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春閨記事> 第402節中意

第402節中意

  第402節中意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譚氏風寒發燒,是老天爺有意成全顧瑾之的計劃。 

  若不是顧瑾之的一粒安宮牛黃丸治好了譚氏的發燒,她大概對顧瑾之仍是戒備與不信任。 

  現在,她仍對顧瑾之這個人的人品沒有信任度,卻相信了顧瑾之的醫術。 

  她主動把顧瑾之請到坤寧宮,問她還有什麼葯要獻給她。 

  顧瑾之就趁機說了富貴如意膏。 

  譚氏沒有聽說過什麼富貴如意膏,她問是做什麼的。 

  顧瑾之說:「專治百病……」 

  譚氏曾經以為,號稱能治百病的葯,都是坊間賣狗皮膏藥的赤腳大夫說出來的話。 

  顧瑾之這麼一說,譚家竟然有幾分想笑。 

  「你拿來給本宮試試。」譚氏道。 

  顧瑾之就回到平就殿,從自己隨身的藥箱里,取了三錢富貴如意膏來。她又從另外的箱籠里,拿出深藏在衣衫底下的一根煙槍。 

  她把東西拿到坤寧宮的時候,譚氏有點驚訝。 

  她大概沒見過這種葯。 

  顧瑾之告訴她吸食的方法。 

  譚氏道:「……本宮這一時,也尋不著試藥的太監。不如你先用點,給本宮瞧瞧怎麼用。」 

  顧瑾之當即就變了臉。 

  她站起身,冷笑著睥睨譚氏,道:「娘娘,您是不知曉這葯的貴重。既然您不看重它,我自有用處。我且告退了。」 

  說著。拿了東西就要走。 

  譚氏見她這樣,忙讓宮人把她叫了回來。 

  她竟然對顧瑾之的傲慢態度不生氣了。 

  越是曖昧不明,譚氏心裡越沒底。越是硬氣,她覺得顧瑾之越有底氣,反而相信了她。 

  顧瑾之留下東西,就告辭了。 

  等她走後,譚氏仍有點猶豫。她讓身邊一個小太監試了試。 

  第一次吸食,小太監差點燙了手。 

  吸食之後,有點頭暈。噁心。 

  譚氏一聽這話,心想吃藥都這樣。先不太舒服,說明藥效起了作用。而後,那小太監也說很好,渾身是勁兒。 

  譚氏這才把剩下的用完了。 

  **** 

  順天十六年的正月初一,顧瑾之正式給譚氏用了她的葯。 

  從初一到初三。她每日都給譚氏送。 

  一開始的一兩次吸食,不會上癮。如果斷了,忍一忍就過去了。所以顧瑾之走得比較頻繁。 

  一連三天,她每日送去的譚氏,譚氏都用了。 

  譚氏以為這是鞏固藥效的。 

  她覺得渾身舒泰。 

  到了正月初四,顧瑾之送了五天的量給譚氏。才出宮的。她一再叮囑,讓譚氏小心使用。每日不能過量。 

  譚氏都答應了。 

  她看到顧瑾之送來的東西,眼睛有點亮,顧瑾之就知道,她的計劃更進了一步。 

  正月初四,他們一家人和諸位親王一樣,從宮裡出來,各自回了各家的王府別館。 

  顧瑾之一家人也回到了他們自己的別館。 

  燕山和彥穎驚訝不已。都說:「咱們還有一個家啊?」 

  顧瑾之和朱仲鈞都笑。 

  一路上,都是朱仲鈞抱著彥紹的。此刻才把孩子給了顧瑾之。 

  這兩天天氣放晴,但仍是冷得刺骨。 

  別館正院的上房,已經燒好了地龍。 

  燕山對房子有興趣,到處看一看。彥穎跟在哥哥身後,覺得燕山走路太慢了,不停的說:「大哥,你走快點。」然後又說,「你跟在我後面……」 

  彥穎想擠上前。 

  燕山停下腳步,想了想,走到了弟弟身後,說:「好,我跟在你後面。」他倒不計較誰前誰后。 

  朱仲鈞看著他們兄弟如此悌愛,忍不住眼角堆笑。 

  一家人休息整頓片刻,就開了角門,到了顧家。 

  顧家早已收拾妥當,等著朱仲鈞一家人回來。 

  中午的時候,朱仲鈞、顧瑾之和孩子們,都在顧家用了午膳。 

  彥穎很快就跟顧瑾之的兩個弟弟混熟了。 

  顧瑾之的兩個弟弟,都才十來歲,原本是不會帶著小孩子玩的。但是宋盼兒有言在先,讓他們陪著外甥,兩人就很聽話,帶著彥穎到處跑。 

  顧瑾之看著有點害羞的燕山,道:「你也和舅舅去玩?」 

  燕山往顧瑾之身後縮了縮,羞赧笑著,低聲說:「娘,外頭冷……」 

  宋盼兒聽到了,不等顧瑾之開口,替顧瑾之回答道:「燕山別出去了,外頭的確冷。」宋盼兒總覺得燕山弱不禁風。 

  外頭冷是其次,主要是燕山有點害怕和陌生人玩。燕山天生就有點膽小,不似彥穎那般熟絡。 

  他不滿七歲,膽小並非什麼大毛病,顧瑾之也不想讓孩子覺得不自在。故而,她留著燕山在身邊。 

  吃了午飯,朱仲鈞還有人地方需要走動,他出門了。出門之前,他問燕山要不要跟著他,燕山很喜歡粘著父親,就跟著朱仲鈞去了。 

  顧瑾之和彥穎、彥紹留在顧家。 

  顧延臻也需要出門拜年。 

  八弟顧琇之和九弟顧煊之在跟前說話。 

  顧琇之中了舉人,今年二月份的春闈,他要參加,最近都在刻苦讀書;而顧煊之,才中了秀才。 

  說了幾句話,顧瑾之對顧琇之道:「琇哥兒,你回去溫書吧。」 

  顧琇之坐在這裡,也頗為不自在。他和顧瑾之小時候的親昵,都不見了。如今,他看顧瑾之的目光,和看宋盼兒一樣,帶著幾分敬畏。 

  顧瑾之心裡頗為遺憾。 

  聽到顧瑾之這話,顧琇之忙站起身。給她們行禮告退。 

  煊哥兒見哥哥走了,頓時要抱彥紹玩。 

  他很喜歡小孩子。 

  而他和顧瑾之,雖然七年不見,卻無半點生疏感。不得不承認,血脈的紐帶是無比牢固的。 

  顧瑾之就把彥紹交給了煊哥兒。 

  彥紹還在蹣跚學步,煊哥兒領著他,到處走。 

  宋盼兒看著他們,唇角有笑。 

  「煊哥兒小時候不愛玩的,只喜歡跟在你後面。如今大了。反而愛玩樂,結交了一幫朋友。我見他也懂輕重,就懶得管他,結果這麼多年,去年才中了個秀才……」宋盼兒道。 

  煊哥兒在念書上,不及琇哥兒有天賦。 

  顧瑾之在廬州的七年。時常聽母親寫信提及。 

  「翰林院每隔三年就進那麼一批進士,最後也不是人人都能聲名顯赫的。」顧瑾之道,「能進學固然是好的,不能也彆強求。要不,我和王爺說一聲,給煊哥兒在親衛里謀個差事。說不定將來還能做個御前侍衛……」 

  親軍有二十六衛,裡面大部分都是貴胄弟子。 

  宋盼兒一聽這話。也沒有立馬拒絕,只是道:「王爺會不會為難?」 

  「這有什麼為難的?」顧瑾之道,然後她又問,「娘,您上次說,煊哥兒那門親事,如今怎樣了?」 

  煊哥兒今年十八歲。宋盼兒從前年就開始替他物色。 

  去年她給顧瑾之寫信,也提及此話。 

  前任禮部尚書鄒時行。去年致仕,回了浙江老家。鄒家在浙江也是名門望族,門第顯赫。 

  鄒時行回了家,他有兩個兒子,都未回去。 

  宋盼兒看中的,是鄒時行第五孫女,是鄒時行第二兒子的嫡出女兒。 

  那姑娘今年十六歲,容貌清秀,舉止大方,去年五月的時候,宋盼兒在顧家的宴會上見過一次,一眼就覺得很好,有眼緣。 

  她派了相熟的夫人去探口風。 

  而鄒家,聽說是顧家的,話里話外都是非常樂意。 

  鄒家也看中了顧氏門第。 

  兩家原本就要定親的。然後顧延臻在中間說:「琇哥兒比煊哥兒大。既然是定親事,也該先緊著琇哥兒,否則旁人不說你這個做嫡母的刻薄?」 

  宋盼兒氣了一回。 

  如今兒女都大了,都到了說親的年紀,宋盼兒也不好跟年輕時一樣,那麼無所顧忌的發火。 

  她冷靜下來想想,覺得顧延臻的話雖然不中聽,卻在理。 

  所以,宋盼兒暗地裡給鄒家遞了音,意思是讓鄒家等一年。 

  鄒家竟然同意了…… 

  這半年裡,宋盼兒似乎沒有替顧琇之相中什麼合適的人家。 

  她等得著急,估計沒少和顧延臻吵架。 

  顧延臻有了妥協,說願意等琇哥兒選了進士再說,先緊著煊哥兒的。 

  「……你爹爹說話,我不愛聽。他說什麼,琇哥兒的婚事,若真沒有合適的,等他中了進士再說,煊哥兒就先定下來。你聽他那口氣,說得煊哥兒有多不如琇哥兒一樣,我聽著就不樂意。」宋盼兒道,「我現在,就等著過了春闈。他要是中了另說。要是沒中,可怨不得我,我立馬就給煊哥兒說親。」 

  顧瑾之笑。 

  她不太關心父母之間的爭鬥,只是對未來的弟媳婦有些好奇。 

  煊哥兒年幼的時候,母親忙著和父親置氣,煊哥兒大部分的時間,是和顧瑾之一處度過的。 

  他們雖是姐弟,卻情同母子,顧瑾之也非常關心煊哥兒的親事。 

  「……您暗地裡派人打聽過嗎?」顧瑾之問宋盼兒,「鄒家五小姐,人品如何?」 

  「怎麼不打聽呢?」宋盼兒笑道,「我去年時常往鄒家行走,別說打聽,我都見過好幾次了。他們家,讀書人家,門風好。她娘性格敦厚,幾個姐姐出閣了,在婆家也素有賢名,我瞧著是個溫柔知禮的。」 

  顧瑾之笑。 

  她和宋盼兒聊了片刻,煊哥兒帶著彥紹回來了。 

  彥紹有點困。 

  顧瑾之接過孩子,要把孩子抱下去睡覺,宋盼兒卻接了過來,道:「我抱過去……」 

  她很想和顧瑾之的孩子們多親近。 

  顧瑾之就把孩子交給了母親。 

  「七姐,娘和你說了什麼?」煊哥兒突然低聲問顧瑾之,「是不是說了鄒家的事?」 

  顧瑾之一訝,笑道:「正是呢。」 

  「七姐,你幫我跟娘說,叫她別費那個心思了……」煊哥兒聲音更低,耳根有點紅,「我有中意的人。」 

  **** 

  因為清掃|黃,上限是拉手,連親吻等都是禁忌,我的《錦繡民國》和《衣香》都有好多場船戲,完結文沒辦法修改,已經在申請鎖文了。只鎖定一兩個月,訂閱了的親們不要慌,文還在,只是暫時看不了,肯定有解禁的那天。 

  春閨記事也有兩場船戲,我已經用字元更換了。原本想重新寫點東西去充填換更的內容,磨蹭了一下午,覺得我並非為了seqing而h,實在不知道該怎麼修改。所以想等些日子,把h章再重新遞換上去。如果還是不好替換,我再修改。 

  特此通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