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
本著不錯過身邊每一個天才的想法和原則,鍾南馬不停蹄地趕往薊州軍營,他迫不及待地想見一見這位寫出了《本草綱目》的大牛人。隻是鍾南記得原本時空裏的李時珍,應該是在萬曆二十年左右去世的,可如今自己軍營裏的“李時珍”還健在,希望他們也是同一個人吧!
在原本時空裏,李時珍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則是當世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由於在古代,無論民間醫生還是禦醫,地位都較為低下,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希望他改走讀書應試一途。
李時珍在十四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了秀才。李言聞大喜,希望其再接再厲,哪知之後他三次赴武昌應試,都名落孫山。其實李時珍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所以三次應試失敗後,下定決心棄儒學醫,潛心鑽研醫學。其父無奈之下,隻得打消讓他考試做官兒的念頭,帶著兒子四處行醫,由於醫術精湛,漸漸地聲名鵲起。
嘉靖年間,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怪病而名聲大噪,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之後,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被授予“太醫院判”的職務,隻是因為其為人不夠圓滑世故,多受太醫院中同僚排擠,便辭職回了故鄉。
從太醫院還鄉後,李時珍坐堂行醫,致力於對藥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間,他還以自己的字為堂號,創立了東璧堂。
可能是在太醫院中的任職經曆,給李時珍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他編寫《本草綱目》打下基礎。由於太醫院中藏有各種少見的醫藥典籍,包括《本草品匯精要》等,也多有民間不易見到的奇珍藥材,借著這些便利,李時珍獲得了當時大量的本草相關信息,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
其後,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禦藥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各地藥材,搜集了大量翔實的資料。在這些過程中,他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於是下定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李時珍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從嘉靖四十四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了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曆時二十七年後,《本草綱目》初稿完成,此後十年間,李時珍三次修改,終於完成了這部鴻篇巨著。由於年齡偏大加上多次四處考察,晚年的李時珍身體大不如前,在《本草綱目》定稿後的次年便離開了人世。
回營的路上,鍾南大致回顧了一下“藥王”的一生,心想自己的穿越會不會影響到《本草綱目》的麵世呢,要是把這樣的文化瑰寶給穿越沒了,那可就是大大的罪人了。
原本是想讓徐萬州通傳一聲的,後來鍾南覺得不妥,無論對方是否還是曾經的“李時珍”,都值得他親自去拜見拜見。畢竟,薊州軍營的醫療工作還得仰仗對方,鍾南可不認為軍醫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大,相反,還能豐富一些特別的戰術哩!
詢問了好幾個士兵,才在一處藥材室中見到李時珍。之前他在給老將軍看病時,鍾南並沒留意,此刻再見,免不得仔細觀察一番。
此時的李時珍年齡當有五十開外,不過卻動作輕盈,眼神也有些許淩厲,可能是久在軍營的緣故,看起來不像醫生,而是像軍人多一些。
“李先生近來可好!”鍾南先行打招呼。
“勞總兵大人掛念,小的一向安好!”
“那就好……那就好!”說完之後,鍾南不知道接下來說些什麽,頓時冷了場。
好在李時珍並不是拘謹內向之人,猜測總兵大人不會無緣無故地來找自己,於是開口問道:“不知大人找我所為何事?”
對呀,自己為什麽要急匆匆地見對方呢?還不是被剛剛發現牛人趙士禎這件事給刺激了,才有了想瞻仰一下“藥王”的風采,想問問對方寫好《本草綱目》沒有的念頭。不過,這可不能實話實說呀,不然肯定會被眾人當做怪物。
於是總兵大人念頭一轉,撒了個小小的謊,“李先生,今日我總覺得身體有些不適,煩請給看看是不是得了什麽病?”
李時珍一聽,神情立馬嚴肅起來。對於鍾南這位薊州總兵,李時珍可是早有耳聞,深知如今他對於大明邊境防線的重大作用,如果真要是得了重症,無異於讓剛失去吳惟忠的薊州軍隊雪上加霜。
先是仔細查看了鍾南的臉色,又翻看了眼部,再細看了口腔、耳鼻部位,接著李時珍伸出右手,給鍾南號了號脈,半響過後,並未發覺有明顯異常。
對於自己的醫術,李時珍是極為自信的,可是這一次卻沒看出任何名堂來。他沉吟片刻,又重新給鍾南號了脈,這一次,時間更長,隻是依然沒有任何發現。這下,李時珍坐不住了。
“敢問總兵大人,是覺得身體哪裏不適?”
鍾南本來就是打胡亂說,身體並沒有哪裏不舒服,隻是如今隻能“趕鴨子上架”,繼續將錯就錯。
“就是覺得身體疲乏得很,使不上多大勁兒!”說完了,鍾南還偷瞄了李時珍一眼,生怕對方看出了端倪。
“可還有其他異常?”李時珍神色凝重,腦袋裏快速思考著,倒是沒發現鍾南的小動作。
“其他的暫時倒是沒有。”
李時珍聽聞後,用手反複捋著胡須,斟酌良久才開口說道:“眼下小的還診斷不出總兵大人得了何症,隻是猜測很可能是最近太過操勞,所以才有上述症狀。”
說到這裏,李時珍停頓了一下,像是為自己沒能確診而感到懊喪,搖了搖頭才接著補充道:“大人這兩日要密切留意,若是病情有了加重跡象,或者是又有其他的不適,一定要第一時間召小的前去查看。”
“那是自然。”眼見對方如此重視,鍾南心裏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可礙於麵子又沒法說實話,隻得轉移了話題。
“不知李先生對毒藥可有研究?”
“毒藥?”李時珍倍感意外,“大人想做何用途?”
“是這樣的,我在*裏加了些狼毒砒霜之類的毒藥,不知道對蒙古騎兵有沒有效果?”
一提到自己的專業領悟,李時珍就來了精神,“大人往*添加毒藥之事,我是知曉的,那些砒霜之類的藥物還是我提供的呢。”
“其實大多數藥物都有毒性,民間也有‘是藥三分毒’之說,而且有些原本無毒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後會改變性質,變成有毒之物。所以隻要根據不同情形,添加不同的藥物,都可以生成不同的毒藥。”
“至於毒藥的效果,則受環境影響和個人體質影響較大。”
“個人體質這個我倒是理解,環境影響又做何解釋呢?”鍾南拋出疑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春夏之季,由於萬物生機勃發,毒藥也更容易感染和傳播,就是人畜糞便之類的汙濁之物,也很容易讓人感染疾病。”李時珍深入淺出地介紹著藥理知識。
“那有沒有什麽藥力強勁,同時又容易感染接近人群的毒藥呢,我想添加到*和炮彈之中,要是蒙古人膽敢來犯,也別怪我心狠手辣!”
鍾南可不是什麽善男信女,數年的軍旅經曆讓他變得更加鐵血,所以並不認為這樣對待入侵者有什麽不妥。隻是他想到李時珍身為醫生,可能會接受不了自己的做法,於是解釋著,“李先生可能會覺得我太過殘忍,隻是對待那些無恥的侵略者,再下作的手段我認為都不為過!”
“哪裏哪裏……”李時珍並不介意,相反對這種想法深表讚同,“無論是誰,犯我中華者,都得付出慘痛的代價,不然他們記不住疼!”
兩人都有相同的理念,溝通起來自是更加順暢,李時珍又答應再幫鍾南配比幾種毒藥,就是總兵大人要求的那種。
之後數日,鍾南都在翻看薊州軍營和兵工廠的花名冊,想看看其中是否還有牛人的大名。無論是火器專家趙士禎,還是“藥王”李時珍,都讓他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覺。就算自己有穿越者的優勢,多了一些此時不曾有的本領和知識,卻仍需要精英之士們來幫忙。“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那要是三個趙、李之類的牛人呢,豈不是遠超孔明先生了!
翻看了數遍名冊,並沒有發現記憶中其他牛人的大名,這令鍾南多少有些失望。看來“主角光環”還不夠強大,仍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說不定到那個時候,牛人們會主動投懷送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