這也是鍾南當初買下那處宅子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將軍在鍾南回到薊州後再次昏迷,醫生直言時日不多。薊州軍營的軍醫是李時珍,曾經在太醫院任職,後因各種原因才來到邊境線上。大家對李時珍的診斷很是信服,於是老將軍的家人便強烈要求他在家靜養,想到如今的薊州軍營,已被鍾南整治得很好,老將軍也不再執拗,放下心在宅子裏養起病來。
老將軍養病期間,鍾南安排了軍中將領輪流前去照看,他也隔三差五地去吳宅探望。眼看著老將軍的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大家也都是悲上心頭。
十多天後,吳惟忠在家中的床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人世,聞訊趕來的薊州將領深感遺憾——他們大部分人都沒能見到老將軍的最後一麵。對於吳惟忠的去世,鍾南是有心理準備的,可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他仍是悲痛不已。
吳惟忠本是浙江金華府的貧苦家庭出生,從小便天性聰慧,性格剛強,愛讀史書和兵法,以武舉人的身份當上了把總。因戰功累積,之後被授職海門衛僉事、鬆門衛指揮。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吳惟忠隨戚繼光首戰台州,數年間轉戰沿海各地,在花街、白水洋、小藤嶺數戰數勝,援閩橫嶼之戰還立下首功。隆慶二年(1568年),奉旨調任薊州,後因修城有功,提升標下右營遊擊將軍,再升沌營標下左營遊擊將軍。萬曆四年(1576年),升山海參將,援朝戰爭時轉海防參將,班師回朝後,因戰功累積加之薊州總兵一職空缺日久,被破格提拔為薊州總兵。
回想起老將軍的的生平,鍾南不勝唏噓:這位於己亦父亦師的老人,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大明王朝。為了保家衛國,不惜在六十多歲的高齡率兵遠赴朝鮮,在援朝戰爭中更是奮勇殺敵,為此留下重傷。這樣的錚錚鐵骨,赤膽軍魂才是大明王朝的脊梁啊!
老將軍去世的消息傳到京師後,朝廷專門發了吊唁函,並和另一封聖旨一起,由內庭太監王忠送達薊州。吊唁函是給老將軍唯一的後人——女兒吳芳的,聖旨則是要由鍾南跪接的。
原來萬曆皇帝見老將軍走了,便把鍾南總兵一職前的副字給去掉了,這樣一來,他就成了薊州軍隊名正言順的一把手了。鍾南接旨謝恩後,好好招待了王忠,對於太監,他可是不敢怠慢,萬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後是個*煩。這王忠是如今的東廠大太監張鯨的心腹,知道鍾南聖眷正濃,也有意結交,“恭喜鍾總兵,賀喜鍾總兵!”
“有勞王公公了!”鍾南遞上早就準備好的銀子。
王忠沒有推卻,將銀票順手揣入懷中,隨後兩人步入內堂,待得安靜一點,才對鍾南說道:“鍾總兵,小的離京前,聖上特意讓我給您帶了口諭。”
“聖上有何吩咐?”
“聖上讓您好好鎮守薊州,待得蒙古兵退後,自當讓您入京!”
“還請王公公回複聖上,鍾南定當死守國門,以報聖上知遇之恩!”
王忠扶起鍾南,笑嗬嗬地說:“看來聖上對鍾總兵信賴有加,還望總兵大人他日高升後,能記得小的和張公公!”
“若是鍾某僥幸有那一日,自當和兩位公公好好喝上一頓。”鍾南知道王忠說的張公公是張鯨,要是日後在京為官,肯定是免不得和對方打交道的。
“那小的就和張公公等著鍾總兵的這頓酒了!”
兩人隨即哈哈大笑,仿佛關係莫逆的老友一般。
……
十一月初的某一天,鍾南在軍營外的空地上點燃了第一顆*,這是他九月從京師返回薊州後,立即開動的一個項目。隨著一聲巨響,*裏裝的碎石、鐵釘等四散開來,紛紛命中附近的實物,驚得劉虎和荊天楚等一幹將領目瞪口呆。
“總兵,你這‘*’的威力倒是比之前的大多了!”劉虎回想著剛才那驚天炸響,語氣興奮地說道。
“仍需改進。”鍾南並沒有沾沾自喜。
其實*這種軍火早在宋朝就已出現,據史料記載,公元1130年,宋軍曾經使用“*炮”(即鐵殼*)給攻打陝州的金軍以重大創傷。如考究比較準確的曆史記載和“*”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朝。《兵略纂聞》上有如下記載:曾銑作*,穴地丈餘,櫃藥於中,以石滿覆,更覆以沙,令於地平,伏火於下,係發機於地麵,過者賊機,則火墜落發石飛墜殺,敵驚為神。明朝科學巨匠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中,也詳細介紹了*,並且還繪製了*的構造圖樣,以及製作方法和*爆炸時的形狀。
*在明朝戰爭中的應用並不廣泛,比較有名的是嘉靖年間的兵部侍郎曾銑,曾在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組織人員製造了大量*。還有就是鍾南的前任戚繼光,他曾在薊州所轄的東部長城各個隘口要道布下*,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大量推廣。是以鍾南這次的試驗,薊州的幾位將領雖然不覺得新鮮,但是大家對*的熱情並不如鍾南想象。
“總兵,你真覺得*能在戰場上發揮大作用?”遊擊梁穩根問道。
“你們不要小瞧火器的作用,如今是我們的火器製作不夠精良,真要是能造出高質量的槍炮和*,別說蒙古人,就是比蒙古人厲害數倍的騎兵也隻有潰敗逃命的份兒!”鍾南心道必須讓自己手下的將領認識到*時代和冷兵器時代的不同。
“戚將軍也曾經在薊州長城埋過*,隻是布置繁瑣,威力也很普通。”荊天楚同樣很不解,“既然如此,總兵大人你為何仍想大肆研發*呢?”
“那是沒造出我心中的*,要是我的設想能實現,蒙古人在觸發*陣後就會被殺傷大半!”鍾南眼看自己這次的試驗雖然有了進步,但是並不成功,距離他的設想還有段路要走。
“真的?”荊天楚所有所思。
“當然,你們想想看,要是在蒙古騎兵衝鋒的路線上埋下數重威力大增的*,到時候肯定炸得人仰馬翻啊,然後再拿火銃招呼一陣,等他們元氣大傷之時,我們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都可以把他們一鍋燴了!”鍾南想象著。
“要真是有威力很大的*,確實對我們大有幫助,不過如何增加*的威力是個難點。”另一個遊擊但然也加入了討論。
“不光要增加單個*的威力,還要改良*的埋填和擊發環節,我最近會專門研究這個的!”鍾南是鐵了心地想推廣*戰,畢竟同名的看電影給了他太多的警示和靈感。
“那我去找找當時給戚將軍造雷的工匠。”劉虎是整個薊州軍隊裏在世的將領中,跟隨戚繼光時間最長的,造雷的往事也就屬他最清楚了。
“行,你們其他人要是有什麽好的想法,隨時來找我!”鍾南定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