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買假
黎明時分,小刃醒來,他是第一次睡在這樣的炕上,好幾個男人依次排開。
枕頭放在炕沿,所以頭衝外,腳幾乎頂在窗台下麵的牆上他把自己的雙肩包放在腳下,幸虧不是太高的個子,否則,腿就要蜷縮著了。
雖然是夏天,早晨有些涼意拂麵而來,大被子一蓋確實挺舒服的。
小刃從枕頭上抬起頭,窗簾隻遮住下半個窗戶,窗外的天空還很暗灰。
小刃立刻想起自己職責,打了一個激靈,大腦裏立刻清晰。
旁邊都是陌生男人,他用手支撐坐起身,從腳下拉過雙肩包,轉身,邁下炕。
他走向門,掀開門簾。他住的屋子與堂屋,一口大鍋冷冰冰地放躺在灶台上。
“吱扭”
小刃推開堂屋門,眼前不遠處就是山了,不很高,坡度也不大。
小刃在司機家的房子不高,土坯房,兩邊對稱,中間堂屋院落裏走,院子不算小,樹杈簡單圍起來,一年水泥細路通向院外。
院子裏種了兩壟蔥,兩排豆角架的豆角已經掛的很長,靠近院門是三棵大樹,小刃不認識,應該是蘋果樹?桃樹?核桃樹?小刃並沒有多想。
聽見門響,司機連忙爬下炕出來打招呼。
“附近沒地兒吃早飯吧?”
“嘿嘿,農村哪有吃早飯的習慣。”
司機很熱情,跑回屋,又出來,“我這幾個餅子你拿上。”
“謝謝師傅,著急去石咀店,怎麽走?”
司機帶著他走出自家院子,一條斜插的土路就看出來了。
“沒多遠,沿著路一直走,下一個有房子的地方就是石咀店哦。”
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前邊的房子更加低矮,土黃色破舊。小刃想,大概這個就是村子了。
小刃見有人擔水,走過去,來人停下來,看著小刃。
小刃掏出常利中的地址給那人看。
那人說:“這個村人我都認識,沒聽說過常利中啊。”
他又看了看身份證複印件,“哦哦,小利子啊。”他指向身後。
“你去.……”那人沒說完,“我帶你去吧。”
他放下擔子,領著小刃走過去。還算不錯的房子,那人指指房子,就在這,你去吧。”
“謝謝你。”那人已經轉身回去。
小刃定了定神,走向那個院子。
忽然,想起拍幾張照片,帶回去,他褪下雙肩包,伸手向背包深處掏。
“哢、哢……”幾聲,拍了院子和房屋的照片,伸手敲敲門。
……
在楊軍辦公室裏,小刃非正式向楊軍和楊雪描述去常利中家追款的過程,被敲門聲打斷。
“當、當、當……”
草祥子拿了一張小報,探頭探腦闖入楊軍的新辦公室。他扯開嗓子喊:“探馬來報。”
旋而湊進楊軍辦公桌,在楊軍耳邊低語,我看這事兒對我們不妙,耿越已經找到水貨手機,準備上法院了。”
他把報紙展開遞給楊軍,兩行大標題映入眼簾:《百餘水貨手機悉數落入打假英雄囊中》,副標題“耿越不日將赴法院起訴。”
楊軍冷笑:“我已經知道了,昨天他的人上門,說是有我們的水貨手機,找我們私了。揚言不但要退貨,還要追雙倍錢,如果不答應,法庭上見,還要給我們曝光,來呀!”
楊軍怒聲罵道:“想他媽什麽呢!”
耿越是北京市民都熟悉的新聞人物,可謂家喻戶曉。
耿越是沈陽人,30多歲。從前年開始,他就混入各大高中檔商場、國內外著名品牌專賣店。
他憑借特殊的敏感,發現假冒著名廠家的產品,然後到廠家鑒定,或者到商場所在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申請鑒定。
一旦鑒定為假冒產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進行加倍賠償。
這條規定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商家不賠,那就等著去法院吧。
他有理,商家說不出什麽,光退賠還不行,按照法律規定,他逼著商家不但給他退款,還多賠他1倍的金額。
的確,改革開放才十幾年,很多中小中國廠家沒有商品知識產權被保護的意識。
什麽東西市場上好賣,無良廠家就跟分效法,從服裝鞋帽到日用百貨,都是效法的目標。
正牌生產廠家很是無奈,抽不出更多精力打假,也怕在社會上說自己的產品有假冒偽劣,導致正品銷路受阻,這就更助長了造假之風。
民間意外誕生出耿越,雖然他的初衷是為了賺錢,客觀上還是幫助了遏製造假。
最早法製報紙報道他時,詳細報道了他的手法,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啊,原來還可以這樣賺錢,於是有點法律頭腦的人,紛紛效仿。
一時間,打假或者做企業眼線盛行受到追捧,報紙上更加起勁歌頌耿越們是“打假英雄”。
北京市民管這個叫“知假買假”。
這回,耿越打假打到了楊軍的“天宇通電訊”頭上。
“他拿了多少?”草祥子問。
“不清楚。沒多少。頂多三五部、十來部吧。”楊軍忿忿地說。
“怎麽對付?”草祥子又問。
“一個子也不給那王八蛋!”楊軍惡狠狠說。
見草祥子狐疑的模樣,楊軍故作漫不經心地解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候隨機應變吧,我們不是他的大頭。等那些大商場先跟他們玩命吧。”
草祥子說:“事情沒這麽簡單吧。”他躊躇地站在哪裏。
“你們店怎麽樣了?”看草祥子沒有走的意思,楊軍順口問道。
他回頭跟小刃說:“你先好好休息幾天,楊雪,你先忙你的。”
兩個人點點頭,起身走出楊軍辦公室,楊雪關上門。
楊軍問的怎麽樣指的是銷售,一句話點到草祥子的心病上。
楊軍問到重點,草祥子有點抓耳撓腮。
“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