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昏迷不醒
方隊的臉色沉了下來,他看向紀朗。
紀朗臉色驚慌,支支吾吾說道,“這是我,我方才在河裏邊剪刀的,真的!我看它好看,便收了起來!”
“河裏?河裏怎麽會有這樣的東西?紀朗,你最好說實話,你應當知道我們桃源村裏的規矩!村裏規矩第一條,就是絕不容許任何人和村子之外的人狼狽為奸!你要是敢勾結外人來害我們村……”張富明顯不信紀朗的話。
“我沒有,我怎麽會和外人勾結,桃源村是我的家,我絕沒有不軌之心。”紀朗拚命的搖著頭。
“你真的沒有?”方隊沉著臉問了一句。
“我發誓,我絕對沒有做出任何對不起桃源村的事情,我也謹記桃源村的規矩的,方隊,你信我,這匕首,我就是在前麵的河裏見到的,可能就是什麽人掉下來的吧……”紀朗說的一臉的誠懇。
少年人也不過二十歲左右,長得也算是青秀,隻是有些羸弱,但也是這樣,看起來倒也不像什麽惡人。
方隊點了點頭,“紀朗,我是看著你長大的,相信你的為人,你不要幹出什麽糊塗事就好了,咱們村子的情況特殊,你也明白,所以絕對不準和任何外人聯係知道嗎?若是發現了你和外麵人勾結……不,就算沒有勾結,哪怕是有交集,村子裏都不會放過你,所以你自己好好想想,這一次我就信你,好好幹活吧,這匕首,我就沒收了。”
紀朗愣了一會才點了點頭,“是,我知道了,我明白。”
一場爭執就這麽結束了。
阿七在見到那匕首的時候,就知道秦非夜一定在這桃源村之中!
他在第一時間就已經下來了,隻是因為攀岩下來的時間耽誤了,所以秦非夜便順著河流被衝走了。
秦非夜掉下來河流的事情,阿七已經從那塊碎布確定了,現在他一路尋過來,根本就沒有看到秦非夜,那麽秦非夜一定在這河流的更前麵的位置。
而這些巡邏隊的人沒有發現外人,而這個叫紀朗的年輕人身上卻有秦非夜的匕首,所以阿七大膽假設,或許就是這個人,救了秦非夜。
“你後來跟上去確認了?是這個人救了非夜嗎?”葉挽歌聽到這裏,臉上終於露出一抹笑容來。
雖然對於這個桃源村她有許多疑問,但是至少秦非夜被人救了,幸好有這個善良的年輕人,否則以桃源村如此排外的情緒,換做被被人發現,秦非夜怕是死路難逃。
“是,等巡邏隊的人離開之後,我便悄悄的跟蹤了那個紀朗,果然,在紀朗屋中的地下室裏,我看見了爺!”阿七說到這裏都有些激動起來。
“那紀朗是一個人獨居,大概是不敢被人知道他救了人,便將爺藏在了他屋中的地下室,我趁他不覺跟了下去,在地下室裏看到了昏迷不醒的爺,爺當時頭部纏著紗布,身上蓋著棉被,臉色十分不好,當時空氣中有藥味,應該是有上了藥,呼吸也尚算穩定,我才安了心。”
葉挽歌也鬆了一口氣,“這個紀朗竟然敢違背桃源村裏的規矩救了秦非夜,看來也是個心善之人,隻是這樣,我們倒是不好將人帶出來,後續我們能聯係那個紀朗,讓紀朗把非夜給我們偷偷帶出來?”(
“這個村子很奇怪。”阿七皺著眉頭,“我在確定了爺的安全之後便離開了地下室,然後稍微在村子裏查探了一下,這個村子裏大約有百來戶人家,村子裏還有祭祀的大祠堂,還有祭台,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供奉菩薩之類的,似乎十分迷信,而且在村子的後方,有一個把手十分嚴密的山洞,我進不去,所以也不知道究竟裏麵有什麽,山洞之外竟然有八人把守著。”
“的確很奇怪,聽你說的意思,這個村子似乎是藏著什麽外人不知道的秘密,這會不會跟這個村子排斥外人有關?”葉挽歌覺得這個所謂的桃源村,真的處處都透著神秘。
“這些倒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這村子裏白天也有巡邏隊,那一日大抵是因為暴雨巡邏隊出來了,又是暴雨的深夜,那個紀朗才能瞞天過海的將爺帶回自己家去,現在要想將人帶出去,怕是不容易,那些人我觀察過,身手都不錯,以我們幾個,若是直接跟村子的人起衝突,怕是無法將人安然帶出來,且他們有武器,我們卻是人生地不熟,現在除非爺清醒著……那爺自己便能離開。”
“據你所說,非夜可能是撞到了頭,不知道他醒了沒有。”葉挽歌也有些惆悵。
若是此時在汴京,自然不用擔心這些,可是他們現在在外地,在一個深山老林之中的外地。
桃源村百八十戶的人如果聯合起來,也夠他們喝一壺了。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裏可是人家桃源村的地盤,他們單槍匹馬的,實在拚不過。
阿七的臉上露出幾分疲憊來,但也有幾分慶幸,“現在唯一的好消息,便是爺還活著,隻是要如何將爺帶出來……”
葉挽歌當下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這樣,今夜我再進去桃源村一趟探探消息,也再看看非夜的情況,如果他醒了且能行動,那最好不過。”
“我也去。”阿七說道。
葉挽歌看著阿七滿眼血絲的樣子,“你看看你殘成那樣了,還是好好歇著吧。”
阿七頓了頓,才悠悠說道,“郡主,你的臉色也十分不好。”
“我啊,沒事,天黑了我就出發。”葉挽歌不在意的罷了罷手。
此時,樹洞外傳來了些許腳步聲。
葉挽歌和阿七對視了一樣,兩人紛紛麵露警惕,這個時候會來這裏的,若不是阿都,便是被發現了。
阿七起身,悄無聲息的走到了樹洞口,他撥開樹藤望了出去,在看到在樹洞外徘徊的阿都時,才鬆了一口氣。
“是阿都。”阿七回頭跟葉挽歌說了一聲,“我們在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