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嫡女誓不為相> 第三百零九章,不自量力

第三百零九章,不自量力

  “石川的某個狗腿子,別妄想要從這裏等來救兵了。”站在山頂上的少女下巴輕抬,一臉倨傲。


  山下被官兵們圍起來的土匪頭領當然不承認,“呸。”。”


  冀州,自是指黃河以北。它南麵是黃河,東,西,北三麵又分別由渤海,太行山,燕山所包,據此亦可割據一方。然而冀州之地,沒有關中八百裏秦川的富庶,也不如汾河流域各平原豐饒,反而還飽受黃河改道的水患。自古它都不是一個經濟發達地區。但有一點,冀州民風彪悍。燕趙多悲歌慷慨之士,自古聞名天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冀州更是國家騎兵的重要產地。因此,憑借冀州精兵,妥善運用,亦可與天下爭雄。”


  “打仗戰勝了跟民風彪悍也有關係啊?”謝胭聽得瞠目結舌。


  “四、齊魯。由冀州向南跨過黃河,便是齊魯。前麵講關中,河東,冀州,都說了四麵屏障。可是對齊魯來說,沒有。它除了東麵的渤海,黃海算是安全之外,其餘三麵,幾乎無險可守。整個齊魯地區一馬平川,一打就穿。戰國時樂毅一口氣吃掉整個齊國,然後田單又一口氣將整個齊國吃回來,這種事情,也隻有在齊魯地區才會出現。但齊魯卻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原因很簡單,這裏很富。齊魯漁鹽之利天下聞名,而且齊魯也是中國傳統的工商業發達地區。平原之上,糧食自然也相當充足。此地便成了曆史上重要的經濟基地。對於齊魯的戰略地位,清代地理大家顧祖禹在他的名作《讀史方輿紀要》中寫道:”齊魯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堪稱至理。”


  “五、中原齊魯向西,便是國家中心地帶,自古戰事最為激烈的地區——中原。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盡管沒有什麽割據勢力是從中原起兵的,但任何有野心的人物,心裏都裝著中原的拿下。”


  “隻是將其再細分,劃成四個小區域。三川河內南陽,淮上西北,為三川河穀。所謂三川,指的是黃河,伊河,洛河衝積出來的小平原,中原重鎮洛陽正位於其上。三川地區除了北臨黃河之外,三麵環山。山間亦有險關,西麵是函穀,東麵是成皋,南麵是伊闕,北麵是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孟津。這四處都是知名地帶。函穀自不必提;當年劉邦為了給韓信的戰略包圍贏得時間,頂住項羽的瘋狂進攻,守的便是成皋;戰國時秦國與魏、韓爭奪伊闕,白起斬殺二十四萬人,足見此地之重要;周武王”八百諸侯會孟津“,雖有傳說成分,但也能說明孟津的地位。三川河穀,可謂中原的重中之重。西南,為南陽盆地。此地地勢雖說不上有多險要,但確實是兵家必爭的樞紐之地。它北麵,是中原重地洛陽;西北麵的武關是關中門戶;南麵的漢水,方城山又是荊楚的門戶;另兼西接漢中、東臨江淮,四通八達,不可不取。曆史上,圍繞南陽盆地兩大重鎮宛城、襄陽,發生的戰爭故事數不勝數。東南,為淮河上遊地區。此地最大的特點,河流眾多,淮河,汝河,潁河,渦河,汴河等等,水運發達,堪稱中原水係的命脈所在。河運極其重要,走水路比走陸路可以省下太多銀子了。


  “漢代在此置河內郡,郡治在豫州懷慶府地區。在即將講述的劉秀統一戰爭中,此地便被劉秀定為兵馬,糧草的轉運中心。可見這裏與中原其它地區一樣,起著至關重要的樞紐作用。以上講到的五大戰略要地,主要位於黃河流域,屬於北方。在曆史進行到公元前後,中國北方的生產力水平,遠勝南邊地界。”梁戀對著圖紙研究了一會兒,最後繼續說道。


  “漢中中原西邊,為漢中。漢中地區,是秦嶺和巴山之間夾出來的一個長條地帶。秦嶺隔開了漢中與關中,巴山則把漢中與巴蜀分在兩側。漢中這個地方,在九大戰略要地裏麵差不多是最小的。單獨占據漢中,很難成事,必須要向關中或者巴蜀挺進,才能把根據地建得更加厚實。所以漢中的意義,主要在於與關中和巴蜀的聯係。漢中與關中隔著秦嶺,其間隻開了四條穀道曲折相通。自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陳倉道自不必說,韓信暗度陳倉之策已是國家戰史的經典,它的北口正是關中四塞之一的散關。褒斜道並不出名,但卻開發最早,當年司馬錯正是從此道進入漢中,進而拿下蜀地的。儻駱道最為險峻,極少用兵,更加少為人知。而子午道卻由於《三國演義》的宣傳而極其有名。相比其它的穀道也有些繞遠,當時不太受重視,所以魏延才覺得能起到奇襲的效果。至於漢中與巴蜀間的巴山之中,穀道更少,隻有兩條。其中直通蜀王城的叫金牛道,由於路途最短,最直接,所以為兵家必爭。道上的劍門關也是古代名關之一,李白《蜀道難》中創造的名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說這兒的。金牛道東邊,還有條米倉道,就需要從巴中,閬中,繞到蜀王城了。”


  “巴蜀下麵我們就順著這兩條穀道穿過大巴山脈,來說說巴蜀之地。就防禦的角度而言,巴蜀比關中更加穩固。其南麵是雲貴高原,西麵是青藏高原,敵人根本不可能攻上。僅有的兩條通路,在北邊和東邊。北邊我們說過了,掐住劍門關,守住米倉道,便可保巴蜀腹心蜀王城的安全。而巴蜀的東麵門戶,在重慶。重慶是全國有名的山城,因此從東麵陸路進攻巴蜀,幾乎不可能,隻能走長江水路。而巴蜀又位居長江上遊,順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難,加之有三峽阻隔,可謂萬無一失。所以說,巴蜀之險,幾不可破。但這裏有個問題,就是崇山峻嶺太多,外麵不容易進去,裏麵也不容易出來。因此巴蜀最容易出現局部割據的勢力。然而,一旦巴蜀脫出局域,則變得極其重要。與東麵的荊楚相連,則占盡長江天險,足以與北方抗衡;與北麵的關中、漢中相連,則可順流而下,直取荊楚、中原。加之蜀王城平原也是一個巨大糧倉,使得巴蜀雖不是兵家必爭,卻是得之可安天下的重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