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三百五十七)
張黃虎又仔細的打量了許習容一番後開口問道:“你姓什麽?”
許習容不知他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但還是平靜的答道:“在下姓許,表字稚恭。”
“許稚恭?”張黃虎說道,“孤王不慣稱字,許習容,我見你甚有膽識,不知可否與孤王一起共謀大事啊?”
許習容沒有說話。
“許習容,你既然知道孤王的往事,就該知道孤王當年之所以起事實在是因為朝廷有負於我。且當今朝廷上那賊皇帝不明事理,太監專權,公卿百官又隻知道弄錢,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早已失了人心天命,我看你不如跟著我做一番英雄事業,將來也少不得開疆裂土,封妻蔭子,你以為何如?”
聽了張黃虎的話,許習容正色道:“將軍此言差矣,所謂‘一日食君祿,終生報君恩’,我聽說將軍你也曾受朝廷招安,歸於熊尚書門下,彼時朝廷待將軍不薄,此際朝廷危難,北有遼虜,肘腋心腹之間又有闖賊,將軍的地位可說是舉足輕重,助誰則誰勝,將軍若能棄暗投明,與官兵勠力同心匡扶皇室,則功勞不下於平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李光弼,且後世青史留名,光耀汗青,豈不美哉?以將軍之英明神武,必能建此不世之功勳,在下肺腑之言,為將軍打算,希望將軍能擇善而從,以慰人望!”
許習容提到的張黃虎受朝廷招安的事,倒的確是有的。不過,那實在不能算是他誠心歸附朝廷。
彼時官兵勢盛,與他一同起事的各股流寇都已敗在官兵手下,就是李吾克也被逼的隻帶著幾百個心腹逃竄山間,幾乎一蹶不振。
張黃虎見眾人都投降了官軍,自己孤掌難鳴,便也有了個暫且投降的心思。他得知自己的恩公田澄淵此時正在負責招討流寇的兵部尚書熊魯暗的手下做總兵官,便派了養子胡忠進帶著金珠寶貝去拜見他,求他向熊魯暗說情請求投降,熊魯暗本來不願意和流寇作戰,主張招撫,這一來自然樂的答應。
當時張黃虎的手下有一位姓於的小將,是當朝首輔大臣於家旺的族侄,他又派他帶著珍寶到京城去賄賂他,並通過他賄賂朝廷的大官,結果朝廷裏也都是一片對張黃虎的好評。
張黃虎於是便投降了朝廷。不過他的投降隻是做做樣子,根本就不聽從朝廷的號令。而熊魯暗得了張黃虎的賄賂,而且希圖得到他更多的賄賂,對他十分優容,不但撥給他城防駐地,而且替他的軍隊向朝廷請求餉銀。這就是許習容所謂朝廷待張黃虎不薄的地方。
但朝廷的餉銀哪裏夠數?於是張黃虎的兵不免在當地搶掠打劫,引起事端,每每這時,熊魯暗都是支持軍兵而委屈民眾,結果就導致很多民眾逃離。
於是就有官員上書張黃虎不是真心歸降,要求剿除。張黃虎和屬下聽說了消息,自然心不能安。當時湊巧又有個算命先生,給張黃虎算命說他貴不可言,上應天命,他就更有了再次反叛的心了。
當時他有兩個心腹謀士,吳一龜和徐其湮,這兩個人陰謀多智,尤其是徐其湮,教給張黃虎兵法和各種兵器的製作方法。這兩個人野心極大,都想跟著張黃虎打天下,因此也極力勸他反叛。
張黃虎的投降本來也是緩兵之計,而且當時其他投降官軍的流寇隊伍也都因為擔心朝廷剿滅他們而先後反叛了,張黃虎也就殺官攻城,再次反叛了。
臨反之前,張黃虎在原來駐軍兵營的一堵牆上,把收受了他賄賂的諸位官吏的姓名、受賄數量和年月日全都寫上了。而當地的所有官員,包括朝廷派下來的,隻有一個官員沒有收受他的賄賂。
所以,張黃虎此刻聽了許習容的話,不由得冷笑一聲道:“許習容,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兵法有雲‘兵者詭道也’,又說‘兵不厭詐’,詐降本是兵法,古已有之,孤王與朝廷早已勢不兩立,受它招安不過是緩兵之計,而朝廷的那些贓官受我招安也不過是貪圖我的賄賂,難道是想要我為朝廷立功或者盡忠報國嗎?許習容,當今這個朝廷已經爛到底了,根本沒救了,我勸你還是不要執迷不悟,為它效死了,你若肯加入我的麾下,也不失為一方麵的主將。”
許習容聽了張黃虎的一番話,知道他說的並不錯,當今朝廷確實糜爛衰朽,大廈將傾了,但要他加入流寇,他卻實在不能接受,因此說道:“將軍憤激之言,非為無因,但在下童稚開蒙,讀聖賢之書,便知道當兒子的不能違抗父命,當臣子的不能不忠於皇帝,隻不過是文官死於上諫,武官死於戰場罷了,絕不能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做出造反這樣的事情,我勸將軍你還是要三思啊,以免青史蒙羞,萬載遺臭啊。”
張黃虎見他語含諷刺,執拗不降,不由得心中大怒,喝道:“你這酸腐秀才,讀了幾本朱子、大學,會做幾篇高頭講章,爛八股,就自以為通曉了天下的大道理,能為天下請命了,如今孤王天命有歸,你不來請命,卻死守著那個已經失了天命的爛朝廷,甘心做它的奴才,還說什麽忠孝兩全的屁話,我看你真是愚不可及,枉讀詩書,來呀,與我推下去,斬訖回報!”
章之有對許習容之前抓他的事始終懷恨在心,對他恨之入骨,剛才見張黃虎有讓他加入的意思,不敢造次,這會兒聽張黃虎要殺他,趕忙吩咐兵士把他推出去斬首。
兵士們在一旁聽著他和張黃虎說了一大堆他們半懂不懂的話,早已不耐煩,而且大家都是被官府欺壓不得已做了流寇的,又聽他一口一個忠孝兩全的來揭短,說什麽忠於朝廷的屁話,更加恨他,此時一得了張黃虎的令,哪還用章之有說話,立刻便上來,拖著他往外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