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瘋狂的訂單
人才,隻有在給他足夠空間的前提之下,才能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潛能。
馮錦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高賢幾乎沒有幹預之下,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宣傳和營銷,並且把馳風牌自行車,真正地推了出去。
“發布會的結果怎麽樣?”高賢詢問麵前的吳誌。
他想知道馮錦在完成前期這麽良好的宣傳造勢之後,能獲得怎麽樣的收獲。
吳誌從懷裏拿出一個小本子,遞給了高賢:“老爺,馮錦把這次的成本和利潤,都詳細地寫在裏麵了,您請過目。”
高賢接過賬本,翻看著裏麵的內容,越看就越是心驚。
騰龍係列自行車,目前隻出產了一輛,由於耗費大量黃金,造價在一千二百兩銀子,這些銀子,是白送出去的。
但是侯爺府的幾個後輩緊接著就送來了六個訂單,都是騰龍係列,不過給他們設計的自行車,造價略低於保定候的那輛,在八百五十兩銀子左右。
但是訂單的報價,是每輛自行車兩千兩白銀。
保定候的麵子讓馮錦給他們打了個八折,就是一千六百兩,淨賺將近一倍。
接下來推出的民用自行車,夢回千古係列的造價在二百兩銀子左右,展望未來的造價比夢回千古大概多了五十兩銀子。
但是夢回千古係列定價,一千兩銀子。
展望未來係列定價,一千三百兩銀子。
足足五倍的利潤,對於這個時代來說,著實恐怖!
然而即便如此,馮錦還在賬本中做了描述,因為此次是初次嚐試這種營銷模式,所以沒有太過於注重利潤,選擇的是比較“親民”的定價。
高賢心中吐槽,你可真是太親民了。
不過此舉賺的是那些本身就富得流油的人,高賢也沒有太多的心裏負擔,若是針對平民,高賢是絕對不允許馮錦這麽幹的。
說得好聽點,那叫竭澤而漁,說得不好聽了,那就是趴在人民身上吸血吞肉的饕餮。
高賢決不允許高家變成這樣喪盡天良的饕餮。
“不知道這個價格會有多少人接受。”高賢嘀咕著,翻開後麵的一頁。
頓時,他倒吸一口涼氣。
夢回千古係列,預售一百八十九輛。
展望未來係列,預售兩百三十二輛。
兩者加在一起,再加上賣給保定府後輩的六兩騰龍係列,總共三十三萬零一百兩銀子!
除去生產成本,宣傳成本,人工費等,預估淨利潤二十二萬兩白銀。
恐怖如斯!
一個自行車而已,都快趕上了高賢上次精心準備的織布機發布會的直接利潤了。
還是小看了這個時代的有錢人哪。
高賢自從穿越以來,大部分目光都在底層民眾身上,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這個時代的窮人雖然經常吃不飽飯,還有的凍死餓死。
但是上層階級的富人們,許多都肥的流油,窮盡奢華。
此時他突然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數據,說是在明朝末年,國內百分之一的人,占據了整個國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財富,貧富差距如同九天比較於黃泉。
想到這裏,高賢不禁咬牙道:“看來以後在全麵布局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這群整天在酒池肉林裏麵打滾的家夥,一定要把他們身上的油脂剮下來幾層。”
說著,高賢看向吳誌,道:“你最近多留意一下燒製琉璃方麵的人才,如果有可用之人,直接挖過來!”
他準備把某些計劃提前了,精美的玻璃製品,現在仍舊是上層社會流行的稀罕物,高賢決定把這個大招放出去,先吸一波這群人的血。
吳誌愣了愣,點頭道:“行,不過老爺,這件事情,我們是在明麵上做,還是暗地裏偷偷地來。”
明麵上做的話,首先肯定會得罪現階段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比如保定府的鄭家,鄭家已經經營奢侈品的生意許多年了,琉璃在他們的產業中也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公然招募燒製琉璃的工匠,鄭家一定會心生警惕,甚至在背後做些小動作,阻攔高家招募工匠,或者在高家的琉璃生意上麵使絆子,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在明麵上做的優點,就是能很快找到合適的人,把這個產業建立起來。
而在暗地裏麵做,就不用過於擔心某些有心人的算計,可以先自己悶頭發展,等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再以雷霆之勢拿下市場,在那個時候,鄭家再想做些什麽已經來不及了。
就如同初期高家布料產業的起步一樣。
不過這種做法的缺點,就是會發展得比較緩慢。
高賢仔細想了想,最終決定,直接明著來,不用顧及其他人的反應。
高家現在,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雛鳥了,在那個時候,一個陳星海,就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高賢隻能悄悄地悶頭發展,一旦暴露,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在經過多次大事件之後,現在的高家,人才眾多,財力雄厚,產業種類不再單一,而且都是一些高精尖的產業。
在商業上,高家與龐大數量的商人都有著密切的聯係,而且保定府第一商人家族廖家,逐漸恢複過來的大商賈陳家,都是高家的第一第二合夥人。
而在政治層麵,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高家是直接受到保定候庇護的,隻此一條,在保定府境內就沒有人敢明著找高賢的麻煩。
所以,如今的高家,有著絕對的實力和背景,跟保定府這群高級玩家們正麵對決。
絲毫不懼。
於是高賢和吳誌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吳誌點頭,想了想說:“老爺,那您看要不然這樣,萬民報社馬上就要開始運轉了,我後麵把招工的信息,直接登錄在報紙上麵,這樣傳播的範圍和速度將會更大更快。”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萬民報總算是要開始正式投入使用了,吳誌最近在做最後的內容審核。
第一期的主要內容,是通雲裏至三石鎮的道路建設,裏麵主要記述了道路的施工情況,百姓們的薪資,以及未來將會給幾個鎮帶來怎麽樣的好處。
其次是新農村村民的一些日常生活,還有幾個小故事等等。
再加上一條招工啟事,也就把萬民報的基調定了下來。
“行,就這樣辦。”高賢最終拍板,決定了這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