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規模援軍出馬
後金這邊打了幾個大勝仗,皇太極自然是對阿濟格,碩拖,揚古利等一幹領軍將領,另外還有在此戰中立功負傷的官兵大加讚賞。
隨後皇太極引軍回兵營,諸貝勒,台吉,阿哥,固山額真出營數裏迎接,皇太極將大勝消息告知眾臣,諸貝勒,台吉無一不是極為振奮。
而後金諸官兵聽聞自家大軍連敗明國援軍,無一不是大喜,對圍困大淩河之事愈發有信心。
反觀錦州城中的情狀,丘禾嘉無疑已經被嚇破了膽,他反複上書孫承宗,連說後金兵力極多,若是己方兵力不足,倉促派出援軍與送死無異,希望孫承宗能多派兵力,且還要派得力的大將來統兵。
孫承宗也知道丘禾嘉所言不虛,遼東方麵兒先後派出三次援軍皆被擊敗,這等添油戰術,實在是不怎麽高明,己方總是以少打多,讓後金擁有局部兵力優勢,這就是薩爾滸之戰的再版了。
考慮到此等情況,孫承宗便四處搜集兵力,源源不斷地送往錦州。
山海關去往錦州的官道上,人喊馬嘶,車輛繁多,這自然引起了後金密探的注意,情報猶如雪片一般,不住價地飛到皇太極的禦案之上。
至崇禎四年九月二十三日止,關內發往錦州的援軍已有兩萬四五千員,由此推算,錦州城中可以用來增援大淩河的援軍當在三四萬人之間。
而後金這邊兒,總兵力約有八萬,刨去戰心不強,戰力也不強,且時時刻刻想著保存自身實力的外藩蒙古,還有不太讓諸申放心的阿哈廝卒,成分複雜的披甲人,可戰的旗丁也就在四五萬人左右。
若是明軍全師來救大淩河,則必將是一場惡戰。
皇太極敕令各軍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擊來援明軍。
九月二十四日,前哨總兵官阿山來報,稱明軍馬步軍四萬餘,從大淩河城中出,直趨大淩河城而來。
皇太極見這支來援的明軍數量極多,猜想或許不好對付,便與自家哥哥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德格類台吉,阿濟格台吉等將領一起率領後金和蒙古各部,共計兩萬精兵,揮師向西,去迎擊這支大規模的明國援軍。
在行軍的路上,皇太極詢問前軍哨探道:“此路明國援軍統兵大將是何人?爾等可認識?”
“回大汗的話,奴才等之望見明軍主帥,帥旗上繡一個‘張’字,麵孔生分的緊,不曾見過,倒是這主將身邊兒的將領,奴才等倒是見過,乃是宋總鎮和吳總鎮。看最快章節就上”那哨探回道。
“宋偉和吳襄?”皇太極問道。
“正是。”那後金哨探回道。
“手下敗將而已,不足為慮。那張春才能如何,朕不得知,還要看他領兵情狀,再作計較。”
皇太極對張春這個人一無所知,不好做出評判,所以隻能先看看張春的領兵能力再定戰守之策。
****
錦州去往大淩河的官道之上,四萬明軍綿延數裏,行進在路上。
走在隊伍最前麵的,乃是永平兵備道張春,在他身邊的乃是遼東軍鎮中兩員得力大將宋偉和吳襄。
這張春在天啟年間便做了永平兵備道,任上治民有方,無論百姓士紳都是交口稱讚,當遼東邊患嚴重的時候,張春曾經自己編練鄉勇兩萬餘人,皆為精銳敢戰之士,隨時準備拉倒遼東去打建奴。
天啟七年,蒙古哈拉慎部長旺燒餅台吉領兵內犯,欲破桃林口進入京畿之地殺掠。張春帶兵擒獲長旺燒餅台吉,至此,其領軍才能為世人所知也。
崇禎元年,兵部尚書王在晉聽信流言,說張春喜歡殺人。
張春覺得自己很冤枉,於是趕緊上書為自己申辯,永平士紳百姓都為張春說話,此事不了了之。
王在晉顏麵大損,覺得自己堂堂兵部尚書,居然搞不定一個兵備道,於是便遣人誣告張春依附閹黨,克扣軍餉。
時崇禎大力興辦逆案,跟九千歲魏公公扯上關係的人,不論大官兒小官兒,蒼蠅老虎,有多少就整多少,絕不姑息,所以張春便被鎖拿下獄,聽候處理。
他被關了一年以後,也就是崇禎二年,三法司經過縝密的偵察,確定張春絕對跟閹黨無染,於是便被釋放出獄。
崇禎三年正月,永平失守,朝廷正缺兵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叫張春的前永平兵備道曾經練出兩萬鄉勇,戰力極強,於是便決意啟用張春再當永平兵備道,在閣部孫承宗帳下聽用,一起參與收複關內四城的戰役。
張春接到朝廷的命令,二話不說,立即募集曾經練出來的鄉勇,與祖大壽,馬世龍,劉可訓一道收複關內四城,立下不小的軍功。
他的事跡被崇禎皇帝知曉,崇禎皇帝感念他的功勞,便升他為太仆少卿,不過實職仍為永平兵備道,等到他處有巡撫空缺,再讓他補上去。
現在,大淩河被圍,必須派兵救援,軍情緊急,朝廷在京師周圍搜索了一下,發現隻有張春這個人不僅是個文官,而且還很知兵,而且最重要的是打建奴的時候有過勝績,所以便決定啟用他為監軍,監督援救大淩河的軍事行動。
走在張春身邊兒的兩員將領,便是吳襄和宋偉了,此二人是遼東本地軍將,與建奴纏戰多年,很有經驗,於是張春便特地叫上他們倆兒一起出征。
宋偉和吳襄知道張春是個知兵,且上過戰場有過戰功的文官,比理論知識很強,實踐能力極差的丘禾嘉要厲害的多,所以這兩位遼軍宿將對張春也算服氣,軍令還算通暢。
二十四日,張春帶領四萬援軍出發,走上一天,於二十五日抵達小淩河,忽有前軍哨探來報稱,奴酋黃黃台吉帶大兵來攻。
張春當機立斷,命令己方官兵迅速深挖壕溝,布置拒馬,環列盾牌,安放槍炮,結下硬寨,等著後金兵來進攻。
皇太極自領一萬軍來到張春營壘之前,立馬觀察許久,便環顧左右道:“這張春倒是個知兵的人,其所立營壘甚為嚴整,我軍若是進攻,隻怕多有傷亡,現在我軍先不進攻,他此來的目的是援救大淩河,肯定要繼續進兵,等他帶兵前進,陣列鬆動之時,我軍再進攻不遲。”
他說完這句話,便引軍朝著大淩河方向退去。
“張兵備,那是奴酋黃台吉,他望見我軍勢大,便退走了。”
吳襄見皇太極退走了,便大為振奮地對著張春道。
“建奴不過如此,繼續朝大淩河推進。”張春頗有些得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