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黃道吉日 祭祀大典
眾人心裏雖然十分的好奇,但是並沒有過多的詢問。
這是帝王家事。
如果大王想要告訴他們,肯定會告訴他們,如果不想告訴他們,他們想知道,也沒機會。
除非去詢問沈萬三。
······
“寡人知道了,祭祀大典完成之後,你讓他們帶著寡人的口諭,來禦書房,寡人要親自考驗考驗他們,如果他們真的如同你所說的,擁有才華,寡人絕對不會吝嗇”,項雲看了看外麵的天色。
太陽已經升起。
時辰快要到了。
“是,微臣知道了”。
沈***了回去。
“孔愛卿”,項雲看向孔融。
“微臣在”。
“時辰快到了吧”。
“回稟大王,還有一個時辰,我們需要馬上就出發了”,孔融站出來,低聲說道。
“還有一個時辰”,項雲不由喃喃自語。
“寡人知道了”,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
因為古代劃分,一天為十二個時辰。
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根據十二生肖進行劃分。
“好,眾位愛卿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如果沒有,我們就去社稷廟”。
古人對於時辰要求十分的嚴格。
所謂——黃道吉日。
必須要講究好日子。
當然,不僅如此,就連砍頭都要在午時三刻進行。
砍頭,就沒有別的時候。
而且,一般都是秋後問斬。
這裏麵是有學問的。
也很有講究。
秋後問斬的意思最早來自《禮記·月令》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漢儒董仲舒則在《春秋繁露》中將這個含義上升到理論高度,“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認為慶、賞、罰、刑為帝王的四種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董仲舒認為,春夏應該行賞,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後來所說的“秋後問斬”。
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如果違背天意,就會招致災異,受到上天的懲罰。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製度化。
至於為什麽選擇午時三刻。
因為午時,陽氣最盛。
古人十分的迷信,相信鬼怪之說。
古代除了用日晷計時外,還以漏刻計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鍾,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裏十一點到淩晨一點,那麽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午時三刻在十一點44分左右。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這個時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衝淡殺人的陰氣。
除此之家,還有另一層意思。
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
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古代迷信思想比較嚴重。午時三刻,正是陽氣最盛之時,在此時處死的犯人,連鬼都做不了。
以陽氣,衝淡陰氣。
······
這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習俗。
有些迷信。
項雲既然出生在了這個年代,他也沒有去打破。
而是依照祖宗之妙法。
關於這一點,韓非在修改炎國法律的時候,便已經考慮進去。
······
眾人聽到項雲的話,都沒有站出來。
“那好,那我們就出發,去社稷廟,退朝”,項雲站了起來,離開。
在項雲離開之後,眾人才紛紛退朝。
開始有序的前往社稷廟。
而項雲,回到後宮之中換了一身衣服之後,腰間佩戴著湛盧劍。
然後坐著馬車,也前往社稷廟。
左右典韋,許褚兩大護衛。
後麵是沈煉,靳一川,盧劍星三兄弟,還有其他的人。
每個人都一絲不苟。
不斷觀看著周圍的環境。
在暗中,荊軻守護在暗中,一柄劍,散發著強大的殺意。
黑麒麟易容成普通人,混跡在人群之中。
項雲出宮之後,大隊的人馬已經站好了位置,封鎖了街道,保證項雲的暢通無阻。
在街道的兩旁,周圍的百姓一臉地狂熱。
對於他們來說,項雲就是他們的天,就是他們的地,就是他們的神。
是項雲給了他們這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