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吵架鬧事
第216章吵架鬧事
畢四年衝的很快,但是他沒有進入李宅,就讓關門的胡磊伸手把他推過去。他跌倒在地,用希冀的眼神看著李牧。
李牧覺得十分好笑,他根本沒多少善心,而且,他看著畢四年,道:“你自己非要挑事,沒有可能在酒樓工作,跟我有什麽關係呢?”
畢四年還在在苦苦求情,但是李牧直接吩咐胡磊關門,根本不管畢四年。
木白風看著這一切,突然開始笑,沈昭看著莫名其妙發瘋了木白風,道:“你笑什麽?”
木白風笑了好一會兒,才道:“當初我讓莊主救你,莊主本來也不想救,如果不是青竹姑娘求情,可能大哥就要見閻王去了。”
沈昭當然知道這件事,當時他還罵過木白風莽撞。他已經看穿了,李牧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如果你動手,不聽勸,他肯定不會幫你。如果你以禮待人,他也會以禮待人。
李牧自然也想起來當時給沈昭看診的事情,他不由得笑了,心思一轉,道:“當初青竹給你們求情,結果我遇到了兩個好護法,現在我也看看這人來找我道歉的人怎麽樣。”
李牧說完,就叫胡磊把畢四年放進來。
畢四年本來沒有抱任何希望,他都想走了,結果剛剛把他推開的人又黑著臉把他放進來,道:“公子叫你進來。”
畢四年大喜過望,趕緊進去,就看到李牧和沈昭,木白風在前麵等他。
李牧在畢四年進來的時候就斂起笑容,道:“說說看,你為什麽要在酒樓幹活?”他其實不想把畢四年這種人放在酒樓。
青竹在酒樓負責廚房做飯的事情,以青竹的個性,根本鎮不住畢四年這種性格的人。
畢四年聽李牧這麽說,趕緊把自己的事情告訴李牧他們,又對李牧道歉道:“老板,是小人不識抬舉,不知道進退,請老板給我一個機會。”
他倒不是真的想要什麽,隻是火氣上來沒有控製住。
李牧笑道:“沒想到你還是個孝子,不過,酒樓以後廚房的負責人是個姑娘,你這樣的人過去,她肯定管不了你。”
青竹以前在李承乾手下,當差當得戰戰兢兢,也不敢說什麽。後來李牧來了,在他手下,青竹的性格雖然有了改變,但是也不會變成一個熱情開朗能管住人的小辣椒。
畢四年聽李牧這麽說,趕緊道:“老板,我什麽活都能幹,也不行嗎?”
李牧直接道:“酒樓那邊你是不要想了,不過我還有別的產業,你想不想去別的產業,放心,工錢絕對少不了。”
畢四年很不好意思,道:“老板,我母親的病需要吃好一點,我在酒樓當差,還能時不時拿一些酒樓剩下的菜回去。”
那些酒樓追求品質,根本不會把剩下的肉放到第二天賣。
李牧看著畢四年,突然有了主意,道:“那你願不願意帶你母親一起住在李宅,你每天當差,你母親就閑待著就行。”
孫文就在連廊那邊看李牧這邊,自從那天王五跟他說了那些話之後,他再也沒敢在李牧麵前湊。
對於孫文這樣的人,李牧十分防備,他能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擇手段往上爬,也能為了金錢出賣李牧。
不過孫文現在也沒有什麽大錯,而且他還留著孫文有用,不能就這麽把他趕走。
現在有了畢四年這麽一個一點就著的人,又喜歡挑事。反正孫文也陰陽怪氣的,正好讓他們住在一起,說不定還有別的收獲。
畢四年聽到李牧這麽說,還是有些猶豫,道:“小人到李宅來,需要簽賣身契嗎?”
李牧說了聲不用,然後就讓他把母親接到李宅來,明天開始工作。
在李宅裏,人員調度由王五和鄭六負責,而賬房則有蔣茂負責。
之前一切都沒有步入正軌,李牧把錢都交給蔣茂,讓他給下人發工錢。其實他身邊的沈昭和木白風也得發一份,他們也跟了自己很長時間,雖然不是一直跟著,但是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蔣茂這裏隻有出的支出,沒有收入,不過李牧之前的錢也不少,還不至於沒錢。
蔣茂過來報賬的時候,有些猶豫,但還是道:“公子,沈護法和木護法的工錢應該怎麽算,還有在成都府的封管家?”
在李宅,李牧的份例最多,有五十兩,下來就是青竹,王五,鄭六,蔣茂以及狄大夫和趙青蘿,每月二十兩,胡磊和申樂比他們低一級,十五兩。
其他人也是由高到低排的。
李牧之前沒想過這個問題,既然蔣茂提出來了,他想了想,道:“他們的越前就跟你的一樣吧,每月二十兩。”
沈昭和木白風以前也就給村民剿匪,收的錢也不多,一年有沒有二十兩收入都是問題。以前的就不說了,從現在開始,他們也算是高收入的人了。
王五回來之後,得知李牧將畢四年和他母親都進了李宅,雖然他有些不解,但是還是過去問李牧要把畢四年和他母親放在什麽地方。
李牧叫他把畢四年放在廚房,畢四年的母親就不用管了,老人家要是幹活的時候再出什麽事就不好了。
不過,他低聲對王五道:“你找個理由,把孫文也安排再廚房,最好和畢四年經常有接觸。”畢四年不僅能監視孫文,還會跟孫文吵起來。
王五也是一肚子壞水,聽李牧這麽一說,瞬間就懂了。
第二天,他隨便找了個理由,把孫文安排去廚房幹活。他估計過兩天孫文就會和畢四年吵起來,結果下午的時候,阿琪就來找他,說孫文和畢四年吵起來了,讓他趕緊去看看。
王五懷著興奮的心情,趕緊過去廚房看看怎麽一回事。大家看到他,有人已經叫了一聲“王管事”。
畢四年和孫文已經吵得臉紅脖子粗,不過一直沒有動手。畢四年看到王五,趕緊道:“王管事,你來評評理。”
他說話很快,竹筒倒豆子一樣,劈裏啪啦就把事情說了一遍,孫文幾次想插嘴都沒有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