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公正不阿
“我不曾鬆懈謀取私利,可是有人會從這方麵懷疑我,這一定是由於我在公務中有不公正、不勤勉的情況,從而招致他人的懷疑;我不曾貪汙濫用職權,可是有人會從這方麵懷疑我,這一定是由於我在公務中有不廉潔、不正直的情況,從而招致他人的懷疑。如果處理一件事讓人懷疑,那麽以後無論處理什麽事都會招致他人的懷疑;如果他人有一天懷疑我,那麽以後將會時時懷疑我。遭到他人的懷疑,就是我知道了,尚且不易辯解,更何況他人不一定會把懷疑我的事告訴我。懷疑我的人和事很多,糾結在一起四處傳播,一旦傳到上級官員那裏,造成的後果和禍患難道還小嗎?所以君子在嫌疑是非之中,應該在苗頭出現時就正視它、解決它,盡力避免嫌疑。……假如說我持心公平正直,對上對下不產生愧疚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提心吊膽遠離嫌疑分辨自己的行為,讓他人了解呢?隻怕將來如果會後悔,必定是從不遠離嫌疑之地、不辨別是非痕跡開始的,如果真的不遠離嫌疑之地、不辨別是非痕跡,那就噬臍無及了!”
“官位沒有重要不重要,隻要才能與其職位相稱,並能實現其理想就是重要的。國家給的俸祿無所謂豐厚與菲薄,隻要享受起來內心不覺得。慚愧就是滿意的。如果德行淺薄,才幹平庸,非分得到高的職位,不能滿足百姓的期待,不能抑製士人們評頭論足,即使不會遭遇重刑,也會岡才不稱職,禍患潛伏下來,在當時遭人們嘲笑,死後也會遺臭萬年,這樣的高位對我又怎麽樣呢?這正如孔子所說的“用不合乎禮義的手段得到富貴,那些富與貴對我來說就如同天上的浮雲”,孟子所說的“萬鍾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鍾的俸祿對我有什麽益處呢”?做一個儒學教官,在庸俗的人看來是清苦閑散的,而在有修養的人看來,是一個有清譽且重要的職位。不惶恐不慚愧不怨恨,把自己好的地方教給別人,為國家培育賢才,沒有比這更榮耀的了。放棄儒學教官而去擔任緊要繁重的職位,理想能行得通嗎?才能能夠稱職嗎?能讓百姓得到好處嗎?能夠揚名於當時嗎?如果這四樣都得不到,一心去求榮耀,反而會得到羞辱。”
“胡祗通,字紹聞,號紫山。曾官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荊湖北道宣慰副使。著有《紫山集》。”
“把官物當成是自己的東西一樣看待,把公事當成是自己的私事一樣來做。寧可得罪自己的上級,也不去得罪百姓。”
“脫脫,字大用,元蒙古蔑裏乞氏。幼為伯父伯顏所養。後伯顏專政,參與罷逐伯顏。官至同知樞密院事、中書右丞相。任相時,廢伯顏舊政,雪冤獄,複科舉,一時被譽為“賢相”。曾任都總裁官,主編《遼史》《宋史》《金史》。”
“用投機取巧去獲得富貴的,一定要垮台;以追求錢財為家風的,必然招來禍患;憑借權勢去欺壓別人的,就會招致羞辱;自以為很安全而放鬆警惕的,難免會遭受危難;仗恃有學識而自我陶醉的,必定會受到束縛;憑行跡自滿自傲的,定然是淺薄虛偽的。這是六種壞毛病。與人慈愛則和睦,節儉則用度充裕,勇敢則善於決斷,思慮明晰則謀慮深遠,包容則能集合眾人,這是五種美德。改掉六種壞毛病,踐行五種美德,才能夠有所作為。”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又號玄真子,明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元末隱居山中讀書。明初應召任江南儒學提舉,曾官翰林學士、侍講學士、學士承旨等。曾充總裁官,修《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龍門子》《浦陽人物記》等。”
“以正直涵養內心,以廉潔約束自己,以忠誠事奉君王,以恭敬事奉尊長,以信義接人待物,以寬厚接待下屬,以恭敬處理政事,這是當官的七項要訣。”
“人生天地之間要有誌節氣概,施惠於百姓,拋棄榮華富貴,留清白於後世。這是做官的四種美德,是做官的人應該追求的。”
“依仗威嚴的氣勢壓製別人,憑借結交權貴報複私怨,接受賄賂為人辦事,泯滅公平正義之道以經營自家。這是做官的四種惡行,會殃及後代。”
““百姓饑無可食,而自己有糧有肉,就像吃著害人的苦菜;百姓寒無可衣,而自己穿著皮衣,就像身披荊棘;百姓愁怨,而自己鳴樂聽唱,就像聽著嘶啞的啼聲:百姓勞苦,而自己安靜閑適,就像自己身患疾病。既然說州縣官員是百姓的父母官,就應當與百姓同甘共苦。如果對百姓的疾苦毫不關心,這與路人有什麽兩樣?””
““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到處橫行霸道,欺壓貧弱百姓,而貧弱的人忍氣吞聲;人多勢眾的會到處泄憤,而孤苦的隻能關門閉戶;有智巧的人善變,老實的人易受欺騙:有權有勢的人懂得買通關係,貧弱的老百姓隻能垂頭喪氣。因此,官府的圓滑寬柔,會助長壞人的囂張氣焰,引起善良百姓的擔憂。大自然如果沒有雷霆霜雪的天氣,萬物也不會枝葉茂盛開花結實。””
“““公”“私”兩字是宇宙的人鬼關。如果從朝堂到鄉間,人人都把持住了這個“公”字,便會天地清朗,人間安寧,政治清明,訴訟平息。隻是一個“私”字,擾亂得不成個世界。””
“當官時不擔心聽不到奉承的話,怕的是沒有規勸的話。百姓即使心裏怨恨詛咒,也無法迅速聽到,等到離任的時候,一個官員是好是壞立刻就區分清楚了。如果老百姓有留戀不舍的聲音,就是一個好官。如果不是好官,離任時人們會跑到大路上慶祝,即使這人是升官離開,也堵不住百姓的嘴。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離任,惡言責罵隨處都會有。離任交接辦理需要時間,這期間沒有人願意給他提供寄居的地方。所以權力握在手中,應當時時考慮到會有離任的那一天,自然就不敢得罪黎民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