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致郁動畫越來越受歡迎
,我一部動畫虐哭百萬觀眾
12月15日,周六。
一篇文章出現在網路上,在動畫圈子裡面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
文章的標題:《喜歡致郁動畫的人不對勁?不!不喜歡的人才叫不對勁》。
內容方面,首先是描述了一下現如今的動畫市場上出現的一個現象——致郁動畫越來越受歡迎。
這不是說說而已,還擺出了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一份數據,說什麼至少72%的人是喜歡致郁動畫的,算不上喜歡但也不討厭,碰到優秀的致郁動畫照樣會看,這樣的人佔了89%,嘴上說著討厭致郁動畫,但碰到優秀的致郁動畫還是會很想看,這樣的人佔了93%……
不但有當下的各種數據,還有過去的一些數據,而且將現在的數據和過去的數據做了對比,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然後得出致郁動畫越來越受歡迎這樣的結論。
這還沒完,得出結論之後,這篇文章還緊接著做了分析。
為什麼致郁動畫會越來越受歡迎?
根據這篇文章的說法,其實不是越來越受歡迎,而是……人類本來就對悲劇有著天然的偏好,本來就很喜歡,只不過以前優秀的致郁動畫並不多。
現在,優秀的致郁動畫越來越多,所以才會給人一種致郁動畫越來越受歡迎的感覺。
說到底,不是以前致郁動畫不受歡迎,而是以前的致郁動畫不夠優秀。
這篇文章還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CL,雖然是致郁動畫,但當初播出的時候就非常受歡迎,評分超高,銷量雖然只有三萬多,但放在那個年代也是非常多的,而且這部動畫到如今依然被認為是超級經典的作品。
又比如《魔法少女小圓》,因為是致郁系而不是傳統魔法少女動畫的治癒系,所以人氣和銷量全部爆炸。
如果不是本來就喜歡致郁動畫,那麼哪怕《魔法少女小圓》各種神展開,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優秀,哪怕高木誠在做《魔法少女小圓》的時候,已經有了非常高的人氣,這部動畫也不可能人氣和銷量都這麼爆炸。
分析過原因之後,這篇文章還說了另一個現象——很多人覺得喜歡致郁動畫不對勁,所以雖然喜歡,但不敢明著說出來。
在文章的作者看來,沒那個必要,喜歡就大膽說出來。
喜歡致郁動畫並不是一件不對勁的事情,反而不喜歡致郁動畫的人才不對勁,因為人類的偏好就是悲劇。
……
這篇文章一出,許多人都覺得非常離譜,但仔細一想,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於是,自然而然地就有不少人在議論:
「居然這麼多人喜歡致郁動畫的嗎?想不到啊,真的是想不到。」
「當初高木老賊的致郁動畫一群人喊著不看,結果每次他的動畫人氣和銷量都非常高,當時就覺得不對勁,現在看來,原來那些喊著不看的人都是傲嬌。」
「我以為喜歡致郁動畫的人都不對勁,到頭來,原來是我自己不對勁?」
「這說的,怎麼感覺跟不喜歡致郁動畫就是反人類似的?wwww」
「確實很有道理,我就很喜歡致郁動畫,尤其看過CL、《命運石之門》、《魔法少女小圓》這些動畫之後,我現在都是專挑致郁動畫來看的,不致郁的動畫反而覺得沒什麼意思,儘管如此,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其實只要動畫足夠優秀,怎麼都不可能不看吧?不看只是因為確實不夠優秀,當達到一定的高度,再怎麼不看致郁動畫的人都會被吸引進來。」
「無論在哪個國家,流傳久遠的故事都是悲劇居多,所以確實可以證明人類骨子裡面其實是喜歡悲劇的,只不過現在的社畜,壓力太大了,看動畫更多的是為了釋放壓力,這種情況才導致的大家一致說不想看致郁動畫。」
……
有數據有例子,不會給人一種胡說八道的感覺。
文章的分析,也確實讓人覺得挺有道理的。
當然,質疑這篇文章的人也有不少,有人覺得文章裡面擺出來的那些數據一點都不靠譜,有人覺得文章裡面的分析太過主觀,還有的人覺得CL並不能拿來當例子,因為CL第一季並不致郁,反而是非常治癒的故事,偏偏第一季的銷量比第二季更高。
07年,CL第二季播出,當時女主小渚的死和女兒小汐的死,也讓不少人選擇棄番,實在是高木老賊坑蒙拐騙,加上第十八話太過逆天,最後一話又是幸福團圓的結局,才能成功留住大部分觀眾。
拿CL來當例子,實際上並不合適。
另外,還有人質問文章作者的身份,問寫這樣的一篇文章究竟是何居心。
總之,雖然這篇文章看起來有那麼一點點道理,但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勸服。
這篇文章,自然是高木誠讓人寫的,寫出來,他還親自看過一遍。
他也知道僅憑這麼一篇文章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勸服,但問題不大,因為這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會有各種類似的文章冒出來,給網友們洗腦,再配合市場上出現的各種優秀的致郁動畫,就算短時間內無法讓致郁動畫成為動畫市場上的主流之一,這個目標早晚也能實現。
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
不管怎樣,這些謀划都得暗戳戳地來,表面上跟他高木誠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市場上出現的那些致郁動畫不是他做的,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現在的這一篇文章也不是他讓人寫的,至少明面上不是。
現在的他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製作人,普普通通的動畫公司的社長,已經退出江湖了,才不會謀划這種事情。
雖然很想就這篇文章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但因為不想讓人產生聯想,不想讓人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所以還是要忍住。
目前還只是第一篇文章,就算要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得等類似的文章多了,或者討論的規模更大一些再來,這樣才不會給人一種他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感覺,才不會讓人覺得這是他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