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人的需求與環保
第765章 人的需求與環保
對於工業發展中出現的這種問題,董書恆是早有預見。
無論怎麼說,他都是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馬政經總是學過的。
雖然後世也有一些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歸納起來實際上就是加強政府的干預。
但是實際上,真的遇到了這些問題,總還是要先經受一段時間的陣痛的。
話說這次福州之行,還是很不錯的。
那些繳獲的戰艦基本上都是底部給魚雷開了洞。
嚶國人的戰艦在水密艙的設計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一直以來,戰艦最重視的都是水線以上部位的防護。
因為傳統的海戰對戰艦水線以下的部位影響都不是很大。
嚶國人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顯然非常大。
一直以來,嚶國人的戰艦總會落後復興軍半步,不是他們的技術不到家,而是他們的底蘊太深厚了,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傳統的束縛。
很難突破一些早就存在的思維定勢。
這次發聲在工廠中的矛盾,董書恆準備交給左季高去處理。
這次是註定要得罪一部分人的。
回京的火車上,董書恆看著窗外飛速向後退去的風景。
他的對面做著一臉書生氣的姜玉欽。
姜玉欽在京城的官場有個外號叫「白面書生」。不過這層外表更多的是迷惑人。
實際上,姜玉欽是個非常富有政治智慧的年輕人。
「踏踏踏……」的小碎步聲音響起,一身青色工作服,長發束在頭頂,精神幹練的篤姬走了過來。
她給兩人端上了產自雲南的咖啡。
現在的咖啡產業剛剛起步,董書恆提前布局發展了相關的產業。
大華夏圈擁有最廣闊的土地,各種不同類型的氣候環境,幾乎沒有什麼產業是發展不了的。
要想將大華夏圈變成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必須要完善各種商品的自給率。
另外還要有產業布局。保證產業鏈的完整性。
董書恆要保證在外部發生不可控的危險的時候能夠讓大華夏商業圈正常地運轉下去。
「謝謝篤姬先生。」姜玉欽接過咖啡,點頭感謝道。
篤姬也算是董書恆身邊的官員。所以侍從室對她還是比較尊敬的。
篤姬跟著董書恆已經有些年頭了。
魏玉珍曾建議董書恆將她收了。
但是董書恆問過篤姬是想在他身邊工作還是嫁給他。
董書恆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嫁給他,成了他的女人,就不能再繼續留在他身邊工作了。
篤姬選擇了留在董書恆身邊工作。雖然她已經不小了,而她的心中再也裝不下另外一個男人。
相比於做董書恆名正言順的妻子,她更喜歡這樣跟在他的身邊。
即使是董書恆的妻子們呆在他身邊的時間也沒有篤姬多。
「文軒,你這次回蘇州老家,感覺怎麼樣?」董書恆問道。
這次董書恆出來的時間很短,途中就去了江寧和滬上兩座城市。
不過他將姜玉欽派回蘇州了。
姜玉欽的老家是蘇州吳中的。作為董書恆的大秘,他還要做董書恆的耳目。
所以董書恆就將他派到蘇州去調研。
「總統,說實話,蘇州的發展真的很快,這裡的位置好,緊挨著滬上這個出口的基地。生絲的產業發展飛快,我走在鄉下能夠看到大塊的桑田。繅絲廠隨處可見,甚至是一些小鎮都有豎著大煙囪的繅絲廠。」姜玉欽描述道。
「你不能也報喜不報憂啊,文軒。」董書恆笑道。
「問題真的存在,總統,我覺得這土地都用來種桑樹也有問題,絲綢總不能當飯吃。咱們復興軍的糧食產地是多了,這幾年糧價下降的厲害。大家轉向更加賺錢的桑蠶養殖,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我感覺這樣不是長遠之計。」
「這樣有一個後果,那就是今後,我們的主要糧食產地都將轉移到本土之外的大華夏圈國家。太湖周邊原本是本土最主要的稻米產區,現在大家卻都在吃南洋的稻米。南洋那裡都是大田種植,而且有大量的土人勞工,生產成本非常低。」
董書恆點頭道:「嗯,你說的沒錯,糧食安全的確很重要,這應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伱有什麼想法嗎?」董書恆問道。
「總統,我想人總是要趨利避害的,種桑養蠶比種地賺錢,那麼大家將自己的地種桑,也無可厚非。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糧食的價格,但是現在大華夏圈內部自由貿易,零關稅之下,沒辦法通過關稅來調控。」
「只能由政府給予種糧補貼,提高種植糧食的收益。還有一個就是通過律法劃定基本農田,制定一條糧食生產的紅線。在基本農田的範圍之內只能種糧食。但是這樣的話,勢必會有讓地方上產生反感,還降低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務工。」
「這次我還發現,現在在城市務工,雖然比種地辛苦,但是收入卻要比普通的種地農民要高。而且城市中的教育設施更加完善,在城市務工,子女受到教育的水平更高。」
董書恆點了點頭,姜玉欽給的建議已經很成熟完善,顯然他在之前就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個外表有書生氣的中年人富有政治智慧,思想也比外表看起來更加的成熟穩重。
「以後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勢所趨,依靠農業能夠支撐的人口數量有限。以後更多的人口是要靠工業和服務業來養活。」
「而且,農業畢竟只是一個基礎產業,滿足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就像我們之前提出的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那麼在溫飽解決了之後,人是要有更高的需求的,概括來說就是精神上的需求,人活著要發展、進步,要被外界認可……」董書恆繼續說道。
姜玉欽認真地聽著,不願意錯過一個字。每次跟董書恆討論問題都能夠對他自己帶來很大的收益。
「總統,另外我還發現,現在蘇州城的奢靡之風有些嚴重,有些人在這幾天突然富了起來,他們建造大房子,終日舉辦各種酒席宴會。蘇州城最大的酒樓有七層高,終日燈火通明,聽說這家酒樓一天消耗的食材就價值幾萬華元,裡面價值上百華元的酒席都算是平常的。」姜玉欽皺著眉頭說道。
他畢竟是一個出身寒門的官員,雖然這幾年身居高位,也去過一些高檔的宴席。
但是新京城的範圍要好的多,董書恆提倡簡餐和自助餐,反對餐桌浪費。
在新京成的一些高檔場所,也只是裝飾豪華,但是吃的東西也只能算是精緻而已。
否則一旦被人舉報鋪張浪費,酒店就要面臨整改。
但是這個政令也就在新京的周圍被貫徹執行。
到了地方上,尤其是江南這種富人云集的地方。反對鋪張浪費的法令基本上都是形同虛設。
實際上姜玉欽說的只是吃喝這一方面。那些富人做的遠遠不止是這些。
因為復興軍不允許蓄奴,尤其是對華人。但是卻可以長期雇傭周邊藩屬國的長工。
有的人以此鑽空子,在家中畜養各族的年輕女子。有的人家,一家就畜養幾百女子。
這幾年專門有人到扶桑、半島阿以及南洋地區以介紹工作的名義,拐騙當地土人女子到本土。
這些女子雖然也跟買主簽訂長期契約。但是她們就跟私人畜養的姬妾一般。
每當家主招呼客人,都會將這些女子叫出來陪客人玩樂。
這與盛唐時期的狎妓之風頗為相似。
有人覺得現在的國家幅員遼闊,有盛唐之風,自己的這種做法彷彿是在給國家添彩。
也有清醒的人指出,唐由盛轉衰,就是從長安的奢靡開始的。
董書恆深以為然。只是對於這些富人生活奢靡,董書恆還有另外一層認識。
「文軒,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的糧食要是超過了所有人的需求怎辦?生產的商品要已經足夠所有人用怎麼辦?」董書恆問道。
「這,這自然是一件好事情,衣食無憂,倉稟實而知禮節。」
「那麼倉稟實,那些東西消耗不掉怎麼辦?豈不是要壞掉。」董書恆發現姜玉欽似乎並沒有明白他的意思。
「這……臣下卻未想過,古往今來,東西總是緊缺的。」姜玉欽很難想象董書恆所說的情景。這不就是大同之世了嗎?
「文軒,在本土的話,人們基本上已經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了。我們本土生產的糧食以及輸入的糧食很明顯已經超出了這麼多人口的需求了。那麼就要想辦法消耗掉這些多出來的東西。」
「如果真讓它們爛在了倉庫中也會帶來問題。那麼就會導致售賣糧食的人虧錢、倒閉,沒了這些人,到時候糧食的流通不夠,就會造成流通性的飢荒。也就是說明明生產了很多糧食,但是因為不賺錢,沒有收購和售賣,導致糧食爛在了農民或者農場主的手中。」
「我們現在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將這些東西拿去釀酒或者把糧食拿去飼養牲畜,人再吃牲畜的肉。」
「這就要有人來喝酒、吃肉。我的意思是適當的奢侈是能夠拉動消費的,能去平衡物品消費。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首先是為了滿足自己。」
「如果一個工廠主過的生活跟一個普通工人一樣,那麼誰又願意去經歷那創業時的艱辛。所以,我們不可能阻止人們去追求享受。試想一下,這些富人去酒店消費。建設酒店需要工人,生產建築材料需要工人。運營酒店需要大量服務人員,採購原材料又能夠養活很多農民、養殖戶。」
「這麼看來僅僅是因為富人在酒店消費,就能夠養活很多人。要是這些人賺來的錢不花出去,跟以前的那些地主老才一樣藏在地窖中,那麼我們的社會將稱為一潭死水。」
姜玉欽躬身受教,董書恆的這套理論也不是他獨創的。
現在已經有書院在教授經濟之學,這門學問就是用來研究經濟運行的規律。
其中就有董書恆所說的這門理論。
「不過,文軒,我並不喜歡這種對物質的過度需求。無論建房子、種地實際上都是我們對環境的索取。」
「我們的關中地區自秦漢以來一直是龍興之地,可是你現在去那裡看看,哪裡還有八百里秦川的繁華。我為什麼要在那裡搞退耕還林,就是因為那裡的土地經過了幾千年的耕種已經退化了。」
「這種對物質上的過度需求會迫使我們開發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但是土地是越種植越貧瘠的,資源是越開採越少的。」
「假如一個人要拿一百元出來消費,我更希望他用這一百元去看一場戲曲演出,而不是在酒店吃喝。」
「看戲曲演出一樣能夠養活一批演出的人,跟吃飯達到的效果一樣,但是消耗的資源更少。」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既要穩定糧食的生產,又應該盡量不要擴大生產。我們要讓更多的土地保持自然的狀態,要不然用不了幾代人我們就要將這些東西消耗光了。我們用的煤炭、石油這些東西都是有限的。」
……
董書恆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
姜玉欽的心中越加的明了:「總統,我知道您為什麼將黃河周圍的民眾進行遷移,花了那麼多的代價,退耕還林,看似是在開倒車,實際上是著眼於長遠。還有那電影、廣播,那些靡靡之音原來也都有大作用。」
現在的一些大城市中已經開始建造電影院。電影業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而且相對於戲曲,電影對於普通人的成本更低,那種通俗的模式也更能夠讓普通人接受。
還有廣播,也在逐漸普及當中,政府還免費給每一個自然村安裝了廣播。
復興軍的輿論工作可以做到每一個人了。
普通人在滿足了溫飽之後,也應該有自己的精神需求。
董書恆覺得一個人只有有了精神上的需求,才不會過度地追求物質享受。
而精神需求相比於物質需求,對環境以及地球都更加的友好。
姜玉欽在心裡由衷地佩服這位年輕的總統,設計師,引路人。
也理解了董書恆心中的那種孤獨。
眾人皆濁我獨清,雖然是一種高潔的情操。
但是當事人心中的那種孤獨感又有幾人能知。
杯中的咖啡已經喝完,篤姬沒有過來續杯,她知道董書恆從不在一天之中喝第二杯咖啡的。
二人都看向窗外,火車穿個山谷、河流、村莊、城市,每一處地方都如同一幅獨立的油畫,印在人的腦海之中。
這讓人感覺似乎一切都將更加的美好。
美也是能夠產生共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