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群書治要》之策
“《群書治要》成書之後,由魏徵作序並上呈唐太宗,正如魏徵在序言中所說,這部書“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唐太宗讀到此書後,曾兩次在詔書中談及此書。他在《答魏徵上&手詔》中說:“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在貞觀九年的時候,太宗又再次談到他讀《群書治要》這部書的感受說:“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新唐書·蕭德言傳》所言:《群書治要》編成後,唐太宗曾對編撰者之一的弘文館學士蕭德言以豐厚的賞賜。根據宋王應麟所撰《玉海》引《集賢注記》所記:“天寶十三載十月,敕院內別寫《群書政要》。先是,院中進魏文正所撰《群書政要》。上覽之,稱善,令寫十數本分賜太子以下。”李蘩《鄴侯家傳》裏也記載唐僖宗曾問大臣李泌說:“朕欲知有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廣博,卒難尋究,讀何而可?”回答說:“昔魏徵為太子略群書之言理道者。撰成五十卷。謂之《群書理要》。”可見《群書治要》在唐朝君臣中的影響。”
“唐朝滅亡後,《群書治要》隨之毀滅於戰火之中。自《宋史》以後不見記載。幸好,唐時日本的遣唐使曾將此書抄回日本,上呈日本天皇,方使此書得以流傳於世。直到今天,日本宮內廳還保存著“金澤文庫”中的《群書治要》手抄本,為鐮倉時代日本僧人手抄。這部手抄的《群書治要》後來歸德川家康所有,德川家康得到此書後,曾於公元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四十七冊。因數量稀少,流傳不廣。這就是日本元和二年銅活字本。此時,《群書治要》已缺失卷四,卷十三和卷二十,殘存四十七卷。”
“《群書治要》以用人的重要歸納為三個方麵。一、治亂安危,皆由任人。《毛詩》中說過:“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任用賢德,有能力之人是周室中興的一個重要原因。《漢書》講到,“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必然之道也。”這是總結曆史發展得出的一個經驗教訓。《典語》也講到,“夫世之治亂,國之安危,非由他也。”市間治理得好壞,不是由其他什麽原因所導致的,而關鍵是在用人的好壞。“俊乂在官,則治道清;奸佞幹政,則禍亂作。”如果君主喜歡有才華,有德行的人,且賢能的人在領導的位置上,國家政治就會清明。如果君主喜歡逢迎巴結的人,且邪惡之人幹預朝政,則禍亂不可避免。”
“《墨子》提到,一般人對於治理國家,任賢使能並不重視。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現在的王公大臣都想使他的國家富裕,人口增多;希望法令能夠合理有序運轉,但卻不懂得尚賢使能。從這裏可得出結論:士,君子隻明於小術,而不明於大道。”
“現在的王公貴族,有牛羊不會殺,他一定會找個好的屠夫來屠宰牛羊。如果有套衣服不會裁製,他也一定會找好的裁縫來縫製。如果有一匹病馬不能醫治,也一定會找好的獸醫來醫治。如果有張破弓不能張開,也一定會找好的工匠來修補。雖然身邊有骨肉至親,無緣無故富貴起來的人和相貌俊美的人,但知道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技能,他也一定不會讓他們去做這些事,因為擔心他們敗壞自己的財物。”
“這些王公貴族對於這些事還知道尚賢使能,但對於治理國家,卻不任用賢能。真正治理國家政務時,王公貴族就不假思索地舉薦,任用他的骨肉至親,無緣無故富貴起來的人和麵貌姣好的人。可見,王公貴族親愛他的國家還不如親愛壞弓,病馬,衣服,牛羊此類財物。所以說,天下的士大夫,君子都是明於小術,而不明於大道的。這個比喻形象恰當,說明我們對於一般的財物都知道去愛護,但對於治理天下,卻不是如此,都是任用自己的親人,貌美的人和富貴的人。”
“《說苑》說過,沒有恒常安定的國家,也沒有恒常得以治理的百姓。如果得到賢德的人,國家就會安昌;失去賢德的人,國家就會危亡。從古至今無不如此。”
“史書,魏文侯的一個故事。魏文侯非常重視賢才,每次路過段幹木所居住的巷子門口時,一定會站起身來,扶著車前的橫木對他表示敬意。他的仆人問:“君主您為什麽要起身扶著這個車廂前的橫木,來表示敬意呢?”魏文侯說:“這不是段幹木所居住的巷子嗎?段幹木是一個賢德的人,我怎敢不對他伏軾致敬呢?而且段幹木這個人是因為有德行而榮光,我隻不過是因為土地廣闊而榮光。段幹木富有的是道義,而我富有的不過是財富。土地不如德行,財富不如道義,我應該任用這個人。””
“魏文侯給了段幹木百萬的薪祿,而且經常去向他請教治國的道理。魏國的人知道後,都非常歡喜。沒過多久,秦國想興兵攻打魏國。司馬唐且聽到後,就勸諫秦國的君主說:“段幹木是個賢德之士,而魏文侯對他禮遇有加,天下人沒有不知道這件事的,這時還不該去攻打魏國。”秦君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按兵不動,不去攻打魏國了。””
“一個國家能夠重用賢德的人,讓天下人都為之歎服,不敢輕易對他有所企圖。《孟子》說過,一個人一定是先侮辱了自己,然後才被別人侮辱。一個家庭一定是先自己毀滅了自己,才讓別人看到這個家庭有機可乘;一個國家一定是自己內部先起了紛亂,別的國家看到這個國家不團結,才會打它的主意。所以,一個國家如果內部團結一致,特別是任用賢德的人,使上下都有公心,不自私自利,這個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別的國家也不敢對它另有企圖。古人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