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四章 訓兵練將
「師傅,這次小鬼子人數太多了,如果把小鬼子引進了我們佔領的區域,那又要給老百姓帶來無邊的傷害,剛分到土地的百姓們現在可是幹勁十足啊!」
張明輝輕蔑的笑了笑:「竟成,你這個笨蛋,我有說要在自己的地盤上解決小鬼子了嗎?再說剛剛得到土地的百姓們怎麼允許小鬼子再次把他們的土地搶回去,哈哈哈,好了聽我安排!」
就在這時候王一飛打來了電話:「小輝,你們那邊情況怎麼樣了?」
張明輝笑了笑:「我們這邊還好吧,你們那邊怎麼樣了?」
王一飛搖搖頭這個張明輝這個時候還是這麼的淡定,真的不簡單啊:「小輝什麼都瞞不過你,以為戰事又要爆發了,大量的百姓湧入了佳木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
「嗯,告訴大家這是暫時的,之前分給他們的土地不會有變化,叫大家好好的不要騷動,我會儘快解決!」
「嗯,你們小心點兒!」
「沒事!」
掛了電話,張明輝就開始安排作戰計劃了:「現在小鬼子不知道我們的方位,很快就會分兵而行,這也是我們的機會,聚集有效兵力,吃掉小鬼子的有生力量!這次戰鬥沒有方法!」
安排了孫峰和彥強等人選擇合適的地方先隱藏起來,等小鬼子鬆懈過後再展開埋伏,打幾個漂亮的伏擊戰,然後往大猴石山附近靠攏!
雖然彥強等人不知道張明輝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可是能在小鬼子這麼多的人數下從容的指揮,這份氣魄也不是其他人能夠比擬的!
真如張明輝所料,小鬼子好好的計劃,直接就被張明輝給發現了十分氣憤,不追到張明輝的部隊誓不罷休,開始在周圍尋找,看有沒有張明輝等人的足跡,但是又不敢冒然進入張明輝的統轄區域,鬼知道這個殺人狂魔到底準備了些什麼在等待著他!
尋找了兩個小時並沒有發現張明輝部隊的蹤跡,小鬼子指揮官又惱又火,大部隊重新撤回了城裡,只留下一些分隊再各個地方尋找看有沒有其他線索,要是讓張明輝在自己的地盤上又拉攏一批抗日分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一切都在張明輝的預料當中,張明輝派出了警衛連和飛鷹小隊,四處獵殺著小鬼子的小分隊,很快就有很多支小分隊遭受到了團滅,悄無聲息的遭受到了打擊,這也怪小鬼子的大意了,飛鷹小隊和警衛連盡最大力量分散開來,無限的殺著小鬼子,很快小鬼子就發現了很多支小鬼子失去了聯繫,慢慢的感覺到了不妙!
除了張明輝能幹這樣的事情,還會有誰!小鬼子以中隊為單位,近250號人的隊伍再次到各個失去聯繫的小分隊所分配的區域去進行搜尋了!
看到小鬼子的一個中隊靠了過來,早已經埋伏起來的冉茨凌不由的感嘆道:「輝哥真的是摸准了小鬼子的習性,就知道小鬼子會派一個中隊過來,大家做好準備,我要無損幹掉這波小鬼子!」
「是!」
大家也是無比驚奇,張明輝真的太神了,各個顯得十分精神,有這樣的軍官不打勝仗就不可能了!
當小鬼子進入伏擊圈的時候,拉響地雷,一陣手榴彈招呼,警衛連各個方向火力招待,一個中隊的兵力瞬間就遭到了殲滅!
只是這個時候,冉茨凌繼續命令部隊時不時的放槍,提醒戰鬥並沒有結束,不遠處的另一隻小鬼子隊伍聽到這邊的槍炮聲,快速的趕了過來,冉茨凌帶著人不退反進,帶著部隊往前前進了一段距離,再次埋伏了起來!
之前冉茨凌讓大家在這裡埋雷,大家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是為了打掉另外一隻援軍,冉茨凌真的太聰明了,這個並不是張明輝告訴她的,只是她臨時想起來的罷了!
同樣孫峰和彥強的殲滅戰張明輝也沒有具體安排該怎麼打,如果事事都要張明輝安排,那就不會培養出優秀的軍官了,只要大方向正確,其餘的只要沒有大的損失就無關緊要了,再說孫峰、彥強、丁山這些個小鬼子都搞不定,也不用再在職位上呆著了,張明輝可不想養廢物!更不想落得和諸葛亮一樣的下場,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當然歷史上也是冤枉了廖化,畢竟易中天先生分析過了,廖化確實是一名文武雙全的人物,而諸葛卻造成了蜀中的滅亡,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觀點罷了!
要不是諸葛的出現,恐怕劉備根本就不可能獲得蜀中,更不可能有三分天下的局面了!
三國演義裡面,「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個人覺得《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培養人才方面做得不夠好(為了避免傷害諸葛亮的膜拜者的感情,我所列舉都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作法,如有不妥,請指正,或找羅貫中先生理論)。
我們常常看到,諸葛亮在用人方面,首先是慣於吩咐。對任何一次大戰他都早已謀劃到位、胸有成竹,只是調兵遣將,一通吩咐而已,同時結果必然如軍師所言;其次是慣用激將法。可能對張飛、關羽這樣傲慢的人,激將法比較合適;再次是慣用錦囊妙計。關鍵時刻不用你思考,只需你拆開錦囊,便知如何幹了。
諸葛亮在輔佐後主時,對任何事,大包大攬,一方面是劉禪的昏庸無能,另一方面諸葛亮也沒給劉禪思考、「實踐」的機會。而諸葛的對手司馬懿也說道了諸葛事必躬親,並不會久已,後來也正如了司馬懿之料!
諸葛亮習慣了這樣的包辦代替,盡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毫無益處:
一是沒有引導手下人才思考討論,各抒己見,不能使大家對各種思路進行思考、比較、鑒別,大家也就沒有「進步提高」,久而久之,易使手下人才成為不會思考、而只會「照辦」的「機器人」。不會培養手下人的領導不是好領導,跟上這樣的領導,你永遠沒有提高和進步。
二是易使手下形成依賴感,凡事都按軍師的辦,用不著自己想辦法。一遇到軍師沒交待的,就傻眼了。諸葛亮一死,大廈也就雖之傾倒了。這也是中國「能人企業領袖」領導下的企業,為何易主就完蛋的原因。比如我們對海爾的擔心,如果張瑞敏退休了,海爾將會怎樣?
三是凡事一人說了算,容易形成個人崇拜和手下的叛逆。手下人沒有自己獨立思維的,會言聽計從、頂禮膜拜;有自己思維的人,自己的思想觀點得不到機會去在實踐中驗證,則會心生叛逆,消極抵抗,如魏延。
見到魏延的時候諸葛就提出魏延有反骨,諸葛亮懷著報皇叔知遇大恩,匡扶漢室的雄心,第六齣祁山北伐,無奈天不假年,在北伐路上一病不起,料定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把軍國大事分別託付給楊儀、費禕、魏延、姜維幾個人。命令楊儀、費禕等先領軍撤退,魏延、姜維斷後。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開始撤軍。魏延不甘心北伐就此結束,於是他早一步南歸,燒毀棧道希望阻止北伐大軍南撤,並重整大軍向北進攻。
魏延、楊儀各自上表劉禪指責對方謀反,劉禪看了兩方面的奏摺,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向董允、蔣琬詢問,兩人都力挺楊儀而質疑魏延。楊儀與魏延在對峙於南谷口,楊儀的部將何平更叱責魏延:「諸葛亮屍骨未寒怎麼能如此肆意而為」。魏延的部將認為魏延理屈,根本沒有士氣,軍隊一鬨而散。魏延逃回漢中,后被馬岱捕殺,被滅了三族。
認真讀讀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看出:
魏延其實並沒有謀反的實力——對方喊幾句話,自己的部隊就一鬨而散,說明魏延的部隊並不甘心給魏延賣命,而是聽命於成都朝廷。
魏延也沒有謀反的行動——真正的謀反肯定是遠遠把大軍甩在後面,率先返回成都,幹掉劉禪再自立為王,哪有燒毀棧道的道理。所以魏延並未謀反,純粹是過激的行為,引起了大家的公憤,被硬扣上了「反叛」的帽子。
知道了以上的史實,很多人都為魏延鳴冤,其實他一點都不冤。魏延主張繼續北伐,為什麼無人響應?魏延上書朝廷,為什麼得不到其他大臣支持?魏延與楊儀軍對峙,為什麼魏延的部隊一鬨而散?
表面上看,是魏延在「繼續北伐」的問題上固執己見,行為過激,引起各方不滿。實際上是他多年治軍守邊過程中,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經常不給上級面子、動輒欺凌同僚、苛刻對待下屬,引得天怒人怨,自己早就種下的惡果。
張明輝熟知這段歷史,蜀中的滅亡與諸葛的獨斷和不培養下一代人有關係,好好的一個姜維卻要在死的時候才想起來,為時晚矣,張明輝作為這一隻隊伍的最高指揮官,萬一哪天出了意外,部隊不馬上變成了一盤散沙?張明輝可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了必須訓練將領們獨自應對的能力,楊竟成就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